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中央厨房’的建立与媒体的商业化运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主要功能基本与这种业务流程的商业价值有关。”[11]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理念、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媒介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困境与冲突,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在美国,由于传媒产业较为发达,所以很早就出现了“媒介融合”的理念。2000年时,就有传媒公司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不同媒介集中在一起进行办公,实现了超越地理空间的信息生产与运营方式联合。近几年来,为了调节融合过程中媒介间的差异性与降低运营成本,许多媒体积极展开探索。如,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建立了“全媒体中央指挥部(Hub)”,在空间设计上采用辐条状的布局形式,可以容纳近200名员工,工位由主编到采编人员呈圆弧状不断向外延伸,体现了混合式办公、一体化编排的融合工作模式。除此之外,CNBC“中央厨房”的高效运转还离不开一支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其真正做到了突破原有组织架构,冲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实行部门间的合并与打通。同时,不断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用最先进的技术力量打造人性化、智能化的工作平台,使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在英国,老牌传媒巨头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中央厨房”融合机制同样值得我们关注。2007年,BBC推出了基于视频流媒体技术的iPlayer播放器,用户可以利用该软件实现对BBC音视频节目的直播、时移和点播收看。“BBC的高级官员马克·汤姆森表示,这项产品的重要性甚至堪比20世纪60年代公司首次彩色电视节目的发布。”[12]在此以后,BBC在媒介融合机制上的探索不断加速。2008年,BBC开始进行内容生产流程改革,以往的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互联网新闻被整合为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而分处于各部门的总编被任命为“全媒体总编”,其他采编人员以“全媒体总编”为核心在统一地点开展工作,该平台生产的内容被变更为“产品”,当其在市场反响不佳时,BBC则会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融合编辑部”的理念,不仅使部门结构、运营方式、技术保障都得到了优化升级,同时也实现了信息传播收益的显著提升,可谓一举两得。(www.xing528.com)
但是,澳大利亚“中央厨房”融合机制建设却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失败。[13]究其原因,首先,是该国新媒体发展的势能不足,传统媒体依旧占据了信息传播的核心地位。没有了新媒体的带动,媒介融合就成为了一个“无本之木”的空想概念。其次,多数澳大利亚媒体都有极强的成本控制理念,以极少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媒体的运营,如,该国最大的华文媒体《星岛日报》,其正式采编人员仅有十人,根本无力去建设一个耗资巨大的“中央厨房”项目。再次,预期盈利不佳,也是媒体不愿开展“中央厨房”建设的一大原因。如,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曾经推出过“超级工作桌”车间,实现了新闻生产的全过程融合,但最终由于运行成本高、盈利甚微而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最后,传媒集团内部无法实现深层融合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央厨房”的发展。很多传媒集团内部拥有众多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及数字节目服务中心,其定位与受众存在着很大不同,趋同的内容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最终使“中央厨房”的设想在澳大利亚夭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