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易诠:自知、自爱与社会争斗的启示

道德经易诠:自知、自爱与社会争斗的启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民众与小人理论,双方发生激烈的争斗。老子认为,平民百姓自己相互厌恶尚可以解决,王侯和民众相互厌恶会有祸患产生。从萃卦来说,厉王正因为厌恶民众,才遭到民众的厌恶,最终从王位上坠落。君王“自知,不自见”,才会让来宾去观光。“自爱,不自贵”,珍爱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认为自己高贵。老子认为,屯卦君子“自爱,不自贵”,才能以贵下贱。

道德经易诠:自知、自爱与社会争斗的启示

题解〕王侯不愿遵守规则,又“不知知病”,就会对民众逞威;当民众不害怕王侯逞威时,“大威”就要到了。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当民众不惧怕威吓时,大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让民众的住所日益狭小,就要丧失所居;不要厌恶民众在贫困卑贱中生活。只有不厌恶民众,才不会遭到民众厌恶。因此圣人知道自己,而不会自我夸耀;珍爱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认为自己高贵。所以要舍弃错误而取正确。

解析〕王侯有毛病又不知悔改时,就会威吓民众;“民不畏威”,民众不惧怕王侯的威逼。《周易》姤卦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是说小人被民众打烂了屁股,因为小人行为不正,不管有鱼无鱼,都要强行征税。民众与小人理论,双方发生激烈的争斗。民众打了小人,虽然有危险,但是没有过错。老子认为九三是“民不畏威”,所以敢痛打小人。“民不畏威”是对历史上治民经验教训的总结,但历代统治者接受的不多。《周易》晋卦、明夷卦昭王只知道用武力镇压南人的反叛,结果南人不服,引发左股反叛,沉尸江中。姤卦、萃卦厉王乱征税而引发国人暴动,也说明“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大的威胁就要到来了。《周易》萃卦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是说厉王所做的取消错误赋税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就又开征新税。民众发生骚乱,纷纷涌上街头,不断聚集,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厉王发出哀号,要大人去与暴动民众谈判。朋友为大人担心,大人仅握拳一笑,让朋友不必担心,大人成竹在胸,前往不会有过错。老子认为初六“乃乱乃萃”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不要让民众的住所越来越狭小,就要丧失所居。老子认为,王侯如萃卦中的厉王乱征税,会使民众的住所越来越狭小,就要丧失所居,民众会流离失所,怨声载道。(www.xing528.com)

“无厌其所生”,不要厌恶民众在贫困卑贱中生活。因为王侯的欺压,民众的生活才处于贫困卑贱之中;王侯忘记根本才会厌恶民众、脱离民众,缺乏道德才不知道民众贫困产生的原因。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只有不厌恶民众,才不会遭到民众厌恶。《周易》睽卦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是说悔恨消亡,马丢失了,准备去寻找,这时有人告诉丢马的人,不用去找,马已经回来了。丢马的人去感谢将马赶回来的人,尽管这个人平素让丢马的人厌恶,但是去感谢会没有过错。老子认为,平民百姓自己相互厌恶尚可以解决,王侯和民众相互厌恶会有祸患产生。从萃卦来说,厉王正因为厌恶民众,才遭到民众的厌恶,最终从王位上坠落。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夸耀。《周易》观卦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说让来宾观看邦国辉煌的景象,会对来宾甘愿归顺有利。老子认为,观卦六四让来宾去观光,然后再决定是否归顺,归顺时会心甘情愿。君王“自知,不自见”,才会让来宾去观光。

“自爱,不自贵”,珍爱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认为自己高贵。《周易》屯卦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初九是说,徘徊于谤木之下,安居不动,预测会有利。有利于创建王侯之业。象传说,虽然徘徊于谤木之下,但君子的愿望是创建王侯之业,是要走正道。君子以高贵的身份深入民众,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大得民心,受到民众的拥护。老子认为,屯卦君子“自爱,不自贵”,才能以贵下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