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要想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必须把握好“批评”与“建设”的关系。开展舆论监督,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必须有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要把握好“批评”与“建设”的关系,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舆论监督的前提。“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7]我们国家从本质上是和谐的,但并非没有矛盾,更不是一点不同意见都没有。中国共产党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198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就曾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8]作为党报,有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偏差行为及丑恶现象进行监督,这是党报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舆论监督报道与正面宣传相比,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第二,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围绕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行。有些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对这些问题就不适合做过多公开报道,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让人民群众了解,只有通过共同奋斗提高国家的实力才能更好解决。(www.xing528.com)
第三,批评和肯定相结合。舆论监督很少是一篇稿件完成的,当批评的稿件刊发后,如果被监督对象进行了积极整改,则应在后续报道中进行及时肯定和表扬。《天津日报》每周都有一块舆论监督版“海河之声”,对于反映的问题有了进展之后,专门通过一个名为“回音”的专栏进行后续报道。这样一种有批评有肯定的报道方式,有利于激励被监督对象向好的方向转变。
《天津日报》对一处违法太平间的系列报道,是一个将“批评”与“建设”很好结合的案例。2017年清明节前后,《天津日报》热线电话接到京海公寓几位业主的反映,说他们公寓紧邻原来的海河医院,这家医院在院内有一个停尸房,差不多20年了,后来海河医院在2014年搬走了,没想到停尸房没走,改成太平间了,近年来经常有殡葬活动在太平间门口进行,堵路吵闹,周围的房子都不好卖。记者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到这个太平间是非法的,要想挪走需要多个部门合力才可能完成。于是,针对相关问题刊发了多篇稿件,有批评也有肯定。这些稿件给各部门施加舆论压力的目的只有一个,督促他们联手挪走太平间,还周围居民一个好的环境。当太平间拆掉后,周围的居民欢欣鼓舞,对党和政府的行为拍手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