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三生万物”后,万物皆负阴而抱阳,阴为柔,阳为刚。至柔可以在至坚中驰骋,从坚硬的角度看,坚与刚同义。这是老子从哲学角度对柔与刚的思考。中微子可以穿透地球,至柔的确可以在至坚中驰骋。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天下最柔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内奔驰;几乎等同于无的“有”,可以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内,我由此知道了无为的益处。不用语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天下能理解和做到的人太稀少了。
〔解析〕这一章是讲无为的益处和至柔的作用。老子看到《周易》强调有为,强调阳刚,认为《周易》并不了解至柔和无为的作用。不弄清至柔与至坚的关系,就难以正确认识无为的作用和益处。(www.xing528.com)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为的益处是无为而无不为,至柔可以在至坚中驰骋,也就是说至柔可以战胜或改变至坚。相反,至坚则无法改变至柔,至柔如水,没有谁能改变水的特性。所以柔胜刚,无为胜有为。《周易》认为阳刚代表道,阴柔代表德,德顺从道,阴柔要顺从阳刚。老子认为道看不见、听不清,什么都不像,又什么都像,没有任何物体可以代表道。所以阳刚不能完全代表道,阴柔也不能完全代表德。“柔”与“坚”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柔到极致就可以进入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通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就可以知道“至柔”没有形状,而且是介于有无之间,也就是不能再小了,再小就会变成无,此时的状态为“无有”状态。“无有”可以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内,这种进入不是人为的,也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而是按规则自然发生的。老子由此知道世上没有坚不可摧的东西,对于“坚”,用柔的方法找到切入点就可以进入。“无为”就是不以“坚”对“坚”,而是以柔对“坚”,以规则对“坚”,如此会带来无坚不摧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之教”是自然的教化。《周易》的教化有身教和言教,“不言之教”既不是身教也不是言教,而是自然之教。自然之教不是刻意去教化,而是受教育者从自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无为的益处是“无有入于无间”,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即柔可以无坚不摧。老子认为,这两点天下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不言之教”,受教育者能自觉领会,无师自通;有目的去教化,就不是不言之教。要获得“无为之益”,首先要找到做事的规则,这会很难;找到了做事的规则,不但要按规则做事,还要按无为的规则去做,会更难,所有老子说“天下希及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