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是十分谨慎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对于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和本质上难以验证的东西,孔子一向保持缄默,绝不信口雌黄。
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意思是,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行为还要保持正直,但说话要谨慎。孔子深知做人要谨慎的道理,避免祸从口出,惹火烧身。
《论语·述而》中记载: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问孔子:“如果您统帅三军,将会选择跟谁合作呢?”孔子说:“赤手空拳跟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跟他合作的。我一定要选择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并能够完成任务的人。”孔子讨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匹夫之勇。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不能成就大事。孔子所欣赏的,是临事而惧、足智多谋之人。(www.xing528.com)
子路提的这个问题,孔子的答案似乎比较有针对性,因为在孔子眼里,子路恰恰就是一个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左传·哀公十五年》和《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了子路之死:子路曾经在卫国执政大臣孔悝家做家臣,对孔悝忠心耿耿。公元前480年,在卫出公与父亲蒯聩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中,子路大义凛然地保卫自己的主人孔悝,最终寡不敌众,被杀身亡。临死之前,还不忘整理好自己的帽子,十分有尊严地死去。
当子路听说主人孔悝被蒯聩胁持时,不顾一切赶去救援,路上与同在卫国做大夫的孔门弟子子羔相遇。子羔劝子路不要去送死,子路却觉得不能丢下主人自己逃命。子路选择了英勇赴死,子羔却全身而退。
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政变,寝食不安,总是念叨:“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孔子熟悉每位弟子的个性,他深知子羔不会参与到政变中,他多半会逃回鲁国,而子路最讲义气,绝对不会丢下孔悝自己逃生,所以多半会性命难保。几天后,孔子的预料全部得到了证实,子羔回来了,而子路的死讯也传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