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孔子曾感慨“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问题——孔子也是会犯错误的,而且可能是不小的错误,所以,他才懊悔没有早点精心研读《周易》,他认为,那样一来就能避免犯重大的错误。
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过勿惮改”。犯了错误立即改正的话,是可以被原谅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如果犯了错误拒绝改正,那就是真的错了。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君子的过失,如同日食、月食。有了过失,大家都能看到;改了,大家都仰望他。
能否改过,还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过勿惮改,小人却反之,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小人犯了错误,总是文过饰非。而且,这个社会上小人远比君子多,以至于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意思是:“算了吧,我还没见过发现自己的错误便内心自责的人呢。”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不要推脱责任,要首先找出自身的原因与不足。(www.xing528.com)
《世说新语·自新》记载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年轻的时候,性格强悍,使气任侠,被同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把周处和蛟龙、白额虎并称为“三害”,而这“三害”中周处为害最大。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同归于尽。周处杀死了老虎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了几十里远。三天三夜后,同乡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终于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是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一直被当作一大祸害。他有了悔改的心意,但心里又非常沮丧,于是就到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便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还有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你呢。再说,人就怕不立志,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