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夬卦-军情紧急,果断前往

夬卦-军情紧急,果断前往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援军毅然上路,紧急驰援。下九三和九五有“夬夬”,也是以决释夬。决字,本指水大决溢而出,引申为决裂、决断等义。“戎”字在《易经》中出现过三次,两见于此,都是指军事行动。另外一例见《同人》九三。“夬夬”,上博本同,马王堆本作“缺缺”,下“苋陆夬夬”同。需是濡之本字,与雺字形相近。下《姤》卦九三也有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四种写法,不知孰是。九五为上卦之中,最尊,所以说“中行无咎”。

夬卦-军情紧急,果断前往

【大义】

此卦下乾上兑,(1)边城告警,来搬救兵。援军毅然上路,紧急驰援。

【校读】

 音guài,决字所从。此卦《彖辞》(《彖下》43)、《序卦》22皆以决释夬。下九三和九五有“夬夬”,也是以决释夬。决字,本指水大决溢而出,引申为决裂、决断等义。

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孚”,类似“允”、“洵”或“诚哉”、“信乎”,这里是用来加强语气,有点像今语“实在如何”的“实在”或“真怎么样”的“真”。“号”,啼哭。《易经》一共出现过七个“号”字,三见此卦。另外四例,上有《同人》九五“先号咷而後笑”,下有《萃》卦初六“若号,一握为笑”,《旅》卦上九“旅人先笑後号咷”,《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这七个例子,除最后一例指马叫,全指人哭,而且“号”与“笑”相对,还专指号啕大哭。“厉”,可训扬,这里是扬励之义,和其他“厉”字不同,不是表示危险,而是表示哭得很厉害。这两句话,让我想起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左传》定公四年)伍子胥破楚入郢,申包胥到秦国搬救兵,一连七天,不吃不喝,“立,依于庭墙而哭”,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即戎 指接敌。“戎”字在《易经》中出现过三次,两见于此,都是指军事行动。另外一例见《同人》九三。

 音kuí,颧骨。上博本作“馗”,马王堆本作“”,郑玄本(《释文》引)同马王堆本,音义俱同。

夬夬独行 王弼注:“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夬夬”,上博本同,马王堆本作“缺缺”,下“苋陆夬夬”同。案:从夬得声的字,多与断、缺之义有关,如决、缺、玦等字是也。诀别之诀,也是从这类意思引申。高亨以为这里的“夬”应读趹,即今语形容疾行的快字,是另一种解释。(2)

遇雨若濡 上博本作“遇雨如雺”,马王堆本作“愚(遇)雨如濡”。“如”“若”音义俱近,都有或的意思。“濡”,应读雺。需是濡之本字,与雺字形相近。我怀疑,这里的“濡”本作需,乃雺之误。(3)“雨”、“雺”是并列的选择关系。读雺远比读濡好。

臀无膚,其行次且 “臀无膚”,臀是屁股,膚不是皮肤之肤。屁股,走路再多,也不会没有皮肤。这里的膚,不是皮肤,而是肥肉。膚当肥肉讲,见上《噬嗑》六二“噬膚”校读。膚是五花肉,本来在肚子上,这里是泛指。泛指的肥肉,今语叫做膘。(4)屁股蛋,脂肪高,但跑路跑多了,肥臀会变瘦臀。这里不是说臀无完肤,而是说跑路太多,掉膘了。“次且”读“趑趄”(音zījū),指走路跌跌撞撞。下《姤》卦九三也有这两句话,意思一样。

牵羊 《释文》引《子夏易传》作“羊”,“”同牵。上博本不同,作“(丧)羊”。马王堆本又不同,整理者释“牵”,我查过照片,其实是“葇”字。四种写法,不知孰是。我怀疑,上博本可能是错字。“葇”可读扰。古称驯养六畜为“扰”。这里可能是讲赶羊。《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就是以赶羊比喻带兵。(www.xing528.com)

闻言不信 上博本作“闻言不终”,马王堆本同今本。这里暂按今本翻译。

苋陆夬夬 “苋陆”,上博本作“苋”,马王堆本作“苋”。我们从上博本的写法看,“苋陆”肯定是草名。“夬夬”,王弼注:“苋陆,草之柔脆者也,决之至易,故曰夬夬也。”“苋”音xiàn,旧分六种: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马苋、五色苋。其中马苋即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陆”,从(音1ù)得声,《说文解字·中部》以为地蕈,旧注多以为苋陆是商陆(Phytolacca acinosa),或苋是苋,陆是商陆。(5)

中行无咎 “中行”是半道。九五为上卦之中,最尊,所以说“中行无咎”。

无号 马王堆本同今本。上博本作“忘号”,“忘”读亡。

————————————————————

(1)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之占,遇《乾》之《夬》,涉及此卦上六。

(2)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283页。

(3) 雺与雺是从同一字分化。《尔雅·释天》对这两个字的定义是:“天气下,地不应,曰雺;地气发,天不应,曰霚。霚为之晦。”《说文解字·雨部》袭其说,则以“天气下,地不应”为霿(音méng),“地气发,天不应”为霚(音wù),并以雺为霚之籀文。

(4) 《说文解字·肉部》:“膘,牛胁后髀前合革肉也。”膘是牛肋和牛后腿之间连皮的腹肉,现在的膘字则泛指肥肉。

(5) 此句,旧说纷纭,一说“苋陆”是兽名(《路史·後记》卷五引孟喜说),一说“苋陆”是草名(《周易正义》引马融、郑玄、王肃、王弼说)。兽名说,可参看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342页。草名说,《释文》、孔疏谓子夏、马融、郑玄、王肃以“苋陆”为商陆,宋衷、董遇以“苋”为苋菜或人苋,“陆”为商陆。二说当以草名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