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安全应急标准化体系

公共安全应急标准化体系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需要把握如下一些重点,尽快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的实施。在基础标准方面,要加快基础术语和标识标准的制定,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标识标准体系研究。以公共安全标准化为前提,依据环境不同,使应急标识成为系列化产品,并且将相应的标准制订出来,从而方便进行应急标识的系统化研究。

公共安全应急标准化体系

构建我国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的保障措施是全新的标准化工作热点领域,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在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后,需要尽快推动标准体系的实施和推广,在实践工作中切实发挥支撑国家应急管理的作用。为此,需要把握如下一些重点,尽快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的实施。

(一)以基础和通用标准为工作重点

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的构成覆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应急五大方面,也包含了突发事件从预防准备开始,到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生命周期的全部四个阶段,而且涉及的技术门类众多,因此,应急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快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和长期性,把握重点,尽快取得效果。为此,当前需要尽快开展基础和通用标准的制定。

在基础标准方面,要加快基础术语和标识标准的制定,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标识标准体系研究。应急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逐步开展,要以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为突破口,推动应急基础支撑和保障设施的建设。继2003年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以来,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陆续开展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浙江、福建、山西、山东、陕西、新疆、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市)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约有300多个。

北京市针对避难场所,总共在城八区设立了29处;天津市也在市民手册当中列出了28个避难场所;上海市也建立了第一个应急避难所,并且将计划在区县以及街道建立避难场所。此外,重庆市的主城区空间比较小并且有较多的高楼大厦,对于这一情况,重庆市将应急避难场所设立在公共场所内,比如车站、码头或者机场等,并且在临时避难所的选地上,也选择了如城市公园以及体育场,或者是学校操场等地方。由于现在针对应急避难所还没有制定出相应标准,所以各个地区的避难场所在使用和建设方面并不合理。

比如每个地区的应急标志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可能对于地震有着相对应的标识,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标识没有一个标准,对应急避难所的使用和功能造成很大影响。针对应急避难场所必须制定出一套统一方案,根据相关工作程序和保障进行方案的编制和设定,保证市民在灾后能够安全有序地进入避难场所。针对全国避难场所进行统一要求,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够提高应对能力。

根据危害程度以及安全信息的不同,研究制定出应急标识在颜色、标识以及符号的设计等。根据场所、设施的不同以及人群的需求,设计专用和通用标识,以及标识所使用的材料和要求,建立应急标识的特有体系。将应急标识的主要技术和产品化的研究进行大范围推广。根据人群对于环境以及心理不同的情况,研究这种情况对于标识的判读和读取的技能,根据环境和受灾情况的不同,探讨应急标识应该如何制订光度、物理以及色度属性,另外,还要根据这些情况制订应急标识的材料以及加工所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等。

以公共安全标准化为前提,依据环境不同,使应急标识成为系列化产品,并且将相应的标准制订出来,从而方便进行应急标识的系统化研究。根据不同环境以及人群特点,在此基础上帮助标识标准化的设立,让应急标识能够更快地得以应用,并且将这一标准化进行规范。针对应急标识进行技术性评估以及使用等。

(二)建立健全应急通用标准

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应急能力,还需要尽快针对抗灾设防这一情况,制订一个系统化标准。2008年曾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并且灾难范围非常较大,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让受灾群众在交通、供水、农业方面产生不便。这一事件说明应急设施的不完善,所以需要参考重大灾难事件,制定应急设施建设标准。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基础设施应急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够,因此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地全面检查,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改进。我们要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考虑运行中的应急标准,从而创建一个共同的应急标准体系,提高人民的应急能力。

(1)安全规划以及标准体系。对于突发事件所拥有方面包括产生机理、损害的特征、为什么会发生、救援拥有哪些特点。根据地域以及环境的不同,对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规划,从而建立有效的应急标准。

(2)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应急技术。根据通信或者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脆弱性以及预警检测和防护技术的标准研究;考察和探索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对抗灾设防能力是否达到标准。

(3)功能以及社会稳定性的研究。钻研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城市功能破坏情况,并且在破坏后对社会的稳定性制定出相应标准;管理灾难发生后需要进行哪些对策的标准。

近年来,城市风险发生较为频繁,需要快速制定辨识风险的标准化,从而使城市快速发展。因为城市面积比较小,是人员和财富的集中地,如果发生灾难事件,人员和经济都会造成损失。由于部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突发事件一旦产生就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引发一系列灾难。要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必须要进行检查风险可能会发生的隐患,是应对突发状况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应急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

由于城市功能关系密切,为了减少突发情况导致的损失,需要针对应急标准进行全面考虑,全面构建城市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急能力。需要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和识别,加强管理,做好预警系统的检测;优先做好准备工作,将灾难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保证如果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重点研究风险隐患的排查并制定相应标准,提升城市应急能力。

