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于“兴趣爱好相同”[3]而结成的网络社会共同体,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实践践行着关于“部落化生存”的世纪预言。身处其间的网络阅读者依照自身的兴趣偏好与价值取向,参与特定的“阅读部落”,在社群空间中完成信息的检索与阅读、转发与评论、交流与互访等一系列活动,演绎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群体互动与传播实践。阅读者的身份从独享阅读的单一个体,演变成为通过阅读寻求认同的共识群体。
在网络趣缘群体阅读传播的链条中,“内容”与“情感”是两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内容”是结成趣缘的基础,“情感”是深层交往的依托。这意味着阅读者首先对特定类型的内容样式发生兴趣,继而才会参与相关主题的阅读社群中,展开包括阅读分享、话题讨论、延续写作以及其他层面的交流,在多维的信息互动中产生情感联结。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是连接兴趣与情感的重要中介变量,也就是说,价值观是否匹配决定了对内容的兴趣能否成功转化为对社群的情感。例如,当下热门的趣缘阅读社群“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就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通过“人格化”的内容吸引志趣相投的“阅读者”,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进行价值观的切磋碰撞,那些价值观契合的成员由此汇聚,形成对社群文化的主动认同和情感黏性。由此,趣缘群体的阅读行为突破简单的技术连接,转向文化层面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文化意义得以凸显,阅读也从较为私密的个人化行为,演变成为以“共享”为标识的群体化行为。
遵循这一逻辑,在网络趣缘群体的阅读传播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深层地影响内容的发现与推荐”[4]。也就是说,社群人际之间的信任与推荐关系,日益成为引导阅读行为的不可或缺的要素。阅读传播因此突破了“文本—人”的单一线性流动,阅读信息得以在人、文本、社群之间循环互动,甚至在圈群的价值碰撞中丰富延展、整合裂变,并逐渐发展出一种共享式的阅读传播新样态。(www.xing528.com)
在这样的阅读组织单元中,每位阅读个体的知识经验、情感体悟都有了得以释放的可能,并且能够凭借群体的动员机制,启动自组织式的内容生产与阅读体验。就目前的业界实践而言,一些知名作者开设的社交平台,如博客、微博及微信公众号,都具备“圈群化”趣缘阅读群体的性质。出版企业与这些趣缘阅读社群建立相应的嵌入与连接机制,组织社群成员参与内容生产和阅读传播的环节中,将能够有效放大趣缘阅读群体的集群和联动效应。
此外,借助自营社区以及作者社区,出版企业主动搭建用户参与的趣缘阅读社区,邀请成员发表评论、分享阅读并参与写作,调动群体成员的情绪感应和价值共鸣,也将有助于建立群体归属与认同,形成用户黏性。创建于加拿大的Wattpad出版平台就是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引导用户创造故事、讨论故事、公共论坛发帖等方式进行信息分享和情感表达,在这种互动中进行联结、确立有别于其他社群的社区氛围,并不断强化和宣扬集体记忆,从而形成群体的身份认同”[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