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在市、区教育局鼓励“集群发展”的背景下,各联盟校寻求差异发展、特色发展,是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模式、新探索。在具体运作中,其“抱团发展”体现了不少具有辐射价值的经验。
1.政府主导和学校作为要互动——机制性经验
当前,作为政府对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但均衡的最高境界不是分层次的同质化,而是聚焦素质和关注分类背景下的特色发展。浦东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这个理念落地时有许多举措,包括“托管”“分校”“大学附中”“学区化”“集团化”等。在鼓励建设校际“联盟”这个举措上,从一般意义上的“抱团联盟”发展到本项目注重聚焦“内涵项目”“核心素养”的“项目式联盟”,这是一种主导性的尝试。学校真心接受和主动作为的实践跟进,而且围绕“素养”的内涵,其抱团发展的意愿会不断提升,在两个层面展现了从意志到行动的一致性,产生了一种“机制性”和“自觉性”互动效果。可以说,这种可贵的区域经验是非常具有辐射价值的。
2.扬长补短和双向交流要互鉴——操作性经验
学校教育和办学功能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实现这种功能发挥的渠道与方法上,不同学校是有不同的策略和模式的。这就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之间的和谐之路探索问题。中芬教育合作交流项目使各联盟校都看到了一个事实:不同国度的学校基于文化差异各有优势和不足,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学校影响和多元智能影响下具有个性差异。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是对这些事实的认识过程。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扬长补短”的自觉追求就在双向交流中自然产生。而作为内涵项目的功能特点,就是在实施中的有效经验,需要及时抓住、盯住——中芬教育的双向交流要在“互鉴”的视角下“扬长补短”,使其效益得到放大,并成为一种可推广的操作经验。
3.增强特色和合作共赢要互利——成果性经验(www.xing528.com)
任何中外合作交流的最终结果,必须要具有“互利”的特质,才能得以长久和自觉,这是一种基本规律。中芬教育合作交流项目就具有这种特质。如前所述,本项目中的各联盟校,在深度参与双向交流中既增加了做强特色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又寻找到了值得借鉴的有效的“它山之石”,拿到了中芬教育合作交流的“红利”。而芬兰结对学校在参与本项目的过程中,从中国学校这里领略到了特色办学的一股朝气。尤其是对芬兰的学生,在参与中国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体验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丰富了学习经历,提升了作为世界公民的素养。从芬兰朋友的交流中,可以明显感到,他们也得到了许多合作交流的“红利”。双方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参见图表2-9)。
图表2-9 联盟项目集群效应的3个经验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