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些党报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党政干部,局限了自己的评论写作范围,使党报评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党政政策性的评论,忽略了对时评类、社会民生类话题的讨论,如此又造成了不良的循环,非目标读者更加不爱看党报,形成了传播上的瓶颈。事实上,党报的大众传媒属性以及执政资源功能,都表明党报的新闻传播受众来源应该是广泛的,而不应局限在党政组织机关内部,正如王武录教授所指出的“一些读者不爱看党报、大多数党报发行困难的局面,与党的执政需要是相违背的。党报是一种执政资源,这种性质决定了党报的读者群和目标读者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党员、公务员队伍……”[6]。
因此,中央级党报评论版应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与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的读者,重视传播的有效覆盖面和到达率。
由于党报的特殊地位,我国党报的发行较多地采用了行政发行的办法,兼之以广告发行等,尤其中央级党报,行政发行的方式使其覆盖面更有保障,但是这也导致了对受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而事实上,从作为宣传和动员对象的群众到作为传媒产品的消费者,再到参与传播活动的受众,被动变为主动,受众地位以及作用多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方传播学效果研究从“魔弹论”到“大众传播有限效果”的研究成果表明,受众在传播中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拥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受众的参与度呈不断加深之势,受众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确立。国内关于受众研究的成果也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受众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显现,“受众本位”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尤其当前,在移动互联背景下,传受一体的模式使受众的概念与内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受众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在党报舆论引导力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正视受众的重要地位,满足受众的需求,变有力传播为有效传播,应成为一种内在的共识与动力。(www.xing528.com)
其次要重视受众结构发生的变化,实现分众化、有针对性传播。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新社会阶层引起国家和社会关注。2015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布。在《条例》明确的统战工作的12个方面工作对象中就明确提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考验着社会管理,对于新闻界来说,党报评论作者、编者须承认以新社会阶层为代表的各类型群体对主流媒体的传播与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新社会阶层等群体要求质量更高的信息观点服务,另一方面,新社会阶层等群体是社会表达的主体,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据《经济日报》2015年读者调查,该报大多数读者来自县级及以上城市,读者的职业构成中,多为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管人员及公司职员。可见,如果忽略调查问卷发放形式带来的受众统计覆盖面的问题,党报的受众相较网络媒体用户结构稍显单一。因此,中央级党报需要扩大自己的受众覆盖面,将新社会组织、新经济业态、新经济组织、新文化业态中的从业人员等群体吸引到受众范围中来。
总之,作为中央级党报最吸引读者的版面之一,中央级党报评论版需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受众为中心,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并适应受众分众化的特征,提供满足不同层次受众需求的意见性信息服务,扩大党报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