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党报评论是版面传播,主要通过报纸版面实现信息和观点的传播。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新媒体运用的是界面传播。“所谓界面传播,就是传播主体通过数字媒介提供的互动界面所实施的传播行为,是利用用户与数字媒介之间的互动机制引导用户深层了解传播者主动展示的信息的传播行为。”[10]及时便捷、双向互动成为移动新媒体界面传播的特征与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读者,网民是一个庞大的看不见的群体。传统媒体的发行量要想达到百万份的订阅量,需要经历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在时间消耗上,艰难的程度都难以想象。但是新媒体时代,一条微博、一条微信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上百万的点击量,传播速度之快,到达范围之广,都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动态的双向传播成为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信息从进入传播渠道开始,就是以动态的实时更新进入受众的视线。从微博到微信,再到近年来网络视频新闻的火爆,一句话、一张图片或者一段微视频都能够传递出一些重要的新闻信息。新媒体这种快捷、方便、及时的天然优势,使得受众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热点新闻中,可以用只字片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极大地满足和鼓舞了受众的信息、观点需求和表达,从传统的单一地接收信息观点,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观点讨论及传播的整个过程,同时可以实现信息观点的裂变式传播,从而由点及面地对更广阔的人群产生重要影响。
相比之下,传统党报评论受限于纸媒的传播特点,一是出版周期相对较长,日报虽然每天连续出版,但是每天也只出版一期,篇幅有限,此外日报都有自己的截稿时间,客观上需要对信息进行严格筛选。二是从传播内容来看,党报评论的关注点虽然也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但是写作讲究推理严谨、用词得当。三是党报评论受报纸版面的限制,形式单一,只有文字说理,内容也比较深邃,侧重于思想性,不能像新媒体上的评论一样图文并茂,也不能实现读者的即时参与讨论,如及时表态,点赞、评论、转载等。
在正视这一切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新媒体的软肋。网络信息盛宴为广大受众带来信息满足的同时,也将他们导入了娱乐消费的轨道。受众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往往耗时较长,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不断弹出的八卦新闻等吸引,被满足的是猎奇心,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却屈指可数,甚至是一无所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新媒体时代更像是信息消费、娱乐的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只是名义上的自主,实质则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控制。
而党报评论更具有自己的诸多优势。首先,是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党报评论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热点或者难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其次,是党报所传播的信息的权威性。党报评论的内容不少是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权威发布的,蕴含着当前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内容,并且对于形势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有主心骨、风向标的作用。此二者决定了逢重大事件,党报评论是定海神针,传播的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
所以,笔者认为党报评论的“界面”思维,应该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是从理念到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融入移动互联网优势的思维。
应该说,依托中央媒体的资源,中央级党报评论版融合新媒体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人民日报社已基本建成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各类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由一份报纸发展成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用户总计已扩展到3亿[11]。《光明日报》除了“两微一端”,还推出光明云媒、光明都市传媒、时光谱、学术卡片等融媒体产品。经济日报社新媒体部发展态势良好,该报社“两微一端”上线以来很受用户欢迎,用智能终端对经济日报微博微信转发与互动的读者占比达47%[12]。这些都为党报评论从版面传播到界面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在新媒体时代,重塑现代政治话语体系。
如眼下网络上存在“话语共同体”,即有很多“意见领袖”,他们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在网上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中央级党报评论版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与各类话语共同体的交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评论形式,有助于舆论场上出现属于党报评论的话语共同体,在舆论话语权争夺中居优势地位。
还有,如何吸引用户参与讨论、表达,实现社会议题的广泛交流和探讨,进而达成共识?
另外,党报评论版也需要重视“用户”的“体验”,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可以借助移动平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信息等,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以至版面设置,多研究受众习惯,尊重受众的选择权。因版面限制,无法展开的互动,可以经由党报的新媒体平台来实现。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阅读场景都发生变化的事实,党报评论版可以拓展版面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形式,将更多优质内容转化为可供移动终端点击阅读的内容。添加图片、视频等网络元素,满足不同介质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评论入口的多样化和内容推荐的精准化。
[李慧敏:新华社中国证券报记者、博士]
【注释】
[1]纪诗奇:《复杂网络环境下舆情演化机理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www.xing528.com)
[2]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3]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5]刘赫:《网络时代的评论艺术——专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人民论坛》2013年第24期。
[6]王武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光明日报》评论版的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14年第12期。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打造新形势下“时评”的影响力——〈经济日报〉评论版概述》,《中国记者》2014年第11期。
[8]《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9]参见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佰明:《以界面传播观透视网络广告发展走向》,《现代广告学刊》2009年第2期。
[11]人民日报客户端三期产品正式上线.人民网,2015.10.8.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1008/c120837-27673582.html.
[12]2015年《经济日报》读者问卷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