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学习内容及重视《诗》的原因

孔子学习内容及重视《诗》的原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本人学什么?孔子让他的弟子们学习什么科目和内容?这句话表明,孔子学习《周易》是五十岁以后的事情。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哪里来的?”陈亢,即孔子的弟子陈子禽,他私下里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单独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诗》?孔子这段话,也是文学史家在解读《诗》时所采纳的著名的“兴观群怨”说的出处。《周南》《召南》是《诗》中的篇名,这里代指《诗》。

孔子学习内容及重视《诗》的原因

孔子本人学什么?孔子让他的弟子们学习什么科目和内容?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第一,“孔门四科”。

论语·先进》中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后人多依此把孔子教学的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科,又叫“孔门四科”。在这四科中,还有学得非常好、成绩特别突出的弟子充当“课代表”。德行科最突出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最突出的是宰我、子贡;政事科最突出的是冉有、季路;文学科最突出的是子游、子夏。这些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个记载跟刚刚提到的“孔门四科”不尽相同。

第二,学《周易》。

孔子十分重视《周易》,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句话表明,孔子学习《周易》是五十岁以后的事情。

孔子出于对《周易》的推崇和酷爱,还为其做“十翼”。孔子觉得假如自己从五十岁就开始系统学习的话,他的人生就能少犯错误。可见,智者希望用《周易》指导自己的人生。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学好《周易》就能更好地感知这些变数,把握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这在本质上还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如此重视《周易》。

第三,学文武之道。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哪里来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在世间流传。贤人了解它的大体,不贤之人了解它的末节,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先生何处不能学?又何必要师从固定的老师呢?”

第四,学《诗经》。(www.xing528.com)

《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即孔子的弟子陈子禽,他私下里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单独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言外之意是,你是孔子的亲儿子,孔子是不是单独给你开过小灶?伯鱼回答说:“小灶倒是没有。不过,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时,我刚好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问我:‘好好学诗了没?’我老实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后就开始好好学诗了。还有一次,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院里走过,他问我:‘学礼了没?’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会立身处世。’我回去后就开始学礼了。我就从他那里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听了高兴地说:“我一个问题,得到了三个收获:明白了学诗的重要性,明白了学礼的道理,明白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

孔子特别强调《诗》的作用,他说过“兴于《诗》”。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诗》?《论语·为政》中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邪”与“正”对,“无邪”就是“正”,也叫“中正”,是儒家重要的道德标准。

至于学习《诗》的重要性和意义,孔子是这样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这段话,也是文学史家在解读《诗》时所采纳的著名的“兴观群怨”说的出处。学习《诗》,可以体会把握比兴,可以激发感情,学会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人间万象,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并本着怨而不怒的原则进行讽谏。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至少还可以开阔一下眼界和思路,多掌握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孔子对儿子孔鲤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周南》《召南》是《诗》中的篇名,这里代指《诗》。孔子反复强调学习《诗》的重要性,认为不学好《诗》,人生就会处处碰壁。

第五,学礼。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孔子所谓的礼,是相传为周公所作并被孔子奉为圭臬的《仪礼》和《周礼》。孔子的教育宗旨,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教学内容也可以分为“文”与“礼”两大方面,“礼”是孔子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礼是行为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就是指不懂行为规范,就不知道怎么做事,也就不能立身处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