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指的是在面谈过程中,来访者停顿数十秒或者数分钟不讲话的情况。沉默的原因有多种:话题已经谈尽;为了整理思想,进行适当回想;等待心理咨询师讲话;觉得厌倦不愿再说;对心理咨询师不信任,表示抗拒或拒绝等。沉默现象在会谈中不容忽视,因为沉默之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传递。面对来访者的沉默不语,经验不足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和焦虑,似乎必须马上行动起来,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以便主动地打破沉默。
其实,这样就容易丧失更深一层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活动及内部情感的机会。从加深咨询关系这个角度来看,有时耐心等待,体验来访者的情感,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沉默是有利的。如果心理咨询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有效地控制沉默这种现象,那么在会谈中就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卡瓦纳曾划分出三种形式的沉默:创造性的沉默、自发性的沉默和冲突性的沉默。它们的作用各异,处理起来也应有所区别。
1.创造性的沉默
这是来访者在会谈中对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做出的一种反应。“凝视着空间某一点”,可以看作是这种沉默的标志。这往往是人们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特征。在这种创造性的沉默中,某些新的观念与情绪体验正在孕育、涌现。此时,心理咨询师最好也保持沉默,在等待中注视对方,表达出自己对来访者的共情。
2.自发性的沉默(www.xing528.com)
这种沉默往往来自于来访者不知该说什么好的情况。也许他已经叙述完当事学生的问题,等待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也许他不知该怎么表达才好。
此时,来访者的目光不是盯着空间某一点,而是目光游移不定,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心理咨询师。此时,心理咨询师应该有所反应,如发问“你可以再告诉我一些相关情况吗”“你可以告诉我你正在想什么吗”以打破沉默,继续咨询会谈。
3.冲突性的沉默
冲突性的沉默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不满或不信任引起的。出现冲突性沉默时,心理咨询师要小心谨慎,以真诚的态度与来访者相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当事学生出现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为双方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打下基础。
对于沉默,心理咨询师不必紧张,也不用回避,而要正视沉默,利用沉默,把它看作可使双方关系改善并提高会谈效果的过程。在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中都应当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