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运河:地形、水系和灌溉的多样性

江南运河:地形、水系和灌溉的多样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形构成既有岗峦山地,连绵丘陵和台地,也有泥炭地、砂州和泛滥的平原,大型水域、湖泊和浅水域等多种自然形态。随着海平面抬升、陆地下沉等因素,当湖泊和池塘大量生成之际,日积月累的潮泥便大量地淤积在沿海,使海岸线持续性地向外扩张。从水文地理上考察,它沟通了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三大水系。实际上,近乎长年累月地修凿、疏浚和维护以及圩田、沟渠的建设等,使得运河以及太湖水网地

江南运河:地形、水系和灌溉的多样性

江南运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多样,地貌丰富:太湖杭州湾之间是广阔的洪积地,湖周及其东缘的昆山、吴江青浦一带为湖沼地带;西北部太湖北岸的常州无锡等地为低洼区域;沿长江南岸的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嘉定、宝山一线则是冲积低地。北端的镇江、丹徒、丹阳一线因西北宁镇山脉和西南大茅山脉的底衬而显得高亢,是为冈垄区地形……地形构成既有岗峦山地,连绵丘陵和台地,也有泥炭地、砂州和泛滥的平原,大型水域、湖泊和浅水域等多种自然形态。

总面积广约3.65×104平方公里的浩淼太湖地跨苏、常、嘉、湖四府,水脉支系上北有百渎、南有诸溇,汇合了东、西苕溪(也称霅溪),东端的三江则是太湖下泄入海的孔道。在水流方面,流经太湖西部金坛、溧阳宜兴的荆溪(南溪)和南部湖州的苕溪水分受苏、浙、皖交界的界岭山地和茅山、天目诸山的来水汇入,形成太湖的上游。其水下泄经苏州和无锡市的胥口、瓜泾口、南厍口、大浦口等河港,分别通过望虞河、胥江、娄江(浏河)、吴淞江和黄浦江等流泄至长江、东海。简言之,太湖水源自西部和西南部,从东北岸分流而出,形成了从西南向东北的倾斜流。又因湖浅,容易形成风向流。“在这两种湖流的交互作用下,湖水形成了一个反时针流向的常年主流带,对西岸和南岸侧蚀较重。”也基于此,“江南产生的治水技术便与此密切相关”[12]。大约在宋元期间,变化不断的太湖日趋稳定。随着海平面抬升、陆地下沉等因素,当湖泊和池塘大量生成之际,日积月累的潮泥便大量地淤积在沿海,使海岸线持续性地向外扩张。复因东江、娄江等先后淤塞,吴淞江束狭,于是,黄浦江得以逐渐“上升”为太湖泄水的主要通道。故青龙港、刘(浏)河港的崛起和衰微,与上述变化不啻涵有因果

至于水源依赖长江的镇江、丹徒、丹阳等地因处于运河等高线之高位,长期缺乏水源,而且受季节性丰枯的影响明显:春、夏季江潮上涨,运河水势高涨,通航无阻;一俟秋、冬季节,补水既缺,泻水却快,浅水导致航行困难。从无锡至吴江、吴兴(湖州)及松江、嘉善等地是地势低洼的泻湖带和水网密集区,平均海拔仅为2~4米。其中,较具规模的湖泊就有石湖、独墅湖、金鸡湖、角咀、青剑湖、黄天荡、澹湖、白塘、阳澄湖、昆承湖、尚湖、汾湖、南湖、淀山湖、白莲湖、长白荡、明镜荡、澄湖、莺脰湖、北麻漾、长漾、西葑漾、和孚漾、商林漾、洛社漾、苎溪漾、双福漾、韶村漾、碧浪湖、下渚湖等五十余个,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福山塘、青墩塘、塘、戚浦河、吴淞江、娄江、急水港、太浦河、西苕溪、东苕溪、白米塘、浔溪、长湖泾等四十余条河流,堪称湖塘密布,河道纵横。在不过205里的嘉善县域内,尤其东、西、北部,计有3湖、29荡、4漾、24塘、6河、5溪、39泾、68港、12湾、65浜、8滩、5潭、4井泉[13]

无论在水文地理方面,还是气候土壤方面,江南运河都是大运河沿线和流域中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区段。从水文地理上考察,它沟通了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三大水系。自西而来的长江流经11省、市、自治区,在上海市汇入东海,全长6 300公里。汉代以前长江口位处今扬州和镇江之间,河口曾宽达40余公里。至唐时江面已缩束为9公里许。春秋时开凿的胥溪使青弋江、水阳江流域的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等三个湖泊的出水经南溪泄入太湖,及至明代建构东坝后阻断。其下的主流为宜溧运河,汇水经宜兴西氿—东氿于大浦口处的港溇汇入太湖。洮、滆之水经太湖—滆湖段的运河汇入太湖,或经宜溧运河输入,运河之水则大多经百渎港、直湖港流入太湖。

