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可课前预留,也可当堂出示),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老师辅导。基本程式是:出示问题→自学→讨论→明确目标→检测反馈。这是带有演绎性的自学方式,学生自始至终在老师编制的自学阅读提纲(问题)的框架内自学。例如,可拟这样一个框架:①本框主要讲了几个问题;②每个问题在书中哪些段落;③每个问题书中是怎样论证的;④你是怎样理解这些问题的;⑤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或有哪些启示)。这种方式目的性强,教师操作起来方便,但不足的是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妨碍其个性发展。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老师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分层原则、启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讨论原则等。这里着重讲一下分层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包括自学主体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和评价分层。所谓自学主体分层,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把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成绩优良;B组次之;C组即所谓的后进生。一般来说,一个班中间(B组)大,两头(A、C组)小。老师不应把分组情况告诉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只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个分层是一种动态分层,要随时注意其变化。所谓目标分层,是老师按《课程标准》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细分为几个不同的能级层次,如识记、理解、活动等,并在学生自学前告诉学生(学生最好做到《课程标准》人手一册),让他们在目标的调控下自学。这种分层比《课程标准》的三个层次更细化、更具体,可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和时事的变化而变化。所谓任务分层,是指老师对A、B、C三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自学任务。对A组,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归纳总结,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即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都要达到。对B组,只要求达到识记、理解层次。对C组,也只是要求其识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概念即可,不可要求过高。当然,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一视同仁。所谓评价分层,就是在讨论明确和检测反馈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即为优秀,应予鼓励。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摘到桃子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评价分层都是动态的分层,老师要随时调整要求及评价。要实行好这一原则,老师必须吃透两头,大幅度增加备课量。(www.xing528.com)
无论采用自由式还是目标导学式,可根据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状况、教材特点而定。一般而言,初二法律常识部分可用自由式,初一新生接触思想政治课时间不长且自学能力不强,可采用目标导学式,初三可灵活运用。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只要落到实处,坚持不懈,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操作等多种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