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普及以后,不仅成为人们迅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渠道,也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依靠大众传媒来形成对世界的看法,通过媒体来建立个人与他人的想象性关系,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这构成了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的基础。即使是在网络传播如火如荼的今天,传统大众媒体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力量。但同时,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不断表明,新闻传播对公众舆论的引导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规律,新闻媒体就能成功地引导舆论,而如果违背规律,引导则不成功,或至少是作用不明显,甚至是反向的。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传媒制度下,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都必须遵循这些规律。
我国新闻评论史表明,尊重新闻规律,党报评论的功能与作用正常发挥时期,党报评论对社会建设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而扭曲或过度拔高党报评论的地位功能,对国家和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并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生态、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介格局和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党报评论如果只顾“讲道理”,显然无法有效说服受众,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有研究者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仿真模型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群体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活跃度的增加,传播媒体对主流态度形成的作用逐渐减小,政府通过对媒体进行临时性舆情管控措施的效果减弱……此时,政府需要探索新的舆情引导模式”[1]。这对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有一定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今天党报评论要想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内容上秉持客观、真实、及时等原则,在表达方式上不断改进,更显得迫切。
作为党报,坚持新闻规律,就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基础上,不断满足受众需求,实现有效传播。
比如党报的政策性评论。党报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它的宣传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功能的有效实现,必须以遵循新闻规律为载体,须将宣传价值转化为新闻价值。
业界专家认为:“中央的方针政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2]即从源头上来讲,中央政策与群众利益是一致的,“许多很大的题目并不是同读者切身利益无关的,相反,越是大的题目同读者切身利益的关系越密切。”[3](www.xing528.com)
学界学者认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的存在价值应该是密切报道与广大公众利益、国家安全、公共政策法案、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重大政治事件、评论和言论”[4]。
可见,党报做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反映广大群众心声,即党报的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是不矛盾的,关键是要提高新闻工作的本领,吃透“两头”,从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角度来传播解读党的政策精神。中央级党报评论版的内容创新体现出这一思路,从前面章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人民日报》评论版、《光明日报》评论版、《经济日报》评论版都注重从群众立场、视角来主动设置议题,分析解读中央精神政策,既传播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又回应了群众关切,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人民日报》评论版2015年3月刊发的一组“让百姓办事不求人”系列评论。该系列评论阐释的是国家《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但是却从百姓普遍关心的“办事求人”社会现象切入,将百姓“办事求人”之难和权力耍赖耍横之弊,刻画得入木三分,鞭挞入里,同时也将权力清单的重大意义解析得清楚明白,读者深切认识到权力变为服务的过程,是每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必须经历的,不仅跟国家命运相关,也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相联。该系列评论一经推出,社会反响强烈,文章被腾讯、网易等多家主流门户网站转载,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可以说,中央级党报评论版的政策性评论在传播方式上有了很大提升。并且,中央级党报评论版的评论文章时效性越来越强,并且对一些敏感突发事件也能做到不失语,对读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普通百姓的利益诉求的回应,都体现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视。
有研究表明,受众对新闻舆论的态度是传播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媒体提供的新闻相关背景信息越全面,观点越鲜明,越有利于真实信息和正面舆论的传播。总之,在重大事件、热点新闻中,说比不说好,早说比晚说好,直面现实比遮遮掩掩好,勇于担当比推卸责任好……越是在情况不明之时,受众越需要主流媒体拨云驱雾,越希望党报起到“纷繁信息的过滤器,偏激情绪的缓释剂,国民心态的压舱石”作用。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今有一些媒体,尤其是商业网络媒体的评论,为追求高点击量和转发量,一味迎合部分受众口味,揣测受众的想法或倾向,缺少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传播低俗无聊信息观点或助推情绪化宣泄,对社会舆论生态造成了消极或不良影响。对此,党报评论“要有足够的定力”[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