黄浦江、吴淞江、太浦河、运河等均为太湖出口,湖水至运河经多个出水口分流汇出,如太湖西缘北岸(无锡境内)的梁溪口、东北岸的沙墩港、东岸的胥口(苏州境内)等。汇入运河的水也经多条通江的河道港汊进入长江水系,如无锡至江阴的锡澄运河、望虞河、常浒河、白茆塘、阳澄湖,太仓的戚浦河、杨林塘、浏河。当然,运河水也并非单向地流入长江,江水也会顺上述河湖港汊倒流至太湖。

钱塘江原名浙江、之江,源于安徽休宁县怀玉山,曲折逶逦往东经歙县、建德,经富阳、杭州、海盐,于澉浦处注入杭州湾和东海。其水质清澈,含沙量低,故不似长江下游及入海口发育状或形成沙洲,而是宽阔的喇叭状港湾。(www.xing528.com)

沿运流经区域的气候大体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内,冬季时由于亚洲大陆北部高压发展强劲,东部盛行偏北冬季风;夏季由于印度洋热低压和北太平洋副高的发展,以偏东南的夏季风为主,季风气候形成了此地夏季温暖多雨、冬季温寒少雨的特点。从气候带上看,沿运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积温在4 500℃~8 000℃之间,最冷的一、二月气温在0℃~15℃之间,河面基本无冰冻,可长年通行。年降水量平均在2 000~1 000毫米之间,亚热带季雨林中天然植被的常绿阔叶林、混生常绿阔叶的落叶林遍布。既保证了良好的林木环境生态,又提供了修河筑道和堤坝的建材。从田土和地质上看,红壤、黄壤、黄棕壤和黄褐土等土壤种类适宜农作物。

在春秋时期的农业方面,时吴国业已“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14]。数人合力驱牛犁田,功效已经显现。毗邻的越国在耕作时注重“垦草创邑,辟地植谷”[15]。施肥、除草的方法大抵是“火耕水耨”—将杂草陷入泥中沤肥、火烧庄稼多余秸秆以作肥料,达到“谨除苗秽,秽除稻盛”的目的……整治后较好地减降了洪涝灾害和泄水之惑,农田被改造成便于灌溉的塘浦田—平原低地上土质肥沃的陂池、田土与河塘,一定程度上也平整了田土的等高线,不啻为今日圩田的雏形;对灌溉农业区而言,灌溉之利庶几使农业趋于发达—灌溉和泄水的繁难之事一旦解决,耕作技术的改进就有了保障和用武之地。关注古代江南历史的迈克尔·马默认为,苏州地区若没有水利设施和大量投资的话,这里无疑将一直保持穷乡僻壤的面貌,“不过一旦修筑堤坝并将积水抽干,那么潮湿的沼泽将变成高产的农田”[16]。法国的魁奈在看到传教士关于中国南方农田肥沃的描述时,颇为惊奇,认为在别处几乎连荆棘灌木都难以生长的地方,在这里却变成了明媚的美景[17]

实际上,近乎长年累月地修凿、疏浚和维护以及圩田、沟渠的建设等,使得运河以及太湖水网地带的河湖港汊的生态及其环境逐渐趋于理想化,包括针对沿海地区防潮、盐水和泥沙对内陆的侵蚀而展开的一系列筑堤构堰的海塘工程,进一步稳定了农田的规模,保证了农业质量。

运河的开凿对造船业、手工业养殖业商业等相关领域的影响、促进和带动也是明显的,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武进淹城发掘的三艘独木舟,形如梭、尖头敞尾,如此头重尾轻的经营无疑有裨于航行,且无进水之虞。1985年在今宜兴市芳桥镇出土的分船隔舱的独木舟,舱板业已用木钉固定……如果说上述尚无证据支持淹城、芳桥独木舟游弋和航行于河道中的话,那么,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徐承率吴国水军北出长江口所乘坐和航行的战船,则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和相应的技术,而且,若无相当规模的造船基地、手工业配套和相符合的工艺技术和手段,建造此类征战用的舰船是断无可能的。迄至明清,常熟、太仓等濒江沿海之地的官营船业依旧发达,专门为船业提供原料的油麻、竹木等行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再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金坛东乡鳖墩西周墓和昆山盛庄等处出土的陶勺、铜的炼渣、青铜块以及冶铸遗址等的发掘看,昔时沿运的铜铁冶铸已趋于较发达的阶段[18]。至于商业和物资交流方面,《史记》中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19]的这段文字,则记载了范氏由吴越经邗沟北上至商鲁,进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也许正是基于陶居水运中心之位,得交通运输之便利,所以,既成为范蠡的栖息之所,也成就了其获利百万的商业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