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发展大运河特色文旅产业
大运河江苏段蕴含着丰富的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为基础,文旅产业是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运河文旅产业的开发促进了招商引资,促使住宅、餐饮、运动和娱乐设施大幅度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运河客运业等。近年来,虽然大运河江苏段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一些地区存在文旅产业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资源整合不够到位、旅游产品形式不够丰富、旅游产业不具有辐射力等问题。具体而言,要依据大运河江苏段沿岸各城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文旅产业。
(一)苏州段以古吴文化为依托
苏州在千里京杭大运河上具有其他城市无可取代的独特地位,拥有古吴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地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古吴文化作为苏州最具历史魅力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开发苏州运河沿岸古吴文化资源,形成古吴文化旅游产业。端午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很好的资源,苏州可以以此为契机,把吴地端午节纪念伍子胥这一传统习俗充分开发利用起来,进行古吴遗迹游的旅游主题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古吴文化游,可以将建城纪念庆典狂欢节和伍子胥公祭仪典作为活动开场,组织游客参观胥江竞渡,对苏州古城、木渎古镇等苏州的古城进行游览,也可以进一步游览西山消夏湾、明月湾、胥口镇、树山生态村(树山是阳山一脉,相传吴王夫差兵败秦余山也就是阳山,并葬身于阳山)等苏州的历史古迹。还可以带领游客在太湖泛舟(吴越著名的笠泽之战就是发生在太湖),同时品尝太湖鱼(当年阖闾与王僚争夺君位,派专诸刺杀王僚,因王僚非常喜爱吃鱼,为接近僚身,专诸特意到太湖学习烤鱼的技艺)。在进行古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可以请导游结合旅游景点,详细讲述这段故事性极强的古吴历史。
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一个浓缩的“运河活态博物馆”,是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的一大亮点,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首先,要将运河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运河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游客对运河文化遗产的认识水平,将云河水弄堂、运河古窑址、运河近代工业遗产、运河老街巷联合起来,从而达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打造出无锡新的精品旅游路线。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无锡段运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贸易、居住功能,对旅游内涵进行丰富,对旅游服务进行完善,对旅游功能进行提升,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其次,对无锡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宣传要进行加强。可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让大运河历史文化知识进入到机关、兵营、学校和社区,使人们更多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可以多争取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无锡历史文化遗产,如2017年中央电视台来锡拍摄介绍惠山祠堂群的专题片,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四套)来锡拍摄《耕耘初心》专题片,介绍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干部秦邦礼(秦邦宪弟);可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媒介对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动态管理,为全域的旅游进行服务;可以编纂出版有关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系列丛书、专著以及科普读物等书刊;可以对大运河宣传网站等各种有关大运河的平台进行优化。
根据《大运河(常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常州的大运河水利工程及其相关的文化遗产一共有五大类163处,数量众多,颇具开发潜力。常州古运河水道相对较宽,不仅要负责一般的航运,还要负责防洪涝。而水道以防洪堤为主,在开发上比较滞后,水质较差,但其实沿岸景点颇多,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常州的运河水系分运北水系与运南水系两类,运北水系有更多珍贵的水利枢纽文化遗产。在以后的运河产业建设中,可以建设大型的运河遗址集中展示区,展示一部分水利遗产以供观览,体现运北水系的运河遗产在工程史和科学史上的价值,将遗址展示区作为常州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另外,常州可以将运河旅游产业作为核心,使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通过某种方式相衔接,将原有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使其构建成为一个更有价值和效率的产业集群,通过实现产业联动,来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向前可持续发展。
(四)徐州段以窑湾为基础
窑湾作为淮河以北运河沿线独一无二的古镇,其旅游文化资源仍有待进一步开发。一是构建迷人的水系景观,充分利用动态水体,利用河岸陡坡增设瀑布景观,在西水门楼前南边河岸建人工瀑布,将一山一水一古镇浓缩在一起,将西水门楼烘托得更加险峻;恢复窑湾南大运河北护城河自然景观,完善水面建筑物设施;水系河边置石,进一步修建通水景观;疏通水系,恢复昔日窑湾大小河道相通的脉络。二是开发骆马湖旅游资源。建设骆马湖旅游区,是实现新沂一山一水一古镇旅游建设规划的重要部分,可使骆马湖古老的自然风貌和人工古运河相接为一体,增加河湖自然景观之灵气和气势。建设骆马湖旅游区,要因地制宜利用骆马湖目前的自身条件,返璞归真,保有大自然的原貌,切忌把它建设成繁华的水上货船码头。对骆马湖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应注重挖掘历史名人效应,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要修复珍贵的明清建筑,要修复城防设施;恢复窑湾古城堡“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中的古军事设施,以凸显窑湾古奇险的景观特色;修复各处楼、堂、馆、殿、庙、庵、观、阁,根据历史资料,尽力找回昔日的窑湾。