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学校注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来设置课程。学生生活需要什么,在学校里就能学到什么,学校教育是为生活而教,它重视的是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这是芬兰教育的又一大特色。芬兰从小学开始,就有手工、木工、缝纫等兼具艺术性和实用价值的课程。在马蒂阿蒂萨伦小学的木工专用教室中,我校的同学们有幸和当地的小朋友一起上了一节木工课,所用到的木头、锤子、钉子、砂纸都是“真家伙”。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磨木块、钉钉子,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木工作品——骰子。如此生活化的课堂使得我们的教师兴趣盎然,动手敲敲打打起来。此外,我们看到较高年级的学生缝制成形的手套;还有男孩子兴奋地跟我们展示他织成的帽子(或者叫头套),只给眼睛的位置留了一道开口。更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更精细的美术和手工作品,以及缝制衣物、学习烘焙。马蒂阿蒂萨伦小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生存技巧,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周边出现的各种行业,认识各职业工种的概况及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做好应有的规划。
在芬兰所有学校、所有科目的教学中都强调7大未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是国家核心课程规定中要求的最根本目标。“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是其中两种最重要的素养。这两种素养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的问题和独生子女教育中“物质给予多,心理关爱少;溺爱放任多,严格要求少;包办代替多,劳动锻炼少”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须尝试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书本知识”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开设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活探究课程。
图表9-12 芬兰学生的缝纫课程
图表9-13 中芬同学一起学木工
2016年9月,洋泾实验小学在做了大量调查、严格删选和科学架构的基础上,开设了“生活ABC”“礼问心学”“国际理解”等生活探究类课程。在“生活ABC”课程中,我们先从“食育”入手,在中秋之际,让孩子们动手做冰皮月饼,让孩子们不但锻炼了创意设计与动手制作的能力,也深刻体验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有些性急的孩子没做完就塞进嘴里品尝了起来,意犹未尽地表示自己做的月饼特别好吃。接着开展各国的色拉菜、用电磁炉煮鸡蛋和包饺子等活动。在包饺子活动中,孩子们特别积极地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包出了月牙饺子、太阳饺子、元宝饺子等与众不同的饺子。
(www.xing528.com)
图表9-14 芬兰客人学习做月饼
图表9-15 让我们一起做羽翼写祝福
图表9-16 中芬校长也参加了羽翼的制作
“艺术鉴赏”也是学校倾力打造的一门生活探究课程,旨在让学生抱着阳光的心态,发现美、感知美、懂得美和创造美。通过不同艺术主题,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并采取校内欣赏课及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参观体验的形式。每学期学生们都会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创作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后来学校把该课程带到了芬兰,一起将学校门口的那双“翅膀”“搬到”了芬兰的教学楼里。两地的孩子们一同在这一片片彩色的羽毛上画上了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愿,他们拿起画笔,有的画上中两国的国旗,有的画上了象征和平的鸽子,有的在对方的帮助下,用中、英、芬兰语写出了表示和平的字样,一张张羽毛在孩子们画下笔变得栩栩如生,筑起了一双代表友谊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梦想。看着两国的孩子们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愿望,两位校长也跃跃欲试,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借油画笔传递两校之间的友谊。最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象征着两校友谊的翅膀展示学校的进口处的醒目位置,芬兰老师表示这双翅膀将一直展示在此,也希望两校之间的友谊能长久。
这类生活探究课程的重点在活动,效果的关键则在体验。它不是单纯的知识性课程,更不是机械训练的技能性课程,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和情感、丰富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为主的体验性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