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诚实习惯,教育之要

培养诚实习惯,教育之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诚实的习惯应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我所谓的诚实不仅是语言上的,而且是思想上的。事实上,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从小未遭恐吓长大的孩子必定诚实,这不是由于道德约束之故,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想到有别的做法。但是在判断孩子是否诚实时,以持有一定的谨慎态度为宜。若要孩子不学会说谎,成人对孩子绝对诚实则自然必不可少。若要使未曾受过教育者理解这一原则,其困难程度实在会令人出乎意料。

培养诚实习惯,教育之要

培养诚实(truthfulness)的习惯应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我所谓的诚实不仅是语言上的,而且是思想上的。老实说,两者之中后者在我看来更为重要。假如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作为而撒谎,另一个则首先在潜意识中欺骗自己,然后把自己想象成为高尚诚实的君子,那么我宁愿取前者而舍后者。诚然,凡是诚实思考的人,都不会相信语言上的不诚实总是错的。凡认为说谎永远是错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诡辩和日常用语中可误导的含混词句来补充这一观点。他们以此为欺骗手段,而又否认自己在说谎。然而,我认为,说谎被视为合理的场合毕竟是罕见的,比从品德高尚者的实践中所推断的还要少。几乎所有能证实说谎为合理的场合都是在有人滥施淫威,或是人们在从事诸如战争之类有害活动的时候。因此,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制度里,这种场合会比现在少得多。

事实上,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从小未遭恐吓长大的孩子必定诚实,这不是由于道德约束之故,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想到有别的做法。一个受到贤明和善对待的儿童,其眼里总是充满坦然的神色,即使遇到陌生人也不会缩手缩脚;而一个常遭训斥及苛求的儿童,则无时不颤栗在遭受责骂的恐惧之中,然而,一旦按照本性行动,他的胆大妄为又会令人们惊骇不已。说谎这样的事开始决不可能发生在幼儿身上。说谎的可能乃是一种发现,源于对受到恐惧刺激的成人的观察。孩子发现大人对其说谎,以及对成人说实话蕴藏着危险,在此情况下,孩子就开始说谎了。若能避免这些刺激,孩子就不会想到说谎。

但是在判断孩子是否诚实时,以持有一定的谨慎态度为宜。儿童的记忆很不准确,并且他们往往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成人却以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时间观念相当模糊,4岁以下的孩子很难分清昨天与一星期前,或昨天与六小时前的区别。当他们不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就根据你问话的语气来决定回答是或不是。另外,他们还常以某种假想的戏剧人物的身份说话。当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后花园有一头狮子时,这显然是假想,但在很多场合,他们往往极易误将游戏当做真事。由于上述原因,一个幼儿的陈述在客观上常常有误,但他丝毫没有欺骗的用意。的确,儿童最初总是以为大人无所不知,因此不会被骗。我儿子(3岁9个月)让我告诉他(为了获得听故事的乐趣),当我不在家时,发生过哪些与他有关的趣事,我发现要说服他相信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成人能用儿童不理解的方式知道许多事情,所以儿童认为成人具有无限的能力。去年复活节时,有人送给我儿子几个用巧克力制作的复活节彩蛋。我们告诉他,如果他吃了过多的巧克力,就会得病,但是说完之后,我们就不去管他了。他吃得过多,并且病了。他的危机刚一过去,他就欣然地找到我,用近乎胜利的口气说:“爸爸,我害过病了。爸爸告诉过我,说我会害病的。”他在检验科学法则时的喜悦令人吃惊。

从此以后,他就被赋予充分的信任,去处置家中的巧克力,尽管事实上他得到这种机会的次数并不多。另外,他对于我们告诉他的什么食物对他的健康有益之类的话都深信不疑。为了取得这种效果,并不需要道德说教、惩罚或恐吓。在人生较早的阶段中,需要的是耐心和严格。他已接近男孩子常常偷吃甜食并且不肯承认的年龄。我敢断定他有时会偷吃,但是如果他说谎,我则会感到意外。当孩子说谎时,父母与孩子比较起来更应当引咎自责。父母应当通过消除说谎的原因,通过和蔼而合理地讲清为什么最好不要说谎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他们不应以惩罚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这种惩罚方式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从而增强说谎的动机。

若要孩子不学会说谎,成人对孩子绝对诚实则自然必不可少。教训孩子说撒谎有罪的父母亲们,自己却说谎,并被其子女所察觉,这无疑会使其道德上的威信丧失殆尽。

对孩子说真话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在现在这一代人之前,几乎没有人做到这一点。对于夏娃是否对该隐和亚伯讲过苹果一事的实情,[1]我是极为怀疑的。我自信她会对他们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她是决不会去吃的。过去做父母的往往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奥林匹亚[2]自居,冷漠淡然,永远按照纯粹的理性行事。当他们责备孩子时,遗憾多于愤怒;无论他们如何斥责,他们都不是在“夹磨”(cross)儿童,而是在对儿童说,这正是为了他们好才这样做的。做父母的并不知道孩子的目光往往惊人地锐利,他们虽然不理解各种用来骗人的政治理由,但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屑一顾。你所觉察不到的猜疑和嫉妒,你的孩子却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他们对你有关这些情欲对象罪恶的冠冕堂皇的道德说教,听后不免要大打折扣。永远不要装作一贯完美无瑕和超乎常人;孩子不会相信你,即使相信,也不会更多地喜欢你。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看透了我周围的维多利亚式的欺诈和伪善,[3]并发誓如果我有孩子,我决不会重复人们曾施加于我的错误。我现在一直在尽最大能力实现这一誓言。

还有一种形式的谎言对于孩子影响极坏,即你对孩子以惩罚相威胁,实际上则无意实行。巴拉德博士(Dr. Ballard)[4]在其极富趣味的著作《变化中的学校》(The Changing School)[5]中颇为有力地阐述了这个原则:

