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闻敏感,就会错过有价值的选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出碎片化和爆炸化的态势,要想分辨出最有价值的新闻,自然离不开记者编辑的新闻敏感。作为新闻的传播者,记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而新闻敏感正是记者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
曾参与报道“关广梅现象”报道的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庞廷福表示,从微观入手的调查和从宏观着眼的分析研究,使他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刚露头的事关大局的事态,提出人们都十分关心却不知怎么提或不敢提的问题,说出人们想说却又不知如何说或不敢说的话,这不仅是党报记者的职责,也是新闻价值和新闻魅力所在。实际上,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是记者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前提,新闻报道要服从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深入改革;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有价值的新闻要能够揭示问题、引起思考、给人鼓舞,也就是说,只有具备新闻敏感,新闻记者才能迅速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挖掘和报道出最有价值的新闻。
此外,媒体报道应该针砭时弊,不应回避社会矛盾,但触及矛盾就有可能引起新的矛盾,特别是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有时甚至会产生始料未及的后果,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但怎样既提出相应的问题,又把矛盾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范敬宜认为,只要选择了恰当的角度、恰当的方式和恰当的语言,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报道的东西。(www.xing528.com)
“关广梅现象”的讨论,问题不可谓不尖锐,但是并没有引起多少不可控的后果,尽管后来也有一些争议,但毕竟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都属于可探讨范畴。这就要求记者在参与一些具有重大社会问题的报道时,首先具有建设意识,要求记者把各种问题放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考虑,要从总体上引导读者充分认识改革的问题和困难,要从积极的方面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推动社会进步和问题解决的思路来进行新闻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