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芬教育交流推进国际化教育需求驱动机制

中芬教育交流推进国际化教育需求驱动机制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国际化在学校层面的需求驱动,同样需要在实践层面相应的驱动机制来作保障和引导,并逐渐成熟化。以芬兰项目为经验样本,进一步拓展其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相关的具体措施:以国际化教育交流项目为激励举措,完善选拔机制,激发师生内在发展动机。这样的记录,反映了在学校注重问题驱动下交流机制运用的有效

中芬教育交流推进国际化教育需求驱动机制

如前所述,机制需要在理念基础上显性化和操作化。教育国际化在学校层面的需求驱动,同样需要在实践层面相应的驱动机制来作保障和引导,并逐渐成熟化。本项目学校在这方面表现得都比较理想,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证明。

1.纳入发展规划、落到年度计划

基于国际视野下的学校发展,就需要在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应的体现,就是一定要有制度文化的保障。如北蔡高中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专门列了“对外交流”项目,其中的工作重点有:

(1)以对外交流项目为载体,提升师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师生发展动力。

(2)做深做强中芬教育合作交流项目,使其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3)以芬兰项目为经验样本,进一步拓展其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

相关的主要任务:

巩固、深化中芬教育合作项目阶段成果,借鉴芬兰教育经验,全面完成学校课程整体个性化学程设计;继续与美国圣马丁大学教育合作交流,开展学生文化体验与语言学习,开拓与德国慕尼黑格林瓦尔德文理中学的教育合作交流……

相关的具体措施:

(1)以国际化教育交流项目为激励举措,完善选拔机制,激发师生内在发展动机。开发系列课程,为师生顺利开展国际化教育交流打好基础,如开发语言类课程(英语口语、德语韩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剪纸、国画书法民族舞等),礼仪类课程(中国传统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建立交流平台与区域学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跨文化体验、比较与借鉴,找到促进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新动力。每年组织对外交流报告会,将对外教育交流收获与合作成果向区域层面做展示。

(2)深化与芬兰合作项目:总结芬兰项目前两年的实施经验,配合区政府“芬兰—浦东教育合作交流项目”的深化,为后续增加的项目校提供经验借鉴,并以更高要求对待本校项目。继续借鉴芬兰经验、结合高考改革新举措,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素养培养,以点带面深入合作开展个性化学程设计,尤其要探索信息化辅助手段在个性化学程实施中的作用,与教学改革项目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

(3)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以相对成熟的芬兰教育合作项目为蓝本,进一步拓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继续开展与上海海事大学结对大学——美国圣马丁大学的学生暑期文化交流项目与教师研修项目,在教育信息化、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与STEM教育等领域开展相应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与德国慕尼黑格林瓦尔德文理中学的教育合作交流,在学生的机械工程素养、人文哲学素养培养等方面建立合作意向,并派师生互访。

从成效检验的视角,学校发展规划还明确了成果标志,并在思想、组织、制度、资源等方面,清晰地提出了一些要确立的保障机制。

2.建立问题驱动的任务导向机制

本项目另一个值得坚持的机制就是问题驱动下的任务导向。从分析学校发展需要关注的具体问题,结合国际交流平台设计一定的任务,从机制层面来提升中外教育合作的效益。

新港中学以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办学的特色,就先从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

分析2009年和2012年PISA测试中阅读素养各项数据,上海学生特别是在记忆和理解方面成绩突出,在解答应用型问题时技能娴熟,但在涉及自我调整策略等高阶思维的问题时,尤其在“访问和检索”“反思与评价”方面,上海学生的表现明显不足。这反映了上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的发展方面比较欠缺(参见图表10-3)。那么新港中学的情况如何呢?学校组织了一个基础调查,即“新港中学学生批判性思维5W+1H的问卷调查”,在明确了阅读素养结构性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投入了中芬交流中有关阅读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参见图表10-4)。

(www.xing528.com)