切勿威胁。若要这样做,你就必须竭力付诸实施。如果你对一个男孩说“你再这样,我就打死你”,那么当孩子再那样做时,你就必须打死他。不然的话,他就会失去对你的一切尊敬。(第112页)

保姆及无知的父母对婴儿所威胁要采取的惩罚不至于走这种极端,但是这一原则也照样适用。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你不可坚持己见;然而一旦开始坚持,那么无论你如何后悔,也不要中途流产。如果你以惩罚相威胁,那么这种惩罚应是那种你已做好实施准备的,切勿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你的威胁只是说说就算了。若要使未曾受过教育者理解这一原则,其困难程度实在会令人出乎意料。当以可怕的事物对他们进行威胁,如被警察关起来,或被妖怪捉走之类时,这种方法尤其值得非难。其结果最初会引起危险的精神恐惧,后来则会使孩子完全不相信成人的一切声明和威胁。倘若你总是说到做到,孩子很快就会认识到,在这种场合,反抗是徒劳无益的,于是就会对你言听计从,而不再枉添麻烦。但是要使这一方法成功,至关重要之点是你不可一味坚持某个主张,除非有这样做的充分理由。

欺骗的另一种不可取的形式是将无生物当做生物去处置。当孩子撞在椅子或桌子上,感到痛楚时,保姆有时会教孩子去打这些“冒犯”孩子的物品,并且口里还念念有词:“淘气的椅子”或“淘气的桌子”。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然训练上一种最有益处的源泉。若听其自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无生物只能通过技术来摆布,而不是通过愤怒或诱骗去处置。这是获得技能的一种刺激,并帮助儿童认识到个人的能力乃是有限的。

在性问题上说谎,一向为传统所认可。我深信这种做法是彻头彻尾错误的,但此时我不拟多谈,因为后面我还要专门用一章来讨论性教育。(www.xing528.com)

未曾受到大人压制的儿童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有些是理智的,有些则相反。这些问题往往令人不胜厌烦,有时也是不便答复的。但你必须尽你的最大努力,实事求是地予以回答。如果孩子问及有关宗教的问题,准确地说出你的想法吧,即使你的回答与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其他成人的观点相冲突,也在所不顾。如果他问及死亡之事,要回答他。如果孩子所问的问题旨在表明你是有罪或愚蠢的,要回答他。如果孩子问及战争或死刑,你也要回答他。不要用“你现在还不懂”之类的话去搪塞推诿,只有困难的科学问题——如电灯是怎样制造的——可以除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使他明白,有关问题的答案业已为他准备好了,一旦他的知识比现在有所长进,再来回答定会使他欣喜不已。告诉孩子的东西要多于他所能理解的,而不是相反。那些他一时还无法理解的部分将会激起他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如果对儿童始终以诚相待,获得的回报是儿童增强对你的信赖。孩子具有相信成人说话的自然倾向,除非这些话违背了孩子的强烈愿望——例如我刚才提到的复活节彩蛋一事——才另当别论。即使在此类事例上,只要儿童能稍稍体验到你说话的真实性,就可以使你轻易地得到他的信赖。但如果你习惯于用不会发生的后果去恐吓,那么你只好愈来愈固执己见,暴跳如雷,到最后将造成精神紊乱的状态。有一天,我儿子想到小溪里膛水,我告诉他不要下水,因为我想里面会有碎瓷片,可能割伤他的脚。他蹚水的愿望异常强烈,故对瓷片一说表示怀疑;在我找到一块瓷片,并让他看过那锋利的边口后,他终于心悦诚服了。如果我只图自己方便,而谎称有碎瓷片,我就会失去他的信任。如果我找不到碎瓷片,我就会允许他膛水。由于此类经验的屡试不爽,他几乎完全不怀疑我所列举的理由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欺诈的世界中,不经欺诈而长大的儿童必然会蔑视许多通常被认为是值得尊敬的事情。这的确令人遗憾,因为鄙视乃是一种不良的情绪。我不应让孩子去注意这类事情,尽管当他问及这类事情时我也应满足他的好奇心。在一个伪善的社会里,诚实确实有些不利,但是襟怀坦白、无所畏惧的益处要多于这种不利,否则,就无人会成为正人君子了。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正直、诚恳、坦率和自重。就我个人而言,我宁可看到他们因坚持这种品质而失败,也不愿看到他们用奴隶的伎俩取胜。某种本质的自重及正直对于一个伟人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品质现形之日,便是谎言逃遁之时,不过当说假话是为某种宽厚的动机所驱使时或可除外。我要使我的孩子无论在思想上或言语上都诚实无欺,即使这样做要承担人世间的不幸也在所不惜,因为比财富和荣誉更为重要的事物此时正处在危难之中。

【注释】

[1]夏娃(Eva)、该隐(Cain)及亚伯(Abel)均为《圣经》中的人物。这里所指的是《圣经·创世纪》所记载的夏娃等偷吃伊甸园中智慧树上禁果的故事。——译者注

[2]奥林匹亚神(Olympians)是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斯神山(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山)山顶上的诸神。——译者注

[3]19世纪中后叶的英国被史学家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因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维多利亚女王(Quean Victoria,1837—1901在位)之故。在此期间,英国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国力不断增强,统治阶层内的风气也日趋败坏。——译者注

[4]巴拉德(Philip Boswood Ballard),文学博士。其作品《变化中的学校》由22篇松散的文章组成,主要内容是讨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纪律、自然后果、个人工作方法等。——译者注

[5]《变化中的学校》由霍德及斯图滕(Hodder and Stonghton)公司于1925年出版。——作者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