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讲殿叠起,房庑连属。丹楹炫日,绣桷迎风,实为胜地。
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①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②,形制虽小,巧构难比。加以禅阁虚静,隐室凝邃③,嘉树④夹牖,芳杜⑤匝阶,虽云朝市⑥,想同岩谷。净行⑦之僧,绳坐⑧其内,餐风服道⑨,结跏数息⑩。
注释
①禅:梵语音译,又称“禅那”,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言思维修者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禅房即习静之房,是佛教徒习静修禅的地方,后代指寺院。
②祇洹精舍:全称祇树给孤独园,亦称胜林给孤独园、祇苑精舍、祇园精舍等,著名佛教圣地。位于古印度萨罗国王都舍卫城城南门外五里,内有浮图十二,讲堂七十二,房屋三千六百,楼阁五百。始建于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六年。据《贤愚因缘经·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四十三》载,舍卫城有名须达者,居家巨富,财宝无数,好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称之曰“给孤独长者”。须达皈依佛陀,欲购买太子祇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佛陀在舍卫城居住说法的场所。祇陀太子只愿出售花园土地,自己将园中树木献给佛陀,作为供养。故此精舍算是须达和祇陀太子共同发心建造,故称“太子祇陀树给孤独园”,其后名称流变。佛陀在此居住约二十五年,宣讲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如《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精舍遗址约在今印度境内拉布提河南岸的塞特马赫特。据《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赴天竺取经来此时,精舍已然湮毁。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处。
③凝邃:形容居室幽静而深邃。
④嘉树:美树。
⑤芳杜:此指杜若草。
⑥朝市:周代市场制度,即朝廷居中,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后边是市场。因朝廷与市场前后相连,往往连称“朝市”,以泛指都市。
⑦净行:即梵行、清净行,佛教用语。一指戒离淫欲;二指符合于佛教戒律,可趋求解脱的修行。佛家认为远离一切恶行、过失与烦恼的萦绕叫清静。
⑧绳坐:正坐。
⑨餐风:此指食气,是一种修炼的方法。服道:指潜心修道。
⑩结跏:指结跏趺坐。为佛教徒的一种坐禅形式,交叠左右脚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又分为“吉祥坐”与“降魔坐”两种。数息:默数气息的出入。为僧尼修静摄身之法。
译文
景林寺是在开阳门内御道东面。寺内讲殿重叠而起,屋舍廊宇依次相连。朱漆的楹柱映日发光,雕绘的屋椽迎送流风,实在是一处难得的胜地。
景林寺西面有处园林,园内盛产奇异的果子。春天的鸟叫,秋天的蝉鸣,相续不断。园林有禅房一所,里面设立祇洹精舍,其形制虽小,但构造精巧,无可比拟。加上禅房安静清幽,隐蔽的房屋显出深邃的气氛,长势良好的树木围着窗户,散发芳香的杜若草环绕台阶,使得这里虽处朝廷市集,却如同在山谷中一般幽静。清修的僧人,正坐在里面,食气并潜心修道,静坐调息。
原文
有石铭一所,国子博士卢白头为其文①。白头,一字景裕,范阳②人也。性爱恬静,丘园放敖③。学极六经④,说通百氏⑤。普泰⑥初,起家为国子博士。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于世也。
注释
①国子博士: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置,掌管经学传授。卢白头:即卢景裕,字仲儒,小字白头,范阳涿人。少聪敏,专经为学。隐居不营世事,居无所业,唯在注解。他止于园舍,情在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前废帝普泰初,除国子博士,参议正声,甚见亲遇,待以不臣之礼。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赴邺城,寓托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高欢闻景裕经明行著,特征其教诸子。在馆十日一归家。《魏书·卢景裕传》:“景裕风仪言行,雅见嗟赏。先是景裕注《周易》《尚书》《孝经》《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齐文襄王入相,于第开讲,招延时隽,令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采俨然,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进退其间,未曾有得失之色。性清静,淡于荣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如对宾客。”
②范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涿县。
