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互访纪实与对比:牵手奇迹筑梦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互访纪实与对比:牵手奇迹筑梦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赴芬兰的交流会中,两校对后期的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双方达成共识,将会在下一轮的交流中增设学生互访交流。芬兰结对校的许多家庭已愿意接受中国学生。“二中心”的学生也将有机会用艺术表演或体育赛事的形式与芬兰小朋友互动。在不久的将来,中芬学生互访会成为“二中心”与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二中心”孩子的阳光、活泼,令芬兰教师赞不绝口。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互访纪实与对比:牵手奇迹筑梦

1.“遇见美丽”的2016芬兰教育

2016年暑假,由我校陈校长领衔一行4人的教师代表团踏上飞往千湖之国的行程,零距离体验了“芬兰教育”。与我校结对的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校长亲自到机场迎接我们,并组织了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孩子们手持两国国旗,用优美的歌声欢迎我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热情的笑容——遇见,便是一种美丽的感动。

芬兰人的节奏绝不亚于我们,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校长送上了一份满满的行程安排,接下来我们就要马不停蹄地参与各种活动。我们看到芬兰学校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强调探究意识与行为;我们也注意到芬兰学校设置了大量以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的职业体验课程,开展以互动参与为特色的音乐展演活动,进行以分组分层教学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并进行基于学生差异的“个别化辅导”等。

一个多星期的交流活动接近尾声时,芬兰老师问我们对芬兰及其学校的印象。我们4人异口同声地用“美”来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

美在自然——芬兰纯净的空气、茂密的森林、宁静湖泊……成为永留我们心中的一方净土。

美在真诚——从每天亲自开车接送我们的校长到副校长,再到校园内遇见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了我们最亲切的笑脸和最真诚的问候。难忘他们的副校长在迎接我们做客时,与夫人一起共唱《迎宾曲》的热情,芬兰人的朴实率真让我们惊喜和暖心。

美在认真——无论是全程的交流,还是每天的接待,芬方的安排简直是细致入微。关于合作协议的拟定与修改,更是斟字酌句。

美在简单——芬兰的学校管理简单高效,没有相关行政部门的各种狂轰滥炸的检查考评,有的只是教育人的职业自觉。

美在快乐——芬兰人的艺术素养普遍较高,美妙的歌声和乐曲无处不在。欢迎仪式上的师生大合唱、学生的合唱表演、广场音乐会、学生自己组建乐队的弹唱、民族乐器进课堂学生人人会弹奏、家宴中三位教师浑厚的嗓音……

中芬两校的交流与合作在美好中开启,也将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展。

2.收获满满的2017芬兰教育行

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与芬兰库奥皮奥结对项目的交流学校,2017年的8月20日,“二中心”的四位教师带着全体师生的问候,再次来到了美丽的北欧之城——库奥皮奥,开启了收获满满的芬兰教育行。

图表9-19 芬兰学生学写毛笔字

中方老师在芬兰受到了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校长及老师的热情接待,参与了丰富的校园访问活动。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敬业的教师、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出访的教师们了解到芬兰先进的教育理念,体会到中芬教育的差异。我校教师也为芬兰孩子上了几堂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琦琦老师让芬兰孩子体验了中国“水袖舞”的魅力,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而且学得有模有样;李老师的24点游戏让芬兰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数学游戏的乐趣:杨老师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书法的韵味,孩子们初次体验成功后,得到了中国文化礼品,他们的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本次赴芬兰的交流会中,两校对后期的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双方达成共识,将会在下一轮的交流中增设学生互访交流。届时,我们“二中心”的学生有机会与芬兰小朋友一起参加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他们的森林课程、缝纫课程等。芬兰结对校的许多家庭已愿意接受中国学生。我们的学生将寄宿在芬兰小朋友的家里,体验地道的北欧生活。“二中心”的学生也将有机会用艺术表演或体育赛事的形式与芬兰小朋友互动。相信身临其境的活动会成为两国学生一生难忘的经历。在不久的将来,中芬学生互访会成为“二中心”与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3.心心相连的芬兰来访

2016年10月,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校长来我校访问,她把代表芬兰形象的小海豹玩偶作为见面礼,送给了“二中心”的孩子们,希望“二中心”的孩子能把小海豹带到祖国各地,并合影留念,让更多的中国孩子认识芬兰、了解芬兰、喜欢芬兰。

