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易诠:古人智慧将道引导至民众

道德经易诠:古人智慧将道引导至民众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之善为道者,深不可识”,是说道很深奥,因此不可能向民众直接灌输。〔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一是王侯“善为道”,要民众接受道,通过“愚”的方法,将道变成惠民政策,以此感化民众。

道德经易诠:古人智慧将道引导至民众

题解〕圣人以自然的方式帮助万物,而不敢轻易有所为,因为道的贯彻是一件很难的事,仅靠宣示是不够的,还要有具体的方法。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一般都将这句话解释为老子愚民政策,实则他是在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明白告诉民众什么是道,因为这样民众难以接受,而是采用“愚”的方法,花大力气,下笨功夫,为民众做实实在在的事,将道体现在具体的利民措施中,如此民众才能接受。纵观《道德经》对道与民众关系的论述,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说道是民众的奥援,是善于做事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于做事的人所追求的宝贝,那么道就不是用来愚民,而是帮助民众善于做事的。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王侯治民“其政闷闷”就不会愚民,反倒是自己显得愚拙;“其民淳淳”是民众纯朴,但纯朴不是愚昧。五十三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是说老子感到畏惧的是如何实施道,而绝不是对愚民之道的实施感到畏惧。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就会关爱民众,而不是去愚民。二十七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是说圣人善于以规则救人,规则不会让人变愚。“古之善为道者,深不可识”,是说道很深奥,因此不可能向民众直接灌输。如果深奥的道只是让民众变得愚昧,那么道就不深奥,而是很浅薄的。

同时,以老子的观点来看,愚民之举是一种有为,违背老子的无为主张。老子还主张圣人之教是“无言之教”,圣人自己愚才能教化民众愚,自己不愚而欲愚民,就是老子认为的“以智治国,国之贼”,圣人会变成贼。综上所述,老子的“将以愚之”不是要愚民,而是要王侯将深奥的道变成利民措施,让民众从中体会到道的伟大。向民众灌输道,不是直接灌输,而是用“曲则全”的方法,将道变成看得见的蓝图,变成美妙的音乐和美味的佳肴来吸引民众,而道就存在于蓝图、音乐和美味中。这样的方法,看似“愚”,但符合道。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古代善于运用道的人,不是明确告诉民众什么是道,因为民众很难理解和接受;他们是将道融入与民众利益相关的政策中,采用看似愚拙的方法来感化民众,让民众变相接受道。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王侯的智慧太多。所以用智慧来治理邦国,是邦国的祸害;不用智慧来治理邦国,才是邦国之福。知道这两种治国方法,也就知道了治国的模式。在制定治国规则时,能遵循治国的模式,这才是治国最玄妙的德。玄妙之德非常深奥悠远,与万物共同返回根本。只有这样治理,才能既实现伟大的目标,又完全顺从自然规则。

解析〕这一章老子在讲如何让民众接受道:用“愚”的方法,将道变成民众看得见的好处。民众看见道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会相信道,才会随道而行。(www.xing528.com)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明确告诉民众何为道,因为光讲大道理民众不会接受;他们要用愚拙的方法来感化民众,将道化作民众感兴趣的东西,变成美妙的音乐和佳肴美食,以此来吸引民众驻足。道给民众带来好处,民众就会接受。《周易》咸卦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是说心的愿望是要咸卦九五脊背负起重任,预测吉祥。有知心朋友的帮助,心因九五脊背不能及时感知而产生的悔恨消亡。脚、小腿、大腿和心的关系如同路上匆匆往来的行人,对面走过却不能相互感知。知心朋友知道心的想法,要帮助心实现让脊背负起重任的愿望。老子在咸卦九四看到,咸卦之心如同道,自己不能言说,只能被人感知。脊背为民众,心要脊背也就是民众负起重任,光靠知心朋友去说,民众难以受到感动。咸卦九五:“咸其脢,无悔。”是说心付出了大量心血,脊背才受到感动,心没有悔恨。老子认为,九五之心采用了“愚”的方法,付出大量心血感动了民众。老子和《周易》都认识到,向民众灌输道,光靠宣示,民众不会接受,只有采用“愚”的方法,民众有悦,才会接受。在《周易》是心费尽心血,在《道德经》是要以“百姓之心为心”。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七十五章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所以本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说民众的智慧多,而是说王侯治民的智慧多了,盘剥民众的办法也就多了,民众忍受不了盘剥,必然会起来反抗,所以民会难治。《周易》姤卦、萃卦厉王自以为有智慧,以滥征税来盘剥民众,引发国人暴动;晋卦昭王自以为有智慧,平息反叛,“维用伐邑”,结果南人屡屡反叛。所以老子认为,用智慧治国,是邦国的祸害;不以智慧治国,是邦国的福分。有人认为老子主张愚民,其实不然,否则老子就不会自相矛盾地说“以智治国,国之贼”。有智才能愚民,因此王侯“不以智治国”,必然要以“愚”治国。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这两种模式是什么?一是王侯“善为道”,要民众接受道,通过“愚”的方法,将道变成惠民政策,以此感化民众。有如《周易》六五:“拂经,居贞吉。”是说君王违背颐养规则,全力支持大人救济安置难民,在难民没有安置好、颠颐势力没有分化瓦解之前安居不动,预测吉祥。颐卦大人和君王的行为感动了离卦的民众,离卦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是说得到了王公的安置救济,难民感动得痛哭流涕。王公看到难民悲惨的情形,倾听了难民的控诉,很悲伤,不断叹气,深感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吉祥。老子认为,颐卦和离卦中的王公、大人和君王颠倒颐养规则,看似愚拙,但感动了民众,最终君王用难民组成军队,战胜了颠颐势力。二是不要以智治国。老子认为,以智慧来治国,是邦国的祸害;不以智治国,是邦国的福分。不以智慧来治国,就要以“愚”来治国。这个“愚”等同于“其政闷闷”。这个“愚”不是愚弄百姓,而是为民众做实实在在的事,甘于损上益下。民众认为王侯愚拙,没给王侯带来什么益处,反倒是给民众带来了好处。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以“愚”的方法来感化民众,以“不以智治国”为治国模式,体现的是爱民之道。这两种治国模式,体现了治国中最玄奥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之深,在于“愚”己和去“智”体现了德的精深。玄德之远是与根本同在的。“与物反矣”,玄德教化王侯通过“愚”己和去“智”与民众共同返回根本。“然后乃至大顺”,以至于完全顺应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