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性训练理念
1.内涵
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动其自由天性。
社会学认为人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培养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人习得的这些内容就是文化。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都出自人的身体和精神发育的培养、教育。我们今天仍说受教育是“学文化”,受过教育的人就“有文化”。“文化”与“自然”对立,是对自然状态的改变;文化是人融入社会、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文化是后天培养的,是社会交往的产物。这一思路是说,人改变自己的天然状态、自然本性,习得一套社会习性,要通过培养、教育、教化,使人获得社会习性、社会素质,使人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人。
从广义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制的活动(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就狭义而论,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体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因而人类的教育不是像动物的“教育”那样让动物能够适应环境,而是让人能够发展自身,通过改造环境而使人类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更自由。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立场出发,任何事物都没有纯粹的或唯一的目标。就运动训练过程而言,它即包括训练过程又包括运动员的培养过程。在竞技运动训练中,一般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竞技活动的特点具体化的,因此目标与运动成绩定向建立了直接联系。在达到这些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应当追求更重要、更深层的目标,也就是通过达到优异的运动成绩发展运动员的精神能力和身体能力,促进自我证实和形成多方面完善的个性。另外,篮球竞技运动应是一种具有规则性、对抗性、竞争性、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一项社会活动和身体活动。因此,对运动员精神和个性的培养也是篮球运动训练的主要方面。
现代运动训练倡导在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同步向他们进行“文化”及“做人”的教育。因此,竞技教育与运动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育人夺标”,即通过培养会做人、能竞技的运动员去夺得运动的锦标和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现代运动训练要标本兼治,即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同时将如何做人与运动训练统一起来,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教育。
篮球还是一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它有很强的健身功能,同样它又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NBA的小牛队的助理教练小尼尔森在中国讲学时提出,美国篮球训练的手段千差万别,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哲学理念,那就是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国著名篮球教练JACKSON认为篮球运动员应把团体义务置于个人荣耀之上,从自觉与他人协调中获得成功。篮球教练员更多的是用场上智慧和篮球技术教授运动员,用这个工具把普通的人培养成有造就一生的人。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竞技体育也不应把提高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目标。毕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对运动员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按照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促进运动员身心的全面发展。
教育性训练理念就是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和强调对运动员的文化的教育和素质的教育,使训练与教育相结合、相协调、相促进,最终达到训练和教育相融合的目的,以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提高。教育性训练理念,其代表训练总体,规范所有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教育与训练行为的理念,因而,这是一个宏观理念。
2.教育性理念对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1)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篮球竞技运动是一种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训练与比赛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伴随着世界文明的巨大发展而迈入了知识信息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运动训练主体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知识水准便成了制约竞技运动发展的瓶颈,导致竞技运动出现滞缓。在篮球运动的发展上,教练员在运动员培养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知识水平决定着他的执教能力及训练操作能力。而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其对科学训练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以往的篮球运动训练等竞技人才培养依靠单一的训练过程,过多强调的是身体素质、技战术修养、心理素质等,却轻视了对运动员文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大部分运动员在激烈竞争的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显得力不从心,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综合素质较差,最为突出的是人文素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缺乏运动员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
