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
【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解析】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3.×
【解析】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作用不会下降。
4.×
【解析】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教育中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5.√
【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6.×
【解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
7.√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
【解析】卢梭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9.×
【解析】班级管理是保证班集体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并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10.√
【解析】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在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11.√
【解析】对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教师人格、师生关系等都能够构成学校的隐性课程。
12.×
【解析】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是不会凭空产生心理活动的,它只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3.×
【解析】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4.√
【解析】学习可以分为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即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
15.×
【解析】“我是谁”是初中生经常思考的问题。
16.×
【解析】学习困难学生有可能是因为智能,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
17.√
【解析】场依存的学生更多依赖外部学习环境,所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18.√
【解析】学会学习是属于策略性知识。
19.×
【解析】动作技能与大脑有关,要先在大脑当中形成关于动作技能的内部的动作意向,以作为实际执行行动时的参照。
20.×
【解析】依赖老师、家长等的权威是属于前习俗阶段。
21.×
【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是:行为是由于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模仿是班都拉社会学习的观点。
22.√
【解析】班都拉的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23.×
【解析】除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依法作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
24.×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5.×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26.√
【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① 以纠纷存在为基础;② 以受损为前提;③ 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而获得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
27.×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12月27日修订,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因此,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的权利,法律没有规定必须用书面形式。
28.×
【解析】学生的品德形成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不是学生的品德改变社会风气。
29.√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第六条:终身学习。
30.×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道德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B
【解析】布鲁纳是美国20世纪很出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的理论观点与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最有效的形式是发现学习。
2.D
【解析】强硬专断型也是权威型教师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一切要求。
3.C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
4.D
【解析】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
5.B
【解析】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6.D
【解析】缄默知识是获得明确知识的向导和基础,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非批判性、情景性、文化性、层次性和优先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
7.C
【解析】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情感陶冶法。
8.A
【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对学生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学生心目中知识丰富、公平公正、态度和蔼的教师最受欢迎,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教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易于教育,服从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叛逆心理严重,对教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服从甚至故意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3)在教育环境方面,教师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对学生的说教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无限制地啰唆。教育批评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避免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和紧张。
9.C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多种,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等,德育过程便是在这些矛盾中展开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一定社会与阶级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
10.B
【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
11.D
【解析】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论观点,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教师仅仅起促进作用。
12.C
【解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行为的结合,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13.A
【解析】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起到方向和动力的作用,处在优先的位置。
14.B
15.C(www.xing528.com)
【解析】赫尔巴特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故选C
16.A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章“职责与任务”规定:
第八条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17.B
【解析】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18.C
【解析】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9.D
【解析】以身作则强调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教育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性,为人师表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0.B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是指人的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与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21.C
【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22.C
【解析】训练学生刚见到面试官时的外在表现,期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这属于利用了首因效应。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23.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4.A
【解析】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
25.B
【解析】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是归因为“难度”的因素。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26.B
