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东侧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碑亭,亭中立有“勋高柱石”巨型石碑。碑高 3.3米,宽1.1米,厚 0.25米,由此可了解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军来对付太平军,但这些武装早已腐朽不堪,丧失了战斗力,清廷只得屡次颁发奖励团练命令,为曾国藩湘军的崛起提供了契机。曾国藩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人际关系建立起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他还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1854年3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共17000多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 3万人扎营南京雨花台附近,围攻天京甚急,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结20万兵力,大战湘军40多天但未能取胜。
同治三年(1864年)7月,天京陷落,湘军在南京城展开屠杀与抢掠,整座城市焚毁严重,平民百姓死伤无数,曾国藩由此获称“曾剃头”“曾屠户”绰号。
湘军既克金陵,同治帝下谕旨称:兹幸大功告成,逆首诛锄,实由该大臣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曾国藩着加恩赏加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次年四月曾国藩又接到廷寄:授一等侯,并加“毅勇”二字。其实此番封赐与当年咸丰帝允诺谁先攻下金陵就封谁郡王之意大相径庭,曾国藩也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已然成为皇家忌惮,遂令自裁江宁城内外湘军25000人,并借口曾国荃生病,为其奏请开缺回籍,亦获批准。(www.xing528.com)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在直隶总督任上处理天津教案成为清廷替罪羊,饱受民间骂名,慈禧太后借机将其调离京畿要地,使之第三次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虽托辞“病体不胜重任”却未得应允,行前特去朝觐同治皇帝的那天正好是他六十大寿,16岁的同治赐予御笔手书“勋高柱石”四字以示安抚。“勋高”系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柱石”则比喻其总督东南,坚如磐石。曾国藩到南京任职后,命人将“勋高柱石”勒铭碑石立于两江总督署署东高楼内,以示荣耀。后来此碑湮没于世,直到1989年才被发掘出土。
勋高柱石碑拓片
勋高柱石碑可能为督署东高楼遗物,此为1910年督署东高楼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