③丘园:丘壑田园,多代指隐居之地。放敖:放纵自傲。一说纵情游赏。
④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的合称。
⑤百氏:指诸子百家。
⑥普泰: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年号,公元531年二月至十月。
译文
有一处石头铭文,内容为国子博士卢白头撰写。卢白头,一字景裕,范阳人。生性喜欢恬静,纵情于丘壑田园。他的学问穷极六经,讲说通贯百家。普泰初年,被启用为国子博士。虽寄身于官府,仍以著述为事,他注解的《周易》在当时很通行。
原文
建春门内御道南有勾盾、典农、籍田三署①。籍田南有司农寺②。御道北有空地,拟作东宫,晋中朝时太仓处也。太仓西南有翟泉,周回三里,即《春秋》所谓“王子虎、晋狐偃盟于翟泉③”也。水犹澄清,洞底明净,鳞甲④潜藏,辨其鱼鳖。
高祖于泉北置河南尹⑤。中朝时步广里⑥也。
注释
①勾盾:官署名。掌管京城附近苑囿,以苑囿所产供宫廷所需。典农:官署名。掌管有关农业生产之事,设有典农中郎、典农校尉等官。籍田:官署名。掌管耕种宗庙社稷之田。
②司农寺:官署名,掌管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
③王子虎、晋狐偃盟于翟泉:《春秋·僖公二十九年》:“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王子虎:周襄王之子。狐偃:春秋时晋国国卿。
④鳞甲:指鱼虾。
⑥步广里:《水经注》引陆机《洛阳记》曰:“步广里,在洛阳城内宫东。”
译文
建春门内御道南面有勾盾、典农、籍田三座衙署。籍田署南面有司农寺。御道北面有空地,原本准备建造东宫,是晋朝太仓的所在地。太仓西南面有翟泉,翟泉四周三里长,就是《春秋》所说的“王子虎、晋狐偃盟于翟泉”中的翟泉。泉水还是澄清的,清澈明净,可以洞察见底,看见其中潜游的鱼虾,可以辨别鱼和鳖。
高祖在翟泉北面设立河南尹官署。这就是晋朝时的步广里。
原文
泉西有华林园①。高祖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②。华林园中有大海,即汉天渊池③。池中犹有魏文帝九华台④。高祖于台上造清凉殿。世宗在海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台上有钓台殿⑤,并作虹蜺阁⑥,乘虚来往。至于三月禊日⑦,季秋巳辰,皇帝驾龙舟鹢首⑧,游于其上。
注释
①华林园:《洛阳图经》:“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齐王芳改为华林。”《河南志》:“华林园,即汉芳林园,文帝黄初五年穿天渊池,六年又于池中筑九华台。避齐王芳名,改曰华林。”
②苍龙海:《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七宿。”此泉既在华林园东,故以苍龙为名。
③汉天渊池:天渊池乃魏文帝黄初五年凿,言汉朝,从习俗。
④九华台:《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七年三月,筑九华台。”《河南志》作“六年”。(www.xing528.com)
⑤钓台殿:亦在九华台上。《水经注·谷水》:“谷水枝分,南入华林园,历景阳山北,其水东注天渊池。池中有魏文帝九华台,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今造钓台于其上。”
⑥虹蜺阁:即阁道。由于阁道高出拱起的样子好像虹蜺,故称之。
⑦三月禊日:古人依习俗在三月上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故此日称禊日。按古俗,三月上巳日为春禊,七月十四日为秋禊。自魏以后,只用三月三日春禊。
⑧鹢首:船头。古代画鸟于船头,故称。
译文
翟泉西面有华林园。高祖因翟泉在园东,取名为“苍龙海”。华林园中有大池,即汉朝的天渊池。池中还有魏文帝建造的九华台。高祖在台上建造清凉殿。世宗在池内筑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台上有钓台殿,又在殿台楼台间造虹蜺阁,往来期间,如同乘空而行。到了三月修禊日,或是暮秋巳辰日,皇帝乘坐船头画有鹢鸟的龙舟,在池中游赏。
原文
海西有藏冰室,六月出冰,以给百官。海西南有景阳山。山东有羲和①岭,岭上有温风室。山西有姮娥②峰,峰上有寒露馆。并飞阁相通,凌山跨谷。山北有玄武③池。山南有清暑殿。殿东有临涧亭,殿西有临危台。
注释
①羲和:神话人物,一说为太阳的母亲,一说为主管日月之神,一说为太阳驾车之神。
②姮娥:即月神嫦娥,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嫦娥。神话传说中,嫦娥是后羿之妻,因偷食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
③玄武:北方水神。
译文
大池西面有藏冰室,六月取出冰块,供给百官。大池西南有景阳山。山的东面有羲和岭,岭上有温风室。山的西面有姮娥峰,峰上有露寒馆。并且有横空的阁道相通,驾凌山上跨过山谷。山的北面有玄武池。山的南面有清暑殿。殿的东面有临涧亭,殿的西面有临危台。
原文
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别作林,林各有堂①。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②,一曰西王母枣③。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④也。
注释
①果别作林,林各有堂:《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更有百果园,果别作一林,林各有一堂,如桃闲堂、杏闲堂之类。晋宫阙名,华林园桃七百三十株,白桃三株,果六十二株,王母枣十四株。”
