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在大道上行走而不脱离道,只有“善抱者不脱”。得道才能善抱不脱。得道须从修身开始,坚持不懈,才能修之于天下。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立的人不会轻易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不会轻易脱手,功绩影响深远,子孙后代会永远纪念他。用道德来修炼自身,德才是真正的德;以道德来修治家,德会使家盈余;以道德来修治乡,德能使乡德增长;用道德来修治邦国,德会使邦国丰厚;用道德来修治天下,德会在天下普及。所以要用有德之人的修身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修身,以理想之家来观察家,以理想之乡来观察乡,以理想之国来观察国,以理想之天下来观察天下。我是如何知道天下必然是这样的?就是用对比的方法。
〔解析〕这一章是老子对《周易》谦卦的感悟。谦卦之谦是谦虚的意思,谦卦认为谦虚才能修身,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周易》认为,君子坚持正道,就要修养身心,自我反省;老子认为,君子修养身心要向圣人学习,最终才能达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程度。圣人的修行从自身开始,不仅“修之于身”,还要“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修行要有榜样,对照应有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找出差距,才能修行成功。
“善建者不拔”,“善建”是善于建树。在所有的建树中,道德的建树最为重要,道德的建树要从自身开始。“不拔”就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动摇。在老子看来,《周易》的很多方面都不是善于建树的:善于建树就不会发生颐卦颠颐,善于建树损卦就不会迁都,善于建树恒卦就不会发生“浚恒”。所以说“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不会轻易脱手。《周易》损卦王公为迁都而抱持集权专制,没有因为有人反对而放弃。损卦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上九是说,王公集权专制,没有缩小下面参与议事的范围,而是扩大了下面参与议事的范围,没有过错,预测吉祥。这会对前往朝廷与君王商议搬迁国都一事有利。君王已经得知邦国遭受水灾,王公的国都已不适于居住,需要搬迁。象传说,王公集权专制,没有缩小下面参与议事的范围,实现了按自己心愿治理邦国的愿望。老子认为,王公抱持集权专制,没有缩小下面参与议事的范围,而是扩大了下面参与议事的范围,是善于抱持;在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集权迁国,并达到了目的,是“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是否“善建”、“善抱”,不能光看眼前,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不利于子孙后代,就不能称为“善建”和“善抱”。损卦王公迁都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老子认为王公“善建”、“善抱”,子孙后代会对王公“祭祀不辍”。(www.xing528.com)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要“善建”、“善抱”,就要加强道德的修养。修身是用道德来修炼自身,修身而不道德连修,所表现出来的德就是假德。修身只有道德连修,才能得到真正的德。《周易》复卦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初九是说,行走不远,随即返回,对君子和君子立志要做的事吉祥。象传说,行走不远就返回,君子用这样的方法来修养身心。老子赞成初九君子的修身方法,认为“不远复”是在按道行走,按德的要求去做,所具备的德是真正的德。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君子将修身扩展到修家,家有德,会使家富庶有余。《周易》家人卦初九:“闲有家,悔亡。”是说君子赋闲在家,有如战马被闲置在栅栏内,君子以治国的才干治家,赋闲的悔恨消亡。老子认为,君子赋闲在家,治家光有才干还不够,能“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才能富家。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将修家扩展到以道德修乡,德扩展到乡,乡德会长远。《周易》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六三是说,没有非分的想法和行为,却遭遇灾祸,令村人感到迷惑不解。事情是由一头系在树上的牛引起的。有同乡将牛系在村旁树上,被路人牵走。村人认为这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制止,因此遭遇灾祸。象传说,路人牵牛,并非与村人无关。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村人发现路人牵牛时应当制止,不制止相当于共犯。路人得牛,不知去向,后果只能由村人承担。村人缺乏公德,无妄不当,遭遇灾祸。老子认为,村人遭遇无妄之灾,是既缺乏道也缺乏公德。君子经过修家之后,以道德修乡,让乡民有德,乡德增长就能防止“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发生。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将修乡扩展到以道德修国,德扩展到邦国,德会丰厚。损卦王公迁都,得到益卦君王的帮助,迁都的民众都感受到君王的仁爱之德,民众也会报之以德,德会丰厚。所以益卦的民众不认为迁都会损失惨重。益卦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初九是说,君王用益下的方法帮助王公搬迁国都,对王公有利,使搬迁国都一事吉祥,没有发生过错。象传说,搬迁国都吉祥,没有发生过错,是说君王的帮助减少了民众因搬迁国都所受到的损失,民众不再认为搬迁国都是一件很难的事,也不再看重自己的损失。老子认为,王公、君王“修之于国”,民众受到了感动,“其德乃丰”,君王和王公将德扩展到民众,民众德丰厚才能支持王公迁都,“下不厚事”,不再看重自己的损失。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将修国扩展到以道德修天下,德扩展到天下,会让德在天下普及。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普施也。”九二是说,太子静如龙一样出现在人才选拔的现场,有大人现身陪同,会有利。象传说,太子静如龙一样出现在人才选拔的现场,不是以个人好恶来选拔人才,而是将恩惠施于每个参加选拔的人,是要广泛选拔人才。只要有才干,都有被选中的机会。老子认为,九二是太子静通过修行的方法让德在天下普及,如此才能在选拔人才时做到“德普施”。从“修之于身”到“修之于天下”,老子既讲了修德的作用,也展示了圣人的成长之路。圣人是从修身开始,通过修家、修乡、修国、修天下,才修成圣人。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所以要通过有德之人来观察个人的修行,以道德之家来观察家的修行,以道德之乡来观察乡的修行,以道德之国来观察国的修行,以道德之天下来观察天下的修行。老子不可能都亲眼看见,只能从古人的著述和《周易》中得到“天下然哉”。老子和《周易》都重视德的修养,都认为德在修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老子更是将个人修行扩大到修天下,类似于要将社会打造成公民社会。只有提高民众的觉悟,才能真正形成公民社会,这个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