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涣卦:马儿随风奔

周易涣卦:马儿随风奔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涉大川,靠舟楫和好风。我们要注意,《涣》卦的六爻是从马讲起,它后面的六个“涣”字没有一个字与水有关,其实是讲马群随风四散。“大号”,疑指马儿嘶鸣。上博本无“汗”字,马王堆本作“涣其肝大号”。————————————————————《易经》六畜,马最多见。马之为象,不主一是。若乾为马,则坤为牛。若乾为牡马,则坤为牝马。震既为雷,故善鸣之马属之。坎中为阳,故美脊之马属之。

周易涣卦:马儿随风奔

【大义】

此卦下坎上巽,坎是水,巽是风。其《大象(《象下》59)说:“风行水上,涣。”风和水是什么关系,恐怕值得讨论。

此卦卦辞讲“利涉大川”。“大川”当然是水。涉大川,靠舟楫和好风。其《彖辞》(《彖下》59):“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乘木”是指乘木船。大川是坎,舟楫是巽。而且是风。这些话都是讲卦象,与爻辞不同。

爻辞讲什么?过去有误解。我理解,爻辞的主题不是舟和水,而是马和风。(1)

《序卦》30:“兑者说(悦)也,说(悦)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杂卦》7:“《涣》离也。”所谓“离”只是散。涣字从水,过去以为爻辞是讲发大水,淹这儿淹那儿,这种理解不对。(2)我们要注意,《涣》卦的六爻是从马讲起,它后面的六个“涣”字没有一个字与水有关,其实是讲马群随风四散。《书·费誓》有“马牛其风”,《左传》僖公四年有“风马牛不相及”,“风”的意思,是马牛风逸,牝牡相诱。

【校读】

 是散的意思。《说文解字·水部》:“涣,流散也。”上博本作“”,左从睿,右从爰,睿、爰都是声旁(卦名还在睿下加廾)。睿与奂(音huàn)、敻(音xuàn)有关。许慎说,奂是敻之省(《说文解字·廾部》),睿是叡的古文(《说文解字·部》)。其实,我们从古文字的字形看,叡和是同一字,这两字都从奂得声。《鹖冠子》有庞子,《世贤》作“庞煖”,《武灵王》作“庞焕”,或即以此为名。《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是形容溱、洧二水,方春之时,涣然冰释,水流四散。但这里的“涣”,不是水散,而是马散。

王假有庙 读“王格于庙”。参看上《家人》卦辞和九五、《萃》卦卦辞、《震》卦六五,下《既济》六四的“有”字。

用拯马壮,吉 “用”是衍文,上博本、马王堆本均无此字,今删。“拯马”,上博本作“马”,马王堆本作“撜马”。参看上《豫》卦六二。此句下,上博本有“悔亡”,同下爻。虞翻注:“坎为马,初失正动,体《大壮》得位,故‘拯马壮吉,悔亡之矣’。”清李道平说:“‘悔亡之矣’四字盖衍文,否则虞氏本经有‘悔亡’字也。”上博本恰有“悔亡”,今补。

涣奔其机 “机”是“処”之误。这里指马群四散,各找各的去处。上博本作“(涣)走亓凥(处)”,马王堆本作“渙賁(奔)其階”階、机都是见母脂部字,为通假关系;処是昌母鱼部字,字形含有几,与机字形相近。

涣其躬 “躬”与“群”相对,应指匹马。

无悔 上博本、马王堆本作“无咎”。(www.xing528.com)

涣其群 “群”指马群。

涣有丘 疑读“涣于丘”。上博本“有”作“亓”,或即“于”之误。参看上《家人》初九和九五、《萃》卦卦辞、《震》卦六五,下《既济》六四的“有”字。

匪夷所思 今语指“非常理所能想象”,不一定是原义。“匪”读非。孔颖达疏说,“夷”是平的意思。我怀疑,它与“丘”相反,指平地。此句,上博本作“非(夷)所思”,马王堆本作“非娣(夷)所思”。

涣汗其大号 “涣”是涣散。“汗”是汗漫,意思是无所不至。“大号”,疑指马儿嘶鸣。上博本无“汗”字,马王堆本作“涣其肝大号”。

涣王居 马王堆本同今本,上博本作“(涣)亓凥(处)”这里按今本翻译。

涣其血去逖出 “逖”音tì。或读“涣其血,去逖出”,误。“血去逖出”即上《小畜》六四的“血(恤)去惕出”。朱熹说:“血,谓伤害。逖,当作惕,与《小畜》六四同。言涣其血则去,涣其惕则出也。”(3)其说虽误,但他已指出,这两处是同样的词句。

————————————————————

(1) 《易经》六畜,马最多见。马之为象,不主一是。若乾为马,则坤为牛。若乾为牡马,则坤为牝马。马又用于震、坎。震既为雷,故善鸣之马属之。坎中为阳,故美脊之马属之。

(2) 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333-336页。

(3) 朱熹《周易本义》,206-20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