2017年5月,由芬兰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副校长领队的三位老师,同样带着交流学习、增进友谊心愿,来到了“二中心”校园。他们给孩子们带了运动器材、书本等礼物,还带来了一封诚意满满的邀请函,希望有更多的“二中心”教师去芬兰访问。升旗仪式上,我校同学用一首《世界儿童心连心》,表达了孩子们期待与芬兰的小伙伴结下深厚友谊的心愿。随后,全校学生以一首芬兰民歌《亲爱的羊毛袜》,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阳光下,三位芬兰老师来到操场,观摩了孩子们的一堂体育课,与孩子们分享了运动的乐趣。随后又走进教室,看了孩子们的英语表演秀。下午,三位芬兰教师又饶有兴趣地观摩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二中心”孩子的阳光、活泼,令芬兰教师赞不绝口。

图表9-20 孩子们在认真阅读芬兰同学的来信

4.从对比分析中寻求发展与合作

(1)办学条件的对比分析

怀着憧憬和向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北欧之城——库奥皮奥市,开启了难忘的芬兰教育行。当校长指着车窗外掩藏在一排排树木中一幢红褐色的房子,对我们说那就是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时,我们脑海中不禁联想起童话故事中森林深处的小木屋,急于想知道里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浪漫故事。快步走向学校,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学校四周没有中国学校那样高高的围墙栅栏,与周遭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自由与放松。而芬兰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的硬件设施则处处体现出学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www.xing528.com)

简洁朴实的衣帽架、鞋柜——学校走廊里有一排排整齐的衣帽架和鞋柜。每个孩子到校后,都会把外套和鞋子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这样孩子们就不用把衣服塞在桌肚中,可以更方便地拿放学习用品,而不会有丝毫的局促感。

会说话的墙——每个教室的外墙上没有任何学习的标语,取而代之的是贴满了充满童趣的学生作品,其中不全是完美的作品,还有不少是一些缺胳膊断腿的作品,这种让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的做法,特别能让人感受到孩子们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受到尊重的育人理念。

随处可见的乐器——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是一所以艺术教育见长的学校,所以在学校的门厅和教室中都摆放着各式乐器。学生们一有空或是独自拨弄琴弦低吟一曲;或是双人昂首吹响小号;又或是三五成群合奏一首,整个校园充满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设施齐全的操场——不同于国内下课时寂静的操场,零星几个无人问津的游乐设施,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下课时的操场是一番极为热闹的景象。操场上秋千、滑梯、云梯,以及其他各种玩具都被孩子们满满地占领了,孩子们有的把秋千荡得高高;有的拿着木棍当赛马骑;有的来个肩肘倒立。四周并未见任何护导老师,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释放着用不完的能量,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童年

流动图书馆——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没有特定的图书阅览室,教师们突发奇想把书架装上轮子变成可移动的图书架,将之随意安放在任何一个教室门口。最富有创意的则是由废旧的汽车改造成的流动图书室,不让图书成为装饰,而是让师生们真正能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的确,这些设施我们国内大多也都有,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做得更好。但问题并不是这些设施如何豪华先进,而是如何让他们发挥最关键的作用。其一是可以让师生都参与到这些设施设备的设计开发中来,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其二是使这些设施设备最科学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教师专业素养的对比分析

虽然在芬兰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们发现芬兰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有着高度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他们自发提升专业素养的原动力。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则来自于他们被赋予高度的专业自主权,教师可自主选择教学和评价的内容及方式,自由追求教学的本质及学生的发展。

按照我国现行《教师法》,小学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学教师门槛已全面提升为本科学历,甚至开始招聘硕士从事小学教育;而在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专科或本科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因而存在大量资质不足的代课教师。

芬兰社会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芬兰几乎拥有全世界最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这仅从教师学历上就可见一斑。在芬兰,只要你想当教师,哪怕是幼儿园教师,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硕士学历。学生高中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提供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师范类院校的大门。而师范类院校在全国的录取率,仅有10%。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帕西教授说,2014年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师范本科教育专业接收到了2387份申请,最终只有86人被录取。芬兰师范院校的教学和实训体系非常完善,他们推行全科式教育,使这些未来的教师接受多学科的教学能力训练,并具备高素质的教育研究能力!经过这种全面、严格教育体系的打磨,几乎每个芬兰教师都拥有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轨能力,这是芬兰教育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障之一。

我国的教师专业学习形式以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为主。比如我校教师有为期5年360学时的专业培训,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以及各类区级校级的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名师进课堂等活动。我们的教学基本具有专业指向性,所以大部分专业进修只针对教师所在学科。