原中国女排总教练袁伟民同志和美国NCAA原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练约翰·伍顿及原公牛队总教练杰克逊之所以成为世界水平的教练员,不仅取决于他们有高水平的训练之道,而且更在于他们有非凡的、人性化的人文理念。如,在袁伟民的《我的执教之道》、约翰·伍顿的《全力以赴》和杰克逊的《我的公牛王朝》的三部专著中,都没有过多地论述如何打球,而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教育人和管理人。如约翰·伍顿的“成功金子”塔。成功是心灵的宁静。内心的宁静源于自我的满意,因为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最佳水平。篮球是人生,在比赛中要攻而不怒,行而不暴,刚柔相济。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水平的教练员,关键在于他们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抓住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即篮球运动中的人、物的整合。当今,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中,把运动训练与育人与教育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共识。变革培养运动人才的思想及方式,在训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及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强调训练与教育相融合,促进运动员身心的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保证运动员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通过运动训练使他们成为优秀运动人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文化教育使他们健康成人。
(2)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智力保证
现代的篮球运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不单单是体能和技能的较量,同时也是的心智能力的较量。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中、高级水平的运动员打球需要很强的篮球意识,而通常所说的篮球意识,就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正确理解所形成的篮球临场经验。经验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自身经历的经验;二是前人经验的传授。自身经验需要分析、归纳、总结和提高,这需要文化;前辈经验的吸收、消化、理解同样需要文化;对篮球运动“真、善、美”的认识更需要文化。
接受教育是不断地积累“知识”,而“知识”,是由信息经过处理、筛选、积淀而成的文化。篮球运动中“知”是指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如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对运动员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对手的认识程度。而知识是谋略的基础,谋略是知识的具体实践应用的体现。“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知识的长期积累和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就能产生较高的智慧。一般劳动主要靠知识,创造性劳动主要靠智慧。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智慧”在篮球比赛中尤为重要。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选手,对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着较为深刻的把握,对篮球训练理念和方法也有更准确地认识,在训练更能正确地理解教练员的训练意图,更好地配合教练员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另外,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选手,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运动战术的精髓和实质,在比赛中善于灵活机动地运用战术;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保证在竞技中更为出色地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表现出更高的总体竞技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篮球运动是一项培养创造能力的活动。因此,篮球运动训练目的是要传授新知识,开发运动员的灵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当今的竞技篮球运动的体能和技能都已挖掘到近乎极限的水平,各种技术已发展到十分复杂的程度,比赛的激烈对抗与变幻莫测临场应变已使人应接不暇,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知识水准,较高的心理素质是不足以适应当今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从CBA球员和NBA球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不难发现CBA球员与NBA球员的文化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异。据资料统计在NBA中20%是来自于高中或社会其他培养途径及引进的外援,80%的球员是来自NCAA(全称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而目前CBA球员的来源地为大学的及少。NBA球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篮球文化,把握篮球运动规律,自觉地提高技术、战术素养及富有敬业精神;在比赛中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战术水平,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及绝妙的配合等都有很深的影响。而CBA球员打法呆板,缺乏创新和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较低的文化素质影响训练的进步幅度,学习、训练的效率不高,限制了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发挥,制约了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因此,竞技运动在其目标设计中如不增加文化教育这一似乎与夺取金牌不大相干的非中心因素,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标志就会反过来严重制约中心因素的发展。所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直接影响运动训练质量和效果,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文化教育是培养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通用尺度”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由于竞技运动必然存在运动员进行二次职业选择问题,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要求保证运动员
“进、出”的渠道畅通。运动员是青春的职业,任何运动员都将面临第二次就业,如果“出”的渠道不畅,“进”的渠道就会受影响。从长远来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能力解决不好,也会使运动员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退役运动员没有出路,势必影响家长的积极性,这一现象就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心理效应,使千千万万个家长直接干预子女的运动行为,其后果就是家长不愿把孩子送来训练,后继乏人,致使竞技体育的根基动摇了。所以说,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会使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将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篮球运动训练在目标设计上就不能忽略文化教育。