②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③西王母枣:《齐民要术·卷四》引陆翙《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枣,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赤。”
④王母桃:《酉阳杂俎·续集》:“王母桃,洛阳华林园内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栝蒌,俗语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劳,亦名西王母桃。”
译文
景阳山南面有座百果园。果树以类分别,各自为林,每片林内各有一间房舍。有仙人枣,长五寸,用手一抓,果肉就从两头溢出,枣核细小如针。霜降时枣熟,味道甚美。世俗相传此仙人枣出自昆仑山,一说叫西王母枣。又有一种仙人桃,呈红色,里外透明,经霜打后即成熟。亦出自昆仑山,一说叫王母桃。
原文
柰①林南有石碑一所,魏文帝所立也,题云“苗茨之碑②”。高祖于碑北作苗茨堂③。永安年中,庄帝马射④于华林园,百官皆来读碑,疑“苗”字误。国子博士李同轨⑤曰:“魏文英才,世称三祖⑥。公干、仲宣⑦,为其羽翼。但未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误也。”衒之时为奉朝请⑧,因即释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何误之有?”众咸称善,以为得其旨归。
注释
①柰:果木名,也称沙果,苹果的一种。
②苗茨之碑:《水经注》:“天渊池南置魏文帝茅茨堂,堂前有茅茨碑,是黄初中所立也。”此处“魏文帝”或作“魏明帝”,实误。据查考,“苗”与“茅”古通。
③苗茨堂:《魏书·元澄传》:“高祖引见王公侍臣于清徽堂。次之凝闲堂。高祖曰:‘名目要有其义,此盖取夫子闲居之义。不可纵奢以忘俭,自安以忘危,故此堂后作茅茨堂。’”则此堂魏文帝初立时为凝闲堂,至北魏高祖时改作茅茨堂。
④马射:古代一种武艺项目。练习时于场地中央设置矮墙,与箭垛相等,墙上依次安放用皮缝制的小鹿,然后骑马射鹿,称“马射”。
⑤李同轨:北魏学者。《魏书·李同轨传》:“李同轨体貌魁岸,腰带十围,学综诸经,多所治诵,兼读释氏,又好医术。年二十二,举秀才,射策,除奉朝请,领国子助教。转著作郎,典仪注,修国史,迁国子博士,加征虏将军。同轨经义素优,辩析兼美。天平中,转中书侍郎。兴和中,兼通直散骑常侍,使萧衍。衍深耽释学,遂集名僧于其爱敬、同泰二寺,讲《涅盘大品经》,引同轨预席。衍兼遣其朝臣并共观听。同轨论难久之,道俗咸以为善。卢景裕卒,齐献武王引同轨在馆教诸公子,甚加礼之。每旦入授,日暮始归。缁素请业者,同轨夜为说解,四时恒尔,不以为倦。”
⑦公干:即刘桢,字公干,汉魏名士,官至尚书令。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五言诗闻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仲宣:即王粲,汉末名士,官至侍中。王粲善文章,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刘桢、王粲同属“建安七子”。
⑧奉朝请:官名。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定期参加朝会者,称奉朝请。至南北朝,常用以安置闲散官员,齐永明中曾达六百余人。隋罢奉朝请,另设朝散大夫、朝散郎,作为文散官的官号。
译文
柰林南面有座石碑,是魏文帝所立,题云“苗茨之碑”。高祖于此碑北面建苗茨堂。永安年间,庄帝在华林园骑马射箭,百官都来读碑,有怀疑“苗”字讹误的。国子博士李同轨说:“魏文帝一代英才,与其父曹操、其子曹睿并称三祖。且有文士刘桢、王粲为其羽翼,他立的碑应该不会有讹误,只是我们不知道本意罢了。”杨衒之当时为奉朝请,因此解释道:“以蒿草盖屋,所以叫苗茨。哪里有什么讹误呢?”众人都说解释得好,认为我的解释可以表明了碑名的首趣与要领。
原文
柰林西有都堂①,有流觞池②。堂东有扶桑海。凡此诸海,皆有石窦③流于地下,西通谷水,东连阳渠④,亦与翟泉相连。若旱魃为害⑤,谷水注之不竭;离毕滂润⑥,阳渠泄之不盈。至于鳞甲异品,羽毛殊类,濯波浮浪,如似自然也。
注释
①都堂:即都亭,在华林园之西隅。
②流觞池:古代依习俗每逢三月上巳日聚集在环曲的水旁,于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饮杯中酒,称流觞,其水称流觞池,也称曲水。
③石窦:石穴,石洞。此指洞穴暗流。
④阳渠:渠道名。相传最初是周公所开,原先环绕洛阳城四周,后因西渎无水,便导谷水使东出王城北,合瀍水东注为阳渠。
⑤旱魃为害: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旱魃为害即指发生旱灾。
⑥离毕:月亮经过毕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毕:二十八宿之一。语出《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滂润:雨势大貌。
译文
柰林西面有都堂,有流觞池。都堂东面有扶桑海。上述这些湖池,都有石洞导引流入地下,西通谷水,东连阳渠,也与翟泉相连。若遇旱年,谷水就能注入扶桑海内,使其不致枯竭;如果遇上滂沱大雨,阳渠就会泄流,使扶桑海不致满溢。至于不同的鱼虾,各类飞鸟,在波上洗濯或在浪中浮游,自然而富有意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