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业转型和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任何项目的推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我国多数传媒集团都是由不同媒体构成的,不同人员、不同理念、不同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使“中央厨房”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顶层设计仍需完善。不管是哪种模式的“中央厨房”建设,都需要切合实际地进行周密的规划与部署,对组织架构进行系统性再造。“中央厨房”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采编流程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大脑”对整个流程进行方向性引导,精准化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强有力的推进内容策划、人员调度与跨平台的协调与组织”[14],使顶层设计能够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
其次,全媒体采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发展。在“中央厨房”建设发展的早期,许多传媒集团认为传统媒体记者经过培训后,便会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全媒体“通才”[15]。但经过实践发现,结果并非如此。在这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内容是否优质是衡量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多数传统的文字记者想要转变为采编一体化的全媒体记者是比较困难的。除此之外,部分媒体由于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估指标,导致来自不同部门的采编人员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不利于全媒体采编人才队伍建设。(www.xing528.com)
再次,采编流程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有待解决。部分媒体虽然已经斥巨资建立了“中央厨房”,将各部门的精兵强将进行了聚合。但人虽然聚在一起了,却依旧没有改变以往“块状管理,自成体系”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仍然基于本部门的素材库进行内容输出。因此,如何建立海量信息快速汇入的平台,使各部门内容沟通的壁垒被彻底打破,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也是应当引起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中央厨房”输出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一篇通稿赢天下”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内容的相似性只会加速媒介传播力的快速衰退。但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采编人员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基于相似模板的新闻产品在不同媒体上呈现,似乎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同质化”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如何化解这一现象,也在无形地考验着媒体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