【解析】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能够与其他的话语进行比较区分,这是利用了刺激的对比。
27.B
【解析】题目中妙妙的回答体现了其思维的不可逆性,这是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28.B
【解析】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属于观察法。
29.C
【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0.C
【解析】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
31.B
【解析】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32.B
【解析】加涅提出了一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对陌生人的态度的变化属于态度的学习。
33.A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34.B
【解析】“举一反三”属于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5.D
【解析】法的效力层次依次是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36.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7.C
【解析】意志自由是道德选择的内在自由。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它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意志自由使道德选择得以进行,又赋予选择主体以道德责任。
38.D
【解析】受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
39.C
【解析】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
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仅次于人身罚的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它是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方式。
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
40.B
【解析】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有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学生的分数也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所以,不可以公开披露。
41.B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42.A
【解析】法律救济的渠道有四种: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和调解渠道,主要方式是行政渠道,包括申诉和复议。
43.A
【解析】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
44.D
【解析】李老师在教师节收家长的盆栽是违背了廉洁从教的师德规范。
45.C
【解析】题目当中的关键词“自我”,是教师自己对自己进行反思、批评和改进的方法,属于自我修养法。A项的宣传演讲法不符合“自我”的教育方式,不选;B项的榜样教育法是从外部寻找榜样,同样不符合“自我”的教育方式;D项的对话教育也不选,题干都是教师的“自我”教育,没有什么对话。
三、判断简析题(共6小题,1、3、5题每题1分,2、4、6题每题2分,共9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择支撑你观点的选项。2、4、6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2.ACE
【解析】个别教学制虽然能够因材施教,但是不适合进行系统教学和大面积应用。A选项中我国人口多,个别教学制不适合大面积应用,所以A对;B选项新课改虽然重视个别差异,但不意味要进行个别教学,可以有分组教学等更多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兼顾效率和个体发展;C选项对,现在教师人数和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实施个别教学也不现实;D选项是个别教学制的好处,但并不意味就要回归个别教学制,所以不选;E选项对,班级授课制也能适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
4.ABD
【解析】耶克斯-多得森定律: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呈倒U形的关系,所以不能说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A项选,从事容易任务,动机要高一点,也就是重视起来,效果会好一点;B项选,从事高难度任务,要平常心对待,如果动机强了,容易紧张,反而发挥不好;C项不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呈倒U形的关系,所以不能说动机越强,效果越好;D项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动机强度外,也与个体因素和材料(任务难度)等有关系的,所以不能简答说动机越强,效果越好;E选项不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呈倒U形的关系,而不是正U形的关系。
5.×
6.BCD
【解析】性格内向的同学受不了这样的语言侮辱,也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讥讽学生是不对的,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积极地引导和抚慰,因材施教。
A项不选,王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吗?被骂的那个学生陈功并不这么认为;B项选,王老师的语言带有嘲笑的意味,不符合教师的语言规范要求;C项选,王老师没有尊重学生,对学生造成心灵伤害;D项选,性格内向的同学会认为是对他人格的屈辱,如果老师把这套说辞用在一个外向的同学身上,或许影响不大。当然老师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E项不选,王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没问题,但用语言的伤害方式的严格要求是不妥的。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
【解析】模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所以选项A正确;不同颜色的字体体现了知觉差异律,所以选项B正确;观察雪花形状,是直观性教学,所以选项C错误;老师直接反驳乙同学的观点,伤害学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所以选项D错误;老师提问简单,且直接忽视、打击不同意见,违背因材施教原则,所以选项E错误。
2.ACD
【解析】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样,学生有可能知道老师不知道的,所以选项A正确;教学中虽有多种读的方式,但都是老师预设的,并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所以选项B错误;不同地区有各自特色,因此需要适合当地特色的课程,这正是设立三级课程的初衷,所以选项C正确;乙同学能够对俗语做出不同的解释,所以善于发散,求异思维强,所以选项D正确;老师在教学中是个引导者,不一定当场判断,可以存疑,因此选项E错误。
3.BCE
【解析】老师的批评方式不对,伤害了张彬的自尊心,挫伤其学习积极性。选项A错误,教师的批评打破了活跃愉快地课堂气氛(原本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课堂氛围更好,比如让张彬上台讲解破题)。选项B、C、E正确。张斌的叫喊虽然会影响到部分同学答题,但老师的批评过于简单粗暴,方式不对,所以选项D错误。
4.ABCD
【解析】课堂突发事件和秩序维护需要教育机智,所以选项A正确;教学过程应更关注人,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所以选项B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更好地进行教学前提是了解学生心理,因此选项C正确;纪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所以选项D正确;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更重要,而非教师权威,因此选项E错误。
5.B
【解析】A项不选,学校购买的床不符合国家标准,同样可以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B项选,班主任对学生的意外事故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故不承担赔偿责任,更没有 30% 的说法;C项不选,其他同学熄灯看流星雨,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校可以给其他学生纪律处分;D项不选,学校加强安全管理是对的;E项不选,学校应该把不符合标准的护栏换掉。
6.ABE
【解析】学校由于采购的学生床不符合国家规格,应承担主要责任,A项正确;学生没有按时就寝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违反了学校规定,所以学生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B项正确;学生床不符合国家标准,应具体确定采购人员与生产厂商的责任范围后再判断是否可以向生产厂商索赔,C项错误;班主任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因为其对学生管理没有到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D项错误。
7.CE
【解析】虽然小飞在早读时间抄作业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教师应采用尊重学生的适当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先了解情况,询问未完成作业的原因;了解之后,根据情况进行家访,教师与家长共同帮助小飞解决问题。A、B、D的方法不正确。
8.BCDE
【解析】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教师与家长应该相互尊重,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犯了错,教师应与家长沟通,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而不是单方面把责任归结于家长,教师也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严慈相济,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A项错误,B、C、D、E项做法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