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兼济天下:学习的层次与人生智慧!

兼济天下:学习的层次与人生智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把芸芸众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而知之——一出生就无所不通、具足智慧,这样的人是神仙;第二个层次是学而知之,孔子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第三个层次是困而学之,大多数人都是在现实中感觉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了,才反过头来学习,这样的人比较多见;第四个层次是困而不学,即便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也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无可救药了,只能成为社会最下等的人。学习《诗》能有什么用呢?

兼济天下:学习的层次与人生智慧!

第一,提升人生层次。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孔子把芸芸众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而知之——一出生就无所不通、具足智慧,这样的人是神仙;第二个层次是学而知之,孔子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第三个层次是困而学之,大多数人都是在现实中感觉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了,才反过头来学习,这样的人比较多见;第四个层次是困而不学,即便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也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无可救药了,只能成为社会最下等的人。可见,学习是提升人生层次的重要途径,不学无术的人,只能沦落社会下层。

第二,崇德,修慝,辨惑。

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首先是崇德,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德行。先付出,把事情做好,再谈收获。其次是修慝,即修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尤其不要背后说人坏话。再次是辨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一怒之下伤害自身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论语·颜渊》中记载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崇德、辨惑时,孔子又给出了略微不同的答案,他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忠信守义就是崇德。其实这个说法跟上文并不矛盾,先踏实做好事情,再要求回报,这不就是义吗?“爱之欲其生”,本是我们与所爱的人之间的常态,可是如果被激怒了,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就难免“恶之欲其死”,这也是实际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形。孔子显然也意识到了人性中的这一弱点——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自我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制怒火,这跟佛家所谓的“怒烧功德林”是同样的道理。

毫无疑问,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懂得克制的人。(www.xing528.com)

第三,学而优则仕。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子张想从政,向孔子取经。孔子建议他要多听多看,没有把握的话不说,没有把握的事不做,言行谨慎,就能少犯错误。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水到渠成了。孔子教导子弟:“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孔子并不赞成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而是要求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学习《诗》能有什么用呢?学了《诗》,就要会处理政事,出使四方国家的外交场合,也能灵活对答,这就是学习的目的。孔门许多弟子学成之后,都到各国去做官。其中很多在卫国,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里,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卫国,就是因为那里孔门弟子很多。孔子被弟子们邀请过去,等待并寻找实现理想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