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方面是不容小觑的,要强调有意识地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授人以渔同时,不忘能力的培养。例如一名班主任老师在面对学生关于生活自理方面的求助时,应先让其自己想办法解决——挖掘自身能力,再寻求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帮助——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未果的情况下再来求助老师。第二,营造良好的行为教育情境,强调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把一些对学生的要求内容制成宣传标牌置于教室或校园内,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第三,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例如,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若干不同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才艺、技能、道德修养等。在设立奖项的时候本着“广泛参与,重在鼓励”的原则设立了高比例的奖项,以表彰那些在活动中表现优异、进步显著的同学,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自信、重塑自我。
2.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步入中职学校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行为能力,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是有些时候被外界因素暂时迷惑。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克服内外困难的意志力,控制自己不道德的消极情感,抗拒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干扰。学校引导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学校曾多次聘请管辖地区派出所指导员来学校做普法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案例让学生真切意识到行为放纵带来的不良后果。学校保卫处曾多次举办法制教育小品大赛、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展览等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深植于心,塑造良好社会心态。
3.创建符合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中职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欠佳,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他们是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一批弱势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他们。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虽然他们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但对于工厂、车间的实习环境却颇感兴趣,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可塑性极强,如果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完全可以被培养成适用型的生产工人和技能型的人才。例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从2012年至今一直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教学实行项目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向企业需求靠拢,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恢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绩和个人收获实现了双赢,有效提高了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爱总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关爱、信任和赏识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父母的体贴、理解和宽容更是无须我们用言语形容。只要学校和家长很好地配合,给学生更多的关注,走进学生的心灵,任何不良外部事物对学生的影响都能及时消除。
综上所述,中职生有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意味着有了健康,有了奋斗和前行的资本,直接决定中职生与社会的亲和度,影响社会关系的和谐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不断推进的社会转型条件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影响,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和社会成员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需要持续关注和认真研究的深刻课题。
知识链接
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概述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并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原联邦德国Holl-mann研究所从1954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著。日本在1971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研究会,于1975年制定出各个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大众健身。我国用运动处方辅助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经列入疾病内容;在普及运动处方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职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征和爱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学会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以便进行长期、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制订合适的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确保体质强健。(www.xing528.com)
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处方的特点是因人而异,避免不合理的运动损伤身体,更好地达到健身和防病的目的,以便促进体育锻炼普及性和科学性。
2.运动处方的内容
(1)运动项目。运动项目主要根据运动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设定。
(2)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强度与运动效果、运动安全有直接影响。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是制定、执行运动处方的关键。健身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从安全方面考虑应该在安全界限以下,从效果方面考虑应该在有效界限以上,这两个界限之间是既安全又有效的运动强度,也就是适宜的运动强度。
(3)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时间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乘积决定运动量,因此,等量的运动量,因运动目的的不同有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同的处方。对于青少年来说,以短时间的激烈运动反复多次的处方,对增进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按照健身运动的要求,规定运动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一般控制在15~60分钟为宜,医疗体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健身运动中,50%强度的运动,一次运动的时间为30~45分钟;60%强度的运动,一次运动的时间为20~30分钟;70%强度的运动,一次运动的时间为15~20分钟。相对来说,青年人或体质较好者,强度可稍大,持续时间可短些。
(4)运动次数。最好每天都安排锻炼,这样可以调剂每天的生活节奏。也可以安排每周3~4次练习,即隔日锻炼1次。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注意的是负荷量较大时,休息间隔要长一些,反之短一些。总之,以上一次锻炼的疲劳消除后,再进行下一次锻炼为宜。
每周锻炼的次数与运动效果密切相关。1周进行1次运动,所给予肌肉和心脏的刺激,几乎不能期待运动效果积累;1周进行2次运动,其效果是不充分的;对于以增强肌肉力量为目的的锻炼来说,每周安排3次锻炼就可以了(隔日运动);而全身持久性锻炼(耐力锻炼)的效果与频率的关系,则是频率越大,收效越大,对于以增进健康保持体力为目标的体育锻炼,结合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休息,每周4~5次为好。重要的是养成锻炼的习惯。
思考与训练
1.中职生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2.简述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3.结合自己情况,简述中职生如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