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竹的起源
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枝灿烂的花朵,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空竹在古时称为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目前,由于空竹没有统一的规范,因而在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例如,北方叫风葫芦、嗡子、空筝、响葫芦、闷葫芦、地龙等;而南方叫地铃、响铃、哑铃、转铃、天雷公等。
空竹最初为宫廷玩物,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行。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曾风靡于城乡百姓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娱乐玩具。
空竹在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清时,旧历每月初三、十三和二十三开市,民国以后改为阳历每月3、13、23日有庙市,每年庙会共36次,集会的商摊多达580多个,其中在土地庙卖饰物玩具的摊位就有四五十家,空竹更是多种多样。北京的空竹在庙会上成了特色一景,土地庙的空竹在京城颇为有名。
传统手工竹木空竹,从选材到制作完成需要经过截板、锯竹筒、磨口、扣盖、缠麻、灌胶、找平衡等共17道工序,加上抖竿、抖线的制作选取,一套完整的空竹才算制作完成。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工细作才能既保证空竹的外观整体美感,又保证空竹的适用、耐用和发声。
双头空竹更富于表演性,更适合学校的学生学习、操作。据说有轴承的空竹还是从中国台湾传过来的,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便在大陆盛行开来。空竹的国际比赛每年在中国台湾举行,世界各地的高手每年云集中国台湾。2008年后国际空竹比赛改成两年一次在中国台湾举行。中国台湾曾有选手陈姿吟获得国际杂耍协会空竹组金牌,江淑惠获得铜牌,林韦良获得舞台教组金牌。台北体育学院参加职业性中国武汉国际杂技大奖赛,以空竹节目获得银奖,为台湾参加杂技比赛最佳成绩。
空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不再只是用它来作为娱乐工具了,而今我们赋予了它现代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内涵。
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体育总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很多传统体育项目被发掘和保留下来,空竹运动即是其中之一。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西城区的张国良和李连元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空竹运动的特点
空竹运动也叫舞铃,即用一根长绳舞耍一个哑铃形状的滚轴,这个体育项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体育奇葩。空竹是利用抖、拉、甩、挑、抛、捞、套、勾8种方式抖出各种花样,初学者必须把这8种手法全部练精后,才算学会空竹。
1.空竹运动能使全身得到均衡的运动
抖空竹的运动量适中,可以弥补很多人运动时“多用脚少用手”的缺点,使全身都得到运动。在抖空竹的过程中,手臂要大范围地进行运动,这个时候,对身体的肩、背肌肉的锻炼,起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2.器材的独特性
空竹运动器材是由空竹竿和空竹组成的。空竹竿是空竹运动使用的基本抖动工具,一般用竹子、木头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学员的体能技术、战术都通过它来实现,所以一副好的空竹竿对于学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空竹的选择也很重要,初学者最好选择胶碗空竹或者带胶边的工程塑料空竹。空竹以竹、木为主要材料,传统的空竹工艺做工精细,展示出了我们前辈的聪明才智。
(三)空竹运动的场地与器材
1.场地
(1)练习场地
合适的抖练场所是练好空竹技巧的保证,是保障练习者健康、安全及空竹不受损害的前提。在选择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四周没有污水、废气、噪声污染源;空气要清新,生态环境要良好;不要在高压线周围、水塘边等不安全的场地抖练。
②场地地面应适合所抖空竹材质的需要,尽量选择草坪、沙土地面,以延长空竹的使用寿命。所选场地地面平整,没有高低不平、积水等现象,这样可以保证抖练者在练习空竹时不会发生扭伤、跌倒等意外。
(2)比赛场地
空竹运动的比赛区一般长15米,宽10米,场地上空要有10米的高空间无障碍,地面要平整,也可以是土地面或草坪,如果在室内场地要有塑胶地面。
2.器材
使用双头空竹或单头空竹,空竹头直径为12.5厘米,轴长为14~17厘米,重量为250~400克,材料为竹木、塑木、全塑。
抖绳的长度一般为每个人的身高。一般在1.7~1.8米。抖绳长则做出的动作舒展、潇洒。抖绳过短,双臂则伸展不开,使动作不到位,并且空竹因运动线路短而易快速绕到左手竿头上,将抖绳拉断,有时还会缠绳打人。
(1)单轮空竹
单轮空竹的构造如图10-2所示。空竹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是发音轮;二是抖轴。还有一种碗形的空竹是不发音的,我们称之为哑轮空竹,如图10-3和图10-4所示。
(2)双轮空竹
双轮空竹又称“双铃”或“双嗡”,两端由两个圆盒组成,形状像车轮,中间夹着一根轴心,轴心两头类似半个鸡蛋形,轴心中央部为凹槽,如图10-5和图10-6所示。单头铃与双头铃在结构外形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单头铃仅有一个铃头,而双头铃则有两个;此外,单头铃为了能在地上旋转,中轴竿的一端设计成适合着地运转的尖端造型,就像陀螺一样,即“小头”。