(二)青少年战略性训练理念
1.内涵
战略性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发展过程中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规律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战略性训练理念的合理与否,先进与否,决定着本项目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水平。
青少年战略性训练理念是指在运动训练发展过程中,在青少年训练中对项目运动的本质、规律性的把握及长远发展所持的全面性、指导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看法与判断。也就是在篮球项目发展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确切的目标,要顺应篮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要遵循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发展规律,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世代篮球人才的需求。
2.理念基础
(1)篮球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来源于青少年
战略是指发展的策略和思路,篮球发展的根基来源于青少年,青少年是篮球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没有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就绝对没有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其核心和基础是青少年发展战略。因为只有青少年训练的理念正确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才会正确。我们提倡的理念是: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提高与发展必须与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相适应。因此,篮球运动训练应从青少年发展的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在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长计议、打好基础、摒弃急功近利,且遵循篮球运动规律及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等全局性的理念,使篮球运动能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
篮球运动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比拟的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首先,这些项目是集体性项目,参与者在训练、比赛、生活中要与其他队员、对手、和教练员发生各种形式的交流,这样在群体的相互影响下产生了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群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处理,形成了个人的思想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社交策略和积极向上世界观。
青少年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部分梯队的青少年运动员过早脱离了正常的教育培养体系,因此,良好训练环境的营造和团队文化氛围的构建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广泛深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以正确的理念对青少年进行训练。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树立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
(3)良好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篮球比赛是在克服对手的对抗情况去争取比赛优胜的,激烈的对抗可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市场经济中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作为社会的人必不可缺的品质。与其他项目一样,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艰苦的训练,对人的意志品质有着磨炼作用。
此外,建立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的稳定性、良好的沟通能力、角色的定位和责任感等这些重要的心理目标的体现是要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和磨炼才能获得,才一能形成这种稳定的心理能力。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这种稳定的心理能力与竞技能力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脱离运动训练的心理训练很难在比赛中取得实际效果。
青少年的训练要有长久的目标,系统全面的培养,应持从长计议,摒弃急功近利的观念,打好基础且遵循篮球运动规律等全局性的理念,使他们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策略、面对失败与挫折的态度、准确的竞争观念等。中国篮球训练应着眼于青少年,从青少年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端正训练理念,采用适于青少年心理与身体特点的科学训练方法,用现代的攻、防意识和简单、实用技术武装他们的心灵和机体,这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理念。
(三)人文操作性训练理念
1.内涵
“人文”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的英文译名为Humanism。Humanism源于拉丁语Flumanus,意为“属人的”“人性的”。人文,中国古代有“教化”与“生成”之意;希腊文的Paideia(人文)的意思,即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人们对“人文”的解释各有不同,但所呈现的价值是同质的,即“人”的内涵是使人成其为人的社会价值和目标的总和,而“文”的要义则是教化和造就人性的规范、制度以及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始终贯穿了教化、文明、发展人性的思想主线,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来龙去脉。也就是,人文追求教化,求善,它是满足人的终极关怀。人文(主义者)是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始终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想,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个性解放。(www.xing528.com)
人文的本质首先在于人文精神。人们通常把人文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了解,一种学问,是“知道”;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它通过人们的行动体现出来,是“体道”。所谓“体道”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领会的文化之“道”体现出来。
