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中有两段非常有名的记录。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www.xing528.com)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强调保证百姓温饱的重要性——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百姓能吃饱饭,才会信任国君。怎样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答案是爱民。
爱民的前提是节用。鲁哀公在鲁国遭遇灾荒财政紧张时征求有若的意见,有若告诉他减轻赋税,只征收十分之一。鲁哀公十分不解,忍不住反驳道:“我征收十分之二的田赋,尚且不能保证收支平衡,何况十分之一?”有若说:“百姓丰足,您还会不丰足吗?百姓缺衣少食的话,您一人丰足又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认为国君节制财用,不穷奢极欲,才是对百姓最大的爱护。孔子得知郑国子产的死讯后,为之流泪,并称誉子产是“古之遗爱”。因为子产具有四种品质:“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其中“养民惠”“使民义”两条,是厚待百姓,就是爱民。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茫茫宇宙中,无论财富还是名声,抑或权势,哪个能长久呢?作为一国之君,如果能“不贵难得之货”,就是对人性本能的超越,也是真正的大智慧。西汉初年汉文帝即位后,国力疲弱,百姓困顿。汉文帝打算筑一座露台,召集工匠测算了一下成本,得知需要花费“百金”。文帝说:“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了。我继承先帝营造的宫室,还常常觉得受之有愧,再建一座露台做什么呢?”于是,文帝断然放弃了修建露台的打算,不愧为“节用爱民”的典范。正是由于汉文帝的仁慈和博爱,待民如子,汉代很快从战乱贫弱中恢复过来,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