首先,重点研究城市隐患辨识能力以及制定标准。制定风险隐患标准;重点探索隐患的排查技术以及分级方法等,从而产生相对应的标准体系;探索风险隐患的编制方法以及原则。

其次,风险隐患的检测技术以及标准。重点探查监测预警技术,研制宏观检测系统;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实施对应的防护技术以及标准。

针对应急产品进行检测,才能保证应急产品的可靠性,保证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发挥有效用途。

首先,针对人体的防护标准。在灾害环境比较恶劣的条件下,研究人体防护装备所具有的性能;人体防护装备具有的舒适程度以及安全性能;对这一装备进行检测和认证。其次,研究生命探测装备。针对突发情况或者极度危险的情况,对生命体进行搜救检测;对这一装备进行检测以及认证。最后,研究救援装备。突发情况下对救援装备的要求;救援装备的使用安全情况;对这一装备进行检测以及认证。目前,我国在应急体系方面还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要以应急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使其适应国家发展速度,适应各个地区的应急平台需要。

怎样才能实现应急平台伸展以及处理应急平台问题,完成应急平台的监控和信息采集等问题。

在工作上,要对应急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在原来基础下,研究国际和国内技术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构建国内标准化体系,将应急平台针对标准的需求快速确定下来,实现应急平台不断研究和深入,获得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国家需求,根据应急平台研究制定出相关技术标准,严格规范性能以及检测。对现场监控以及环境情况进行重点考察,将突发情况进行标注分类并且对交互数据进行研究,制定标准。例如管理中对于预警、救援以及事后重建的需求。在这一条件下,开展信息内容以及协议结构研究。

(1)将应急平台标准进行完善。在原来基础下,对我国与国际应急平台标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技术标准,及时确定应急平台标准,针对应急平台的不断发展,对相关标准进行有效研究。(www.xing528.com)

(2)研究装备及标准。根据国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平台技术标准,规范其性能以及功能。

(三)加强技术领域协调发挥技术委员会作用

我国原有以部门为主,针对单一灾种行使防灾、救灾、减灾职能的方式正在向跨领域、跨地域、跨层级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转变,迫切需要标准化技术领域的协同推进。

我国于2008年11月成立了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该技术委员会是我国在公共安全和应急标准化方面目前惟一的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国务院应急办主任陆俊华担任主任委员,多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副主任委员。该技术委员会成立一年来,已经启动了10余项技术标准的制定。随着国家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更加迫切,该技术委员会需要加强基础和通用应急标准的研究制定。在专业标准领域方面,我国有众多的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技术工作涉及公共安全应急,因此需要按照应急标准体系框架的要求,加快自身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四)落实重点标准的实施

近几年,政府要抓紧实施标准的制定并且将应急标准快速实施下来。IS0/TC223的制定意味着政府以及非政府将会针对应急能力有所提升,全社会都可以参与突发情况的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运用业务持续管理,使国家标准更加快速发展。

英国很早制定了管理体系和标准并加以实施公布。自2005年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为正式标准并且得到BSI认证。目前我国在国际标准条件下,根据我国情况进行转化推广,这一标准的开展将在我国各个组织当中起到较大作用。

通过正在审批的标准,发现各个地区应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管理体系上进行有效改进,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从而提高人民政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所拥有的能力。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突发情况的能力评估,并进行相应规范,对于今后工作总结以及效率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此类技术进行重点研究,让应急标准体系能够更快地得到推广和实施。

(五)发挥专业部门职责推动完善应急标准体系

我国将突发事件按照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在我国应急标准体系的构建中,也根据对突发事件的划分,结合部门、专业等特定条件,将应急标准体系的专业领域分体系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急标准,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综合应急标准。在这五大类的基础之上再按照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划分。这样从顶层设计规划的应急标准体系框架,可以尽量避免各专业领域间应急标准的不协调和不统一,避免自下而上制定的应急标准出现不兼容的情况。

参照五大领域划分的专业领域应急标准的划分方法,既考虑了突发事件本身的属性和特点,还考虑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现状,体现出专业部门和行业在应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应急标准体系框架,开展相应应急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还要考虑吸收各部门、行业的力量,使之充分投入到应急标准化工作中来。

从专业领域应急标准子体系的划分来看,由于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是由公安部门负责处置,卫生安全事件则由卫生部门负责处置,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由相关部门主导,因此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急标准应由相关部门主导完成制定。

而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更多地涉及多部门协调和多灾种协同应对,要充分发挥民政、气象、地震、国土海洋、农业、安全生产监督、交通、环境保护等多部门的专业力量,调动其参与应急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当前专业领域内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加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应急标准化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卫生和公安等部门的协调,为今后顺利开展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急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

【注释】

[1]殳企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孙章,蒲琪.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孙章,蒲琪.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范维澄,闪淳昌.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申世飞,张超,等.公安安全应急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