体育的人文观,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体育人文观强调在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育的生物观则在运动训练中强调对人的生物性效果上。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中,应将传统的体育生物观与体育人文观结合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并存。
“人文”特征既有理想性的,也有非理性的。因为人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意志、温暖等。
人文操纵性训练理念,是在整个篮球训练过程,强调对运动员的尊严与独立的关注;对运动员的思想与道德(培养人性)关注;对运动员的权利的关注;对运动员生存状况与前途命运的关注等。
现代篮球运动应是通过篮球训练的“修炼”达到人生的“启蒙”,由篮球的训练升华到人格、人性,乃至人生“悟性”修炼,使篮球运动成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因此,在篮球运动训练中体现人文特征、运用人文操作性训练理念是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重要手段之一。
2.理念基础
(1)人的行为在于一个人的感知或信念体系
人文主义、感知一经验主义的观点主张,人的行为原因在于一个人的感知或信念体系。即人们的行为并非是对施加于自己身上的强力直接做出反应,而是依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所面对的形式以及他们要实现的目的。
从人本主义的观点看,人文操纵之法就是教练员或领导者必须按照他们的信念体系和他们想要领导的运动员或人员的信念体系来认识领导工作。
我国在长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缺乏人文特征的训练理念以及手段和方法。教练员在管理和训练中大多采用“强力操纵”的手段,以对付物质性事物的有效办法和运动员打交道。虽然这种“强力操纵”的手段有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对特定的人,而领导者(教练员)又更小心、更严谨地使用时,它可能会奏效。但它并不是每次都按照教练员或领导者的愿望奏效。因为,人们的行为并非是对施加于自己身上的强力直接做出反应,而是依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所面对的形式以及他们在行动时持有的目的。“强力操纵”与人相处之法只是部分正确,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或教练员应既了解强力操纵之法,也了解以人为本的人文操纵之法,并且知道何时使用何种更为适宜。
(2)篮球运动是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双重存在
当代运动训练不仅要讲科学性,即要符合项目运动客观规律。但同时,也要受到善的理念的控制,不仅要善,而且要达到美的境界。也就是说,运动训练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更要提升运动员的价值生命。也就是在重视竞技运动本身的研究,更强调对竞技运动主体—人的探索,将运动员与篮球运动的本质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主体迷失和人性失落。
因此,篮球运动训练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又要在目标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中符合人的价值规律,要体现人文特征,要将科学性与人文特征相结合、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与善的统一,进而达到理想的目的。
(3)人文凸显技术的灵动,摆脱“技术”对“人”的控制
运动训练是教育过程,教育就要触及人的灵魂深处,要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发展内在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育者不仅注重一个动作怎么学,身体某一部位怎么练,而且关注学生能否得到自由、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竞技运动方面也是一样,奥林匹克运动不仅继续保留“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还提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口号,昭示着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将克服自身的顽疾,向更加纯洁、更加友善、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方向发展。
为了摆脱“技术”对“人”的控制,摆脱金钱对竞技运动的束缚,倡导公平竞争,弘扬体育道德,培养人性,挖掘人的潜能,将迷失的主体、失落的人性找回来,就要在篮球运动训练中强调人文(特征)操作,培养运动员的人文基础,在竞技运动领域内构建其特有的“精神家园”,即情感、责任感、态度、信念等,其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成绩、等物化的成分起决定性的作用。
(4)篮球运动蕴含人文精神
竞技体育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规则的活动。它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地遵守“游戏规则”,平等地参与竞争。篮球竞技运动,虽然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但本质上确是运动员竞争意识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较量。在相同的规则限制下,个人和运动队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能量,并从容接受不均等的胜负结果。
平等与参与、合作与竞争、循规与创新是篮球运动永恒的自然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显而易见。因此,在篮球运动训练中,必须使人与竞技两者协调发展,既遵循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又要符合人文特征。
因此,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形成具有人文特征的训练环境与氛围,注入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特征,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运动训练中,最终贯穿于体育运动之中,在人文与科技的冲突中保持适当的张力,在两者的融合中使其水乳交融,体现对运动员训练条件、生活状况、身心状况等各方面的关爱与培养,提升运动员的价值尺度,挖掘其智能,发展和发挥其个性、风格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竞技运动中的竞技、人、社会三者协调发展。
篮球运动训练中强调人文操作性的训练理念,是关注人与竞技篮球运动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运动员的一种终极关怀,即为求“善”。
(四)技术实践性训练理念
1.内涵
技术一词来自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对技术概念一词的定义是: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所应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种手段和方法包括物质手段如工具和设备,也包括知识、经验、技能以及组织形式等,这些客观的物质手段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组合成一个技术系统。人们为了寻找达到某个技术目的新技术,就需要研究组成这个技术系统的各个要素,改变这个技术系统的结构,提高这个技术系统的整体功能。
