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芬兰学校教育特色和优势,收获如下:
1.芬兰高中课程结构体现综合性、多样化
凯塔恩高级中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及不同的兴趣和需要,课程设置既重视综合性,又兼顾多样化。将课程按学科或课业领域统一分类,每一领域内再细分科目,如语文被分为诵读、文法、文学和写作等,外语按语种及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课程,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等,加上学校的自设课程,共开设了200多门课,有3种类型,即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这样更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从而可以依循自己的步骤推进学习的进度,实现个人的成长。
2.自主选择,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凯塔恩高级中学的课程安排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每一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要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外部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原有的计划,以使其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这就是“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该制度适应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其意义不仅在结果上有助于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即形成适合每一个高中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而且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本身也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选择和生涯规划等关键能力。
3.合理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芬兰高中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应用课程。必修课程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础性课程,它保障每个学生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是学校课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程实际上是一些专业性的选修课,它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教育,这些专业课程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课程。应用课程主要是一些结合实际开设的课程,由各个学校自行安排,它不是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比重,使课程设置个性化”是近几年芬兰高中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在学校的帮助和精心设计之下,分类选择自己修习的学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化的一面。例如在凯塔恩高级中学,学生必须修满75门课程,其中45门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至少是30门,多则不限。据了解,该校所有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是不同的,做到了一人一课表。
4.加强合作交流,课程资源共享
由于各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所以芬兰高中尤其重视与其他高中、职业学校甚至大学的合作交流,各校学生可互选其他学校富有特色的课程,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只要有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开设。凯塔恩高级中学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此外,该校还积极开展同埃斯波市其他高中及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以方便学生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想要学习大学课程,学校也会予以安排。此外,芬兰的部分高中还经常与各高校开展远程教学的合作,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图表7-5 合作交流,共享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芬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兴趣,充分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智能和潜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这一体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供了优质教育,不仅为有才华、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个性发展,同时也给予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长的学习期限,从而保证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那么,芬兰经验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1.积极开发三类课程、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学校应对高考政策的新变化,致力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的融合、协调,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分块实施策略。从课程研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研发上依托二工大工学部、文理部,共建创新实验室,提升教师队伍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进的综合实力。在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基础上突出学科特征,使科技、外语、艺术、心理和社会实践等几个方向形成学科优势。“环保创新”和“生涯辅导”等校本课程成为市区级特色(精品)课程。借助上海市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搭建基于“生涯规划”的职业发展平台,开发“学分制”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三生”课程。在基本保留原来学习年限的基础上,设必修、选修课程,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www.xing528.com)
基于学校高中部三个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实际,以“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为技术支撑的高一高二主要实行行政班不流动的小分层、高三按等级考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同,教学秩序更加井然。学校修订完善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学常规要求》《教学事故认定办法》《作业要求》《质量分析要求》等制度,并认真落实,推进了有效教学的管理。
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规范管理,指导教师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校本化的研究方向明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作业设计、批改反馈等方面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质量立校”和寻求教学质量监控支持保障的意识较强,有比较规范的质量监控保障制度,家校沟通渠道比较畅通。
2.积极探索与构建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形成高考新政下的工作特色
学校以创建“高中学生生涯教育试点项目学校”为契机,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将学生生涯发展自我规划指导与学生导师制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发展支持系统。
(1)学校利用二工大资源,研究制定了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实施方案:研制了包括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大学专业与学科解析、典型案例解析和专题讲座、职业体验和实训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生涯辅导教材。
(2)学校与二工大签约共同建设“基于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创新实践”基地,先后建成了职业生涯拓展中心、职业生涯教育微格实验室、职业生涯心理测评系统和职业生涯实训平台系统等相关教学资源。
(3)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一名,聘请二工大兼职心理教师6名与校内兼职心理教师两名、生涯规划师两名,组成了一支职业生涯规划导师队伍,承担职业知识普及、职业咨询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难题的职责。同时,还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业和志愿,专业和职业进行指导帮助,尝试实施“双导师制”模式。
(4)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相关培训,导师还指导学生理性思考与自我分析,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获得成长的自信与发展自我潜能的决心,并制定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学会职业决策,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初步锻炼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逐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5)学校建设“龚路中学职业发展教育平台”,包括职业测评系统、专业及职业解读、生涯规划系统和生涯启蒙课程,学生生涯规划成长档案袋等,建成基于互联网的生涯规划平台系统。在这个平台里,教师可以在线制定测评及课程学习计划,定向发布到指定学生群体,在线查看学生测评报告及课程学习情况,分析某一学生群体测评结果的整体倾向性。学生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发展状态,修正发展计划,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3.利用大学优势,多渠道开拓学生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利用二工大的办学优势,不仅在学校“生涯辅导课程”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突破,还依托该校建设了“环保素养培育”创新实验室,将“环保”素养的培育渗透到核心课程中去,通过“环境保护课程”和“创新实验室”建设,逐步实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品德、高品位和高品质。另外,学校从学生入口处于全区高中生的中下层次且学科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在提升学生发展和升学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充分运用二工大美术教授和博士生的资源,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开设了艺术必修课和艺术拓展课,为有艺术特长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为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积累了宝贵经验。
4.继续加强互动访学交流、拓宽教育渠道
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继续加强与芬兰凯塔恩高级中学的互访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探寻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先进国家的交流及合作,以此拓展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国际文化理解,并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来进一步拉动本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