在此基础上,可以打造徐州优势龙头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运河宿迁段在整个运河沿线上处于治水咽喉的地位,是漕运之转轴。无论古今,宿迁运河上的水陆码头和桥闸都列居江苏之首。大运河宿迁段的桥闸在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中是数量最多的,目前为止,在新中国成立后宿迁修建的桥闸已经有20余座,皂河的翻水站在技术创新上可以说是亚洲之最,且宿迁多湖多河,其水域已经占到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可以考虑将运河宿迁段的建设发展定位为“运河水城,桥闸文化城”。围绕着酒都和桥闸,将运河文化形式进行多样化宣传。在建设运河“三带”壮丽景观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各种媒体,对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多种形式、有声有色的宣传,以扩大宿迁运河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力发展大运河宿迁段的运河文化产业。在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可以在宿迁大运河沿线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赛龙舟等体育比赛活动,也可以同时展示大运河的秀丽风光;还可以在沟通好两河两湖水系的基础上,开通运河一日游、三日游等旅游项目,并在两河两湖之上设置龙舟和游船,再现当年皇帝在运河巡游的场景,让纤夫重新喊出来几乎失传的宿迁运河号子,以全方位吸引游客,使其不但能够在游船上欣赏运河文化、游览运河风光,还能饮着运河水、食着两湖鱼,让运河宿迁段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推进建设大运河文化产业带
截至2016年末,在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的十大行业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及相关的销售行业的法人单位数占比,同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行业的法人单位数占比基本持平。这表明,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对资源耗用量大、文化含量不高、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的文化制造业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文化产业结构仍有待不断升级。另外,大运河江苏段的影视动漫等文化服务业存在着诸如经营粗放、内容缺乏创新和地方特色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如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最近几年的大片名剧主要是《魔兽》《星球大战》《变形金刚》之类的国外影片,却很少有能够体现江苏地方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已经提出,要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江苏段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可以以发展大运河文化产业为契机,以大运河为基础,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要求,发展具有江苏特色的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以形成自己的流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并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带相连,以便最终成为国家重大文化产业的标志性成果。(www.xing528.com)
(一)着力建设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制定出高水平的运河创意文化产业带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等。江苏大运河创意文化产业带建设要将水作为灵魂、将绿色作为主线、将文化作为底蕴、将创意作为核心、将产业作为载体;要立足于运河文化产业资源和文化市场,紧密联系工业化、信息化,同江苏各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布局相协调;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博展览业、工艺美术业、文化艺术培训业和生态园林业,积极开拓发展网络服务业、会展业、影视音像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出版发行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扶持发展文艺演出业和艺术品业,培育发展数字电视、动漫和游戏等数字内容文化产业。
其次,要做到几个明确。第一,明确建设目标,努力建成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集聚区、示范区和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文化产业只有发展为产业集群,才能壮大规模、发展更上新台阶。以无锡为例,首先要抓住优势产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和动漫网游作为无锡的比较优势产业,应延伸其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其规模,推动这些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其次,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要走“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道路,聚集为大集群和大市场,形成发展的集聚效应。无锡可以针对自身产业优势,重点培育无锡演艺集团、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再次,要建设好产业园区。无锡要重点建设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基地、吴文化博览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无锡园区等。第二,要明确功能区。其中,扬州可以重点建设一体两翼三节点的功能区,即以古运河风情带为主体,以古运河东翼的文化产业园和西翼的古城文化带为两翼,以高邮、江都和宝应为主要节点的组团式的开放性创意文化产业带,努力实现集中开发、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的效果。同时分设六种功能区:一是大型文化艺术中心,二是影视艺术中心,三是文化人活动中心,四是运河体育中心,五是运河主题公园区,六是运河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最后,要积极引进用于发展运河文化产业的投资者。例如,镇江要积极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引进运河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运河文化领域,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艺术、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印刷等新型的运河文化业态。