芬兰一到六年级教师负责教授所有科目,因此他们没有教研组或者年级组、备课组之类的活动,但是有很多自发的结对和群组讨论,比如一些年轻教师找一些老教师指导,它是根据需要自然生成的一种活动。因为芬兰教师在授课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每个学校,每个老师上课所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教师在平日里都会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知识储备。我们这次去交流的特亚拉小学和蓝溪普幽小学,每周一的9:00到11:00是教师的固定学习研讨时间,此时全校教师都聚在会议室里交流学习心得、畅所欲言,学习氛围极为浓郁。

中国的教师大多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也有意愿使自己在专业上有阶段性的成长。在芬兰,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还是相对比较宽松的。教师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职称晋升等问题大费周折。因此,教师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协助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帮他们解决各种学习问题上。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孩子遇到困难,教师耐心站在学生旁边,等待学生思考,然后和他面对面讨论。又如,我们在给芬兰孩子上中国书法体验课时,有一些墨汁滴在地上,他们的校长马上蹲下身把地上的墨汁擦干净。这种把学生和学校的问题置于中心,并将之视为职业素养核心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3)课程与教学的对比分析

芬兰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弹性”的特质:一是地方政府与学校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内,对于学校的具体课程设置具有决定权,教师则拥有教材的选择权;二是国家只规定核心课程各科目的课时总数,地方政府和学校则可视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该课程的具体授课时数。这样弹性的课程设置,给地方和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对于调动地方和学校及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更加切合本校实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多样化、灵活性的课程体制为孩子心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最优质的条件。

芬兰一到六年级核心课程包括:母语(芬兰语瑞典语)与文学、外语、环境学、健康教育、宗教伦理历史、社会研究、数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和劳作。选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是由地方、学校、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制定的,学生可凭兴趣选修3门课程。学校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不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照顾到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回头看我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市教委规定,我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将课程区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型课程”和“成长体验类”四大类,在内容安排上既遵循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也考虑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但是在具体课程的开设上还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深入研究,其种类不够丰富和多元。

课程理念——芬兰的孩子能排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之列。芬兰人崇尚“少即是多”的课程理念。他们认为,学习占用的是儿童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独立思维并开发其创造潜能。芬兰学生7岁才上小学,此前,父母可以选择将他们送入日托中心接受学前教育,最常见的活动则是游戏、体育和户外活动。如有必要,经过入学程度的评估之后,儿童可以提前或延迟一年上学。即便是高中生,每天作业最多也不会超过30分钟。

近年来,芬兰致力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研究的背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兴起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通过国家核心课程改革来实现的,并被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科目之中,包括数学、环境与自然、生活与地理、物力与化学、健康教育、宗教、伦理学、历史、社会研究、音乐、视觉艺术、劳技、体育、家庭经济等。

芬兰课程对发展“核心素养”的强调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因此我们着力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两大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重整。首先,根据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年段要求罗列出理想培养目标及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查缺补漏,将原有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丰富,令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学生发展——芬兰全社会对于教育有一个共识,即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丰富、个性的发展。芬兰与中国一样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但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是,芬兰只是一个领土较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除了森林,芬兰几乎没有其他更为丰富的重要自然资源,所以芬兰要发展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人。因此人,特别是人的创意,对于芬兰经济而言举足轻重。然而,人的内在价值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实现,其潜力也才能得到挖掘,因此芬兰于1966年就立法通过了九年制综合学校法案。该法案不仅改变了芬兰以往的分轨制,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共识,即无论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优质教育。芬兰还注重建立高度协调的合作网络,倡导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合作,这种协调合作将各方教育利益相关者扭成了一股力量,共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课堂教学——芬兰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开发自己的课程,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他们每周用在集体教研上的时间大约为四小时。芬兰教师相信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教师的正式课堂中,孩子在课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候可以学到更多。因此,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娱乐的俱乐部活动。芬兰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家庭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我们询问了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问到回家作业的时间,即使是六年级的孩子,其时间最多也不过15分钟,教师还说即便是高中生也很少参加课外补习。芬兰教育者认为,重复的、智力上没有挑战的作业并不能带来学业上的进步。而中国的教育恰恰相反,小学中学九年义务教育孩子在校时间至少八小时,回家还需要做较多的课外作业,家长们双休日还要为孩子们补习奥数、英语等大量的课程,孩子普遍觉得学习压力较大。

学业评价——芬兰学生从小到大只有一次最重要的标准化考试,那就是大学入学考试。即便如此,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也并不占100%的比重。对于学业的评价,芬兰还采用以下3类方式:课堂评估;学期结束时的综合评估;每3—4年举行的全国阅读、数学和科学评估,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仅抽取其中10%的样本参与这类评估。芬兰人并不反对考试,他们只是认为,这种高利益关系的考试只会逼迫教师和学生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应试”上,而不是“教”与“学”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