图表10-3 上海学生PISA测试阅读素养分析

图表10-4 新港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前测与后测对比

而北蔡高中关心的问题是高考改革后对学生分流选科的“生涯指导”。为此对芬兰为应对社会各个领域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潮流,构筑“学校教育与职业指导咨询体系”的经验颇为感兴趣,特别关注了芬兰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教育计划、职业选择、人生规划,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习、生活及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和就业等。有一位教师在与芬兰交流活动中,留下了以下的记录:

我们对卢赛奥高中负责学生职业指导的老师进行了两次访谈。

他告诉我们:在芬兰,综合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一到九年级)的毕业生有差不多50%的学生进入高级中学学习。学生大概在16至19岁,都曾接受过基础教育,完成高中教育以后,会去大学或者职校。基础教育是必修的内容,对所有学生来说,高中和以后的教育是自愿的,这就像必修和选修的区别。

芬兰学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均会接受学校教育与职业指导咨询,但进入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中有许多人仍然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因此他们仍旧需要接受指导,来设计自身今后的职业生涯及人生未来。芬兰高级中学的职业指导咨询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必修课,二是选修课,这两门课都有38个学时。指导咨询内容涉及学习技能、自我认知及有关职业选择的问题。

高中职业指导课程形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单独指导,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告诉教师他心中想要什么,想去什么大学。教师会告诉他,选择的难度和要做些什么。教师面对多人的指导安排在第一年的第一阶段,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些什么,怎么学习,学校怎么运作。因为芬兰的高级中学取消了年级制,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科目和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学生需要自行安排学习课程,设计学习计划,选择各类选修课,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这一课程一周两次,一次75分钟,共六周时间。

具体安排:第一课——让以前毕业的学生教新生怎么学习,告诉他们要学习什么;第二课——教师告诉他们学习、用餐、评价等学校的各种要求;第三课——教授不同的学习技巧;第四课——对有身心问题的学生,不以上课的形式,而是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第五课——对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给予帮助;第六课……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新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除了最初的几次是整体授课,其余的都是单独授课。从第二阶段开始只有单独咨询。

这样的记录,反映了在学校注重问题驱动下交流机制运用的有效性。

3.注重自省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学校之间的中芬教育合作交流,不是一次性的参观、学习、介绍活动,而是一种长期的双向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次整体经历进行分析,尤其是反省存在的遗憾不足,不断改进完善,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本项目各学校正是在这个方面的不断探索实践,使项目逐渐走向高效运行的轨道

例如,在学生素质培育方面,双方都有研究型课程设置,但在选题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是有不同,值得改进的启示正是在交流中实现的。北蔡高中和卢赛奥高中的学子联袂举办了3场探究学习的汇报论坛,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海洋与海洋经济发展”“社会安全问题调查”等社会现实中的大问题,显示了他们的广阔视野,引发我们对研究型课程实施的不断完善。我们学生逐渐学会了共同收集数据、取样测试、调查分析、讨论研究,所以在后来共同的论坛上,以有现象、有数据、有分析、有理论、有结论的报告,显示了学生不断完善探究学习的风采,其创新发展的潜力,获得了点赞。2016年8月北蔡高中两位学生代表接受了库奥皮奥市电台采访,用流利的英语落落大方地向记者介绍了两校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情况。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国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理念来提升专业素质。但在一些具体认识上,还是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于是,项目学校既总结了自身的有效经验,同时十分重视与芬兰教师的观念认识做比较,并借鉴为一种启示,优化与完善教师的校本研训工作。如有学校教师在亲历芬兰学校后提出了需要改进的观念认识:

芬兰的老师把学习看作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反思总结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非常强调个体在学习中主动作用的发挥。与此相应,他们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是:(1)教学中常常组织分工合作的学习活动,但从来都不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2)学科不同,教学方法因之而不同;(3)教师的人格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4)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演讲者;(5)在教学中应积极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些观念认识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注意。

在本项目实施中,还有其他教育教学领域中值得反思改进的做法。相信如果能对这些做法建立一种机制,就会由偶然成为必然,学校发展借力教育国际化平台的意义也就放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