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的芬兰学校一样,与我们结对的马蒂阿蒂萨伦小学与大自然和谐共融,学校四周树木密集,通往学校的路边是草地,旁边的山坡也长满了树木和草。校园内的装饰也是极尽自然、简单,使得每个走在校园内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在学校里或扶栏杆靠立或席地而坐,心里会荡漾着一种木质的、温馨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本色的、自然环境的缘故,觉得在那里人与人之间显得更亲近友好,同时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而神圣的质朴的教育气息。教育设施设备简单实用,没有豪华或超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多的用于支持学生的兴趣学习,用于教学的简单实用(正投、幻灯、纸板、简单PPT等);教室为多功能设计并轮流高效使用,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在那里,随处可见各种环保设施:分类回收、感应灯、纸杯等。形式多样的环保课程让孩子们在做中体会资源的重要,从小树立起环保的理念。孩子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学习几何、上语言课,户外教学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在那里,教育会让每一个人按照他的优势和需要自由地成长,在各得其所中提升能力,从而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顺应自然、注重环保和实用主义的理念是这个国家教育成功的基本法则。而这一点在当前我国现实的环境下更显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成长犹如植物的生长,必须有时间沉淀积累的过程,如果拔苗助长,只会损毁和阻碍他们的生长。面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环境比个性更重要、习惯比特长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义务教育这个大环境中慢慢享受成长的过程呢?在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已经离土地、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被包裹在钢筋水泥中,沉迷于电子产品之时,作为学校能不能像芬兰学校学习,拉近课程与自然的距离,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探索、发现和创造呢?
图表9-4 合作体验种植
图表9-5 在我们的小农场
洋泾实验小学力图在课程与自然的连接方面进行探索,进而打造一个教育的生态农场。学校“迷你有机农场”这一课程建设的项目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调整完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以《上海市中小学生探究型课程标准》为行动纲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行了“基于问题学习”的生活化、主题化的“迷你有机农场”校本课程建设。在课程实施中注重过程,关注成长,强调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记录、整理分析资料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参见链接9-1)。(www.xing528.com)
链接9-1
“迷你有机农场”课程内容
在课程中,孩子们有了亲手接触泥土的机会,学会了简单的种植技能,懂得了爱惜生命的意义,学会和蔬果一起长大;在课程中,孩子们养成了每天观察、照顾这些小生命的习惯,体会到了被他们所忽略的父母之爱;在课程中,孩子们积极开展各式探究活动,丰富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会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课程中,孩子们失败了,寻找原因,从头开始,成功了,分享成果,不骄不馁。
2014年,鉴于中芬双方都有相类似的农场课程及处在不同经纬度这一特点,双方决定种植相同的植物,探究不同生长条件下植物的生长。两地学生每周会将植物的照片上传至共同的网站上,比较叶片大小、交流种植经验、探讨一些碰到的棘手问题。成败得失在这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浇灌下,课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双方的孩子们、老师们也在其中不断成长,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2016年,孩子们的探究项目“影响草莓生长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在上海市第七届长周期探究优秀项目评比喜获一等奖,在市级舞台上绽放了他们自信而又充满自然气息的笑容。
图表9-6 亲子游戏
学校还开发了“休闲体育”校本课程,该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网络,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身体素质,逐渐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观,养成健身的习惯,促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太阳下,在操场上,全校师生除了一起进行上海老弄堂游戏为主的健身项目外,还让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包括游泳、腰鼓、国际象棋、三对三篮球、空手道、花式橡筋、体操等项目的选择性学练。学校还通过体育课外作业的形式,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休闲体育锻炼,倡导他们每天在家或者小区内按年级要求完成相应的体育课外作业,随后上校园网登记锻炼的成效,上传锻炼的照片,交流锻炼的感言,教师则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在与社区互动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周边社区宣传画廊和在洋泾街道较为有名的社区报报道社区及学校休闲体育的开展情况,发挥辐射宣传作用外,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请技有所长的社区成员协助学校教师指导“抖空竹”“腰鼓”“游泳”等拓展课程,既弥补了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的不足,又让学生能将学校中所学到的技能运用于实践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