图10-2 单轮空竹的构造
图10-3 哑轮空竹1
图10-4 哑轮空竹2
图10-5 双轮空竹1
图10-6 双轮空竹2
(四)空竹运动的技术
1.空竹的基本技法分析
(1)空竹的身法
想要学好空竹,就要熟悉抖空竹的身法(见图10-7),要对人体分区有所了解。人的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上盘包括头、颈;中盘包括肩、胸、腹,即身体的躯干部分;下盘是由胯到脚。身法在这上、中、下三盘中,共有7项要求,现分述如下。
①提顶
论身法,得从“头”说起。抖空竹时,必须首先保持头部端正。这是因为人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是由神经中枢带动的,身体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指挥的,所以头顶就像一个定盘星,抖空竹时身形步法无论怎样变化,定盘星都不能丢。如果丢了,身体就会失去平衡。所谓提顶,即眼睛平视前方,不可低头或摇头。因此,从开始抖空竹到结束,提顶必须有始有终。
图10-7 空竹身法
②松肩坠肘
肩为上肢的根节,即从肱骨头一直到肩胛骨。松肩的作用和目的是把全身的力量传到手上去。如不松肩,肩关节就是僵滞的,手上再使一点力,就会有手臂发飘的感觉。松肩时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肩关节上,否则肩就会僵硬。松肩的方法很简单,开始练习时,将肱骨头往里向肩胛骨靠拢一些,然后向外拉开。待练熟了以后,肩自然就会松开。“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抖起空竹就会精神十足,所做的动作流畅自如、刚柔相济。坠肘又称为沉肘。坠肘与松肩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
③收腹塌腰
收腹就是要求抖练者两眼平视,将胸脯向内微微收合,有内含之感。但不可用力,切忌胸部外挺,否则会引起气拥胸表,从而使身体上重下轻,脚腿容易上浮,致使抖练者身体失衡。收腹之时必须塌腰,但不可弓腰。抖空竹的最大特点就是转腰,由腰的运动带动四肢的运动。塌腰,是将脊椎骨向上轻提,背部内拔收起,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抖空竹运动既矫健勇猛,又刚柔相济,身法随空竹的变化而变化。各种不同的抖法都表现为不同的身法,而抖法的变化又在于身法的变化,身法的变化又与步法的变化密切相关。
2.基本手法技术分析
空竹的常见基本手法有抖、拉、甩、挑、弹、捞、勾。每种手法都有其明显的个性,但各种手法又都具有共性。初学者必须把这几种手法全部练精后,才算学会空竹。
(1)抖
我们常说的抖空竹,是空竹动作的统称,这里则单指空竹动作的一种手法。抖,就是双手将空竹向外送,有的地方称这种招式为金鸡引颈,如图10-8和图10-9所示。这是空竹动作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手法,必须熟练掌握。
图10-8 抖1
图10-9 抖2
①抖时左手和右手的握竿法刚好相反,左手为反握,右手为正握,抖竿全向右伸。抖动时,左手竿头应朝下,右手竿应在空竹上方和抖轴垂直,空竹应在身体的右侧,空竹与抖绳构成近似直角三角形。
②右手用力向上,左手配合向右送,这样一来一往使空竹快速旋转。
(2)拉
通过抖绳用力将空竹从某一方位向另一方位进行平面或立面移动的运动称为拉,如拉月、捞月等,如图10-10和图10-11所示。(www.xing528.com)
①使空竹转动起来,空竹速度不必太高。让空竹位于身体的正前方,空竹的大盘朝向自己。
②左手在前,让空竹竿与空竹轴平行。
③空竹是从左下面拉到右边下面的。
④右脚再向右腿一步,身体再转动90度,同时,右手用力把下面的空竹从下向上经过头顶让空竹在空中画一个半圆,拉向右边。
图10-10 拉1
图10-11 拉2
(3)甩
甩是指为了使空竹速度快速提升,利用手的急速摆动使空竹产生位移的动作。例如,在天鹅跳、玉带缠身、鲸鱼摆尾等花样动作中,为了保证空竹不减速,就要采用甩的手法来提升空竹的转速。甩,多是右手从右方向左方甩,如图10-12至图10-14所示。
图10-12 甩1
图10-13 甩2
图10-14 甩3
①起势完成后,用抖的方法,使空竹转速提高。
②空竹转动平衡后,右手将空竹从右方向左方甩。
③再向右方甩出,重复此动作。
(4)挑
在挑这个手法中,常有竿挑与绳挑两种,挑就是将空竹在竿或绳的某一点,向需要的地方送去,如图10-15所示。挑与其他手法的不同点,就是不论在绳子还是竿上,空竹的位置是固定的,它只产生自转,如背挑、竿挑空中拦截、雷公推磨中的动作。
①用抖的方法,让空竹加速,让空竹在空竹竿上自转。
②让空竹滑落在抖绳上。
图10-15 挑
(5)弹
弹就是抛的意思(见图10-16和图10-17)。在空竹花样动作中,最明显的主要有抛高、太公钓鱼等。还有隐约包含有抛的手法的招式,如高脱、猛虎扑鹿等,以及两个双轮空竹的流星赶月的抛高等。抛时,是利用抖绳的弹性将空竹“射”出去的,而不是用抖绳将空竹扔起来的。这点应特别重视,否则,就完不成这个动作,甚至会缠绳打人。
①按起势要领起动空竹,将空竹置于身前,使空竹发音轮朝向身体,轴尖向外,抖绳为打开状。
②双手平举,利用抖绳的弹性将空竹“射”出去,而不是用抖绳将空竹扔起来。
图10-16 弹(1)
图10-17 弹(2)
(6)捞
捞就是“打捞”,是“挂”“接”的意思,也就是空竹脱绳后重新用绳接住空竹(见图10-18)。这是在空竹运动中运用最多、最为精彩的关键手法,也是空竹动态的基本表现。它不仅是正常情况下用于接住脱绳的空竹,也能将失手的空竹重新“捞”住,从而“死中求生”或“起死回生”。
①在起势的基础上,用抖的方法,使空竹加速。
②抛出空竹,注意要垂直抛出。
③用绳子接住空竹,进入正常抖动。
图10-18捞
(7)勾
勾就是在抖空竹的过程中,用手指勾住抖绳,使顺直的抖绳在瞬间形成一个绳套(见图10-19),如“玉带缠身”中的小盘丝等。
①空竹由起势起动平稳后,右手带动空竹向右前方送出去。
②左手竿在下由右向左画弧移动。
③收住空竹。
图10-19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