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耀辉
“减负”之呼由来已久,然而,有两种负担却屡减不下,一为社会上的农民负担,一为学校里的学生负担。随着“十六大”前“费改税”的扎实推进,农民“减负”总算初见成效,而学生“减负”仍不容乐观。
学生负担减得减不得,减的程度如何,“评价”在起关键作用。
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以学历高低为主要依据的片面观念仍然存在。当前,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完善,脑体、工农、城乡三大差别还将长期存在,知识经济又初见端倪。如此背景下,高学历成为通向高地位、高待遇的桥梁。要想取得高学历,就须从小打基础。这是学生负担的社会因素之一。
二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高低为主要依据的偏激认识仍有市场。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在众多家长的眼里,能让自己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路绿灯、一帆风顺升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作为家长,他们一方面对学生负担牢骚满腹,一方面当学校“减负”的时候,又疑虑重重:减负了,孩子的成绩会不会下降?于是,校外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屡见不鲜,在家里为孩子额外布置作业的见多不怪,连找到学校让老师给孩子“开小灶”多加训练量的也为数下少。家长对“减负”不放心,这是学生负担的家庭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三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高低为主要依据的考查方式仍为主流。社会要高学历,家长要升学率,这些都与学生的考试分数直接挂钩,学校便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再者,以考试分数为重要依据或唯一依据来评价学生的方法,也往往是一些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方法。这也使得教师放不开手为学生“减负”。升学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是学生负担的直接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减负”的关键在于“评价”,评价跟不上,“减负”谈何容易?
既然“评价”是困扰“减负”的关键问题,自当应在“评价”上大做文章。然而“评价”是一个深层次、多层次的东西,单靠哪一方不行,单靠哪一个指令也不行,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相信,农民负担这样的“成人”问题都能解决,学生负担这样的“孩子”问题的解决必将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