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无为消除可欲,履行圣人治理之道

用无为消除可欲,履行圣人治理之道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无为,则无不治。所订立的规则是要使民众不去知晓规则之外的事,没有规则以外的欲望。老子要用“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来消除人们的欲望。《周易》比卦尚贤,认为贤人可以帮助君王安邦治国。圣人以无为来治理天下,不用贤人来辅佐,就可以使民众不去争贤名。老子不反对流通,但反对以难得的货物为珍贵之物。“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圣人只要能让民众吃饱肚子,民众就不会再有其他欲望。

用无为消除可欲,履行圣人治理之道

题解老子不看好春秋末期的社会现状和治理方法,提出了圣人之治,认为王侯要治理成功就要接受圣人的治理观念,“为无为,则无不治”。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能,使民众不去争名;不以难得的货物为宝贵,使民众不去盗窃;不让人所欲得的物品出现,使民心不产生惑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排除人们的欲望使心虚空,填饱人们的肚子,削弱人们的志向,强壮人们的身体。所订立的规则是要使民众不去知晓规则之外的事,没有规则以外的欲望。使那些知道规则以外之事的人不敢去做违背规则的事。有所为是为了达到无为,也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事。

解析〕上一章是说人们都向往美,向往善。为占据美与善,就会去争。名利中有美与善,人们为得到美与善会去争名夺利。面对名利,只有圣人可以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一般人则难以做到。老子认为,欲望使人心混乱,人们才会去争名夺利,见到好处要占有,甚至为得到而去做强盗。老子要用“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来消除人们的欲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崇尚贤能,使民众不去争名。《周易》比卦尚贤,认为贤人可以帮助君王安邦治国。老子反对《周易》尚贤,认为有圣人在就不需要贤人。没有人会自称圣人,但人们都希望被称为贤人。尚贤会让没有贤能的人去争贤名,有些人逞口舌之利,得贤人虚名却没有治国才能,只能贻害天下。圣人以无为来治理天下,不用贤人来辅佐,就可以使民众不去争贤名。《周易》认为,君王要治理天下,必须有大臣辅佐,能辅佐君王治国的大臣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贤人。朝廷缺少治国的贤臣,就要去寻找。《周易》比卦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六四是说,君王要大臣去亲近外部的人才,预测吉祥。象传说,君王要亲近的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贤人。已经从小畜卦亲近到“富以其邻”的君子,君子自己富了要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其行为可称为贤。老子认为,比卦六四到朝廷外去寻找贤人,如果人们都认为自己是贤人,就会出现不当之争。《周易》讼卦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是说君王为变革用人制度而广开言路,食邑三百户的小爵士在与君王的争讼中输给了君王,回去后立即躲藏起来。小爵士志大才疏,想通过驳倒君王而一鸣惊人,但人们的眼睛没有毛病,都看得很清楚。老子认为,不让民众去争贤名,小爵士就不会去跟君王争辩。争会导致心乱,使小爵士野心膨胀,忘乎所以,最后落荒而逃。《周易》认为,争是一种社会常态,人们可以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争要有道(讼卦、比卦)、有谦(谦卦)、有准备(豫卦)。在与天地人相争中要与天地人相和,这样争才符合道,才能赢得争的胜利。履卦“履道坦坦”是君王鼓励争,将进谏之道铺设平坦,民众蜂拥而至。老子认为“履道坦坦”是为尚贤,争贤会使人心混乱,助长贪欲,所以老子反对尚贤。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不反对流通,但反对以难得的货物为珍贵之物。《周易》大畜卦上九:“何天之衢,亨。”是说背负着上天使命的道路四通八达,行走在上面非常通畅。《周易》主张天下大畜,物流通畅。从物流的规律看,有需求就会有流通,所以贵重物品也会流通。老子认为“难得之货”会激发人们的贪欲,这种贪欲会诱发人们去盗窃。流通是必要的,但不要以“难得之货”为宝贵。(www.xing528.com)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人都有欲望,看见可心的物品就要占有,得不到会心乱。《周易》颐卦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是说舍弃你自己应当遵循的颐养之道,观看我怎样痛快地享用美食,有凶险。老子认为,人们面对诱惑难免动心,即便心有“灵龟”,看到别人“朵颐”,自己享受不到,也会心乱。所以最根本的是“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认为“可欲”不仅表现在“朵颐”上,也表现在其他欲望上。《周易》无妄卦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是说有人正在开荒,很辛苦,看见无妄卦初九已经致富,于是梦想自己不耕作就会有收获,不用开荒荒地就会成为熟地。老子认为六二梦想早日致富,是心已经乱了。要使六二心不乱,就不要让六二看见别人已经致富。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认为,圣人治理的方法首先是“虚其心”。人们的欲望和想法都是由心所生,将不正当的想法、欲望从心里清除,心里没有欲望,就不会妄想妄为,就会朴实。“实其腹”是吃饱肚子。老子认为民众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吃饱肚子。圣人只要能让民众吃饱肚子,民众就不会再有其他欲望。“弱其志”是要削弱人们的愿望。人们都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就会去争,争就会乱。人们能安于本命,听从命运的安排,就不会去争。“强其骨”,老子知道国人身体羸弱就意味着灭亡。《周易》渐卦中的妻子和丈夫如果不能“强其骨”,丈夫就不能与敌人拼杀,妻子也不能坚持耕织,邦国只能被敌人侵占。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常”是规则,圣人制定的规则是让民众不去知晓与规则无关的事,没有欲望去做不符合规则的事。“知者”是知道内外情况、知道如何达到目的的人。《周易》豫卦、否卦大人知道国君有否,才起了取代之心。老子认为,豫卦民众对国君有否“无知”,对名利无欲,大人即便知道国君有否,也不敢轻易鼓动同类和民众去取代国君。

“为无为,则无不治”,为采用无为的方法,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周易》中有不少治理不当的例子:乾卦“亢龙有悔”是治理过当而有悔;小畜卦君子治家不当,君子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遭到妻子反对;否卦、豫卦是国君对朝臣治理不当,才会被大人取代;泰卦帝乙治理不当,才会“帝乙归妹”,使文王强大;履卦幽王治理不当,才会使“武人为于大君”。老子认为,《周易》所反映的治理不当的问题虽各有不同,但都是没有处理好“为”的问题。能做到“为无为,则无不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