(二)依据地域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带
江苏的大运河各市流经段也有自己不同的运河文化特色,可以依据各市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带。具体而言,大运河镇江段《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将镇江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港口、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镇江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建设要针对旅游景点小而分散的不足,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并理顺管理体制,建设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完善相应的配套功能,构筑吃住行、游购娱的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注重把运河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中,促进运河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和文化创意旅游业相融合相提升。将西津渡历史文化发展轴、三山国家风景名胜文化旅游圈和城市山林文化旅游圈等“一轴两圈”人文自然景观作为保护性开发建设的重点,重点实施西津渡历史街区二期、古运河改造等历史文化保护工程。
大运河淮安段近年来对漕运总督府遗址、河运总督府遗址、淮安府衙和明祖陵等景点的展示开发取得了良好效益,这为运河遗存走向文化产业化做出了有效探索。以后还需要着力开发利用运河核心文化遗产。古清口水利枢纽区域丰富而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淮安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码头镇为中心,将北至王营、南至武墩、西到吴集一带地区建设成大运河遗址公园,展示一部分水利遗址供人们观光游览,并开设大运河水利工程博物馆,突出码头镇运河遗产在工程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价值,使遗址公园成为展示淮安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感受淮安运河魅力的一处旅游文化胜地。
大运河宿迁段在整个运河沿线上的地位是治水咽喉,也是漕运的转轴。无论古今,宿迁运河上的水陆码头和桥闸都列居江苏之首。大运河宿迁段的桥闸在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中是数量最多的,目前为止,在新中国成立后宿迁修建的桥闸已经有20余座,皂河的翻水站在技术创新上可以说是亚洲之最,且宿迁多湖多河,其水域已经占到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可以考虑将运河宿迁段的建设发展定位为“运河水城,桥闸文化城”。
三、着力打造大运河完整文化产业链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着力打造大运河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才能真正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产业持久有效地发展。虽然江苏省大运河沿岸诸如苏州等城市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初步形成了集聚规模,但是和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内企业小而分散,不容易形成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园区内的规划定位有待更加明确,产业链有待有效整合与延伸;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够高,信息资源流动不充分,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之间互动还不够多;部分产业园内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交通便捷度有待提升,不容易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和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一些城市如镇江的旅游产品仍然以低端的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产品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可持续性的吸引力,不易吸引中高端游客,不能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消费,使旅游的综合效益远远低于会展旅游和休闲旅游。
江苏大运河各沿岸城市需要依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大运河文化产业链。例如,苏州运河沿岸有众多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可以充分开发这些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链。稻耕渔猎是吴地先民数千年来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苏州农村也有众多古迹,可以在苏州择地建稻耕渔猎民俗村,结合遗存古迹,开展观赏稻耕文化、渔猎文化精粹的度假、消暑、养病、垂钓、采摘等休闲旅游活动,并开发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刺绣、胥口书院、渭塘淡水珍珠加工技艺等,形成文化产业链。徐州大运河文化产业应以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为基础,促进形成文化产业链。重点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和文化演艺业等文化业态,结合徐州现有五大文化品牌,把品牌优势延伸到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和出版业等产业领域,建立起集文化体验、文物博览、演艺商业、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大运河文化产业链,来增强徐州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淮安可以在运河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下,发展文化产业链。通过围绕运河文化遗产开展的文化旅游、休闲等文化的外层产业,强有力地推动淮安地方经济发展;并通过运河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产业化开发、遗产地旅游文化服务业的发展,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另外,通过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带来的文化消费市场,刺激围绕着文化遗产承载的运河文化精神价值、历史记忆等方面内容的文化出版、表演和展览等核心层文化产业的发展。
附件1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附件2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