在自然科学中,技术的客观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是可以加以区分的,然而在体育活动中,引用“技术”这一概念对运动员的体育表现加以评定,就必须注意到体育运动本身的特殊性。即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来达到提高技术系统各要素的功能,从而表现个体的技术水平。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本身既具有技术的客观物质手段和主观的精神因素这两个方面,即是技术的主体又是技术的客体,具有双重性。作为技术的物质手段—客体,与主观的精神因素—主体是统一的。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就不存在,而没有了主体因素,客体也无意义。
根据自然科学对技术的定义,分析篮球运动中人所具有的技术也应该从客观的物质手段和主观的精神因素这两方面加以考察。本为也试图从客观物质手段的“技术性”的实践方面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的人文操作性方面进行。本文的篮球技术实践性的训练理念主要是指在对篮球运动本身的客观规律的物质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2.理念基础
(1)技术实践性乃求“真”
篮球运动的技术实践性的训练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即符合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在篮球运动训练中要运用篮球运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指导训练,力争做到实用、朴实和结合实际,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求真。训练符合比赛要求,训练的一切工作,包括训练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都要符合实战的要求。
(2)技术实践训练是从实战出发的基础
在篮球运动训练中,符合实战应是第一位的。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和结合实;对运动员来说,比赛练习的运用可以使运动员的实战能力提高更快,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更加放松的表现。要达到积极训练的目的,训练必须尽可能地与比赛的情况一致,最大限度地包括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因素,越近越好。
(3)技术实践性训练决定技术风格
比赛的风格取决于训练的方式,不同流派的技术风格源自不同的技术性训练理念和方法。
(五)各训练理念之间的关系
二十世纪国际医学界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型,改变了传统医学偏重于从生物学角度研究病理的旧思想,这是一次重大的医学变革。后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又提出了人的健康是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者达到完满状态。根据医学有关研究成果分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与培养过程应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操作过程。过去人们偏重于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和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这是不全面的。完整的竞技能力应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从项目的客观运动规律、人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着手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夺标”,即通过篮球运动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篮球运动训练从技术层面切入,发展到身体层面,最终要在精神层面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影响,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外层到内核的完整的结构。若只重视科学规律的训练就不能达到篮球运动教育的深层次,进而制约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篮球运动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完整的体现,如提升运动员的价值尺度、挖掘其潜能、发展和发挥其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若只重视教育性和人文特征的训练,那么技术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表现,精神层面的体现失去了依托。就像一个国家要想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显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前提,但要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期望,最有力的体现是留下独特的“人文遗产”,即体现这个国家的人文风范,体现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篮球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对运动员的内在心理品质和智能。在比赛中,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受其心力与外力的影响很大,我们应重视在建立教育与训练相融合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运动员富有人文精神的心力与外力的潜能,使他们掌握富有人性的绿色技术。运动员既是竞技运动的主体,又是社会的主体,是具有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人”,竞技运动需要人性化,需要人的文化教育,竞技中的“物力”(指体能、技战术)若求富有人性,那么它必须要与心力(知、情、意和个性等)和外力(环境—球员的精神状态、语言和行为,积极人际关系等)进行整合,即竞技运动中的人文与科技的整合。在运动中,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的是物力、心力与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力是外力对物力产生作用的中介,外力只有通过心力才能对物力产生作用。
因此,在篮球运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首先要对运动员进行系统文化教育与培养,其是竞技能力提高及育人夺标的基础,要在生物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上,从运动训练学、人文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关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在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既注重“物道”,又探索其“人道”,使“人道”与“物道”达到整合。也就是,训练既要符合篮球运动的科学客观规律,又要体现人文特征,最终实现“人与竞技”的同步提高的基本哲学理念。
对运动员进行系统文化教育与培养是竞技能力提高及育人夺标的基础,其对青少年训练理念和人文操作性理念起决定作用;青少年的训练理念也要以教育为基础,并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文操作性理念对技术实践性理念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上各训练理念各具有不同的独特内涵,但它们是相互兼容、相互依从、相互支持,在整个运动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