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挫折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挫折的解释是“失败,失利”,《辞海》对挫折的解释是“失利”“挫败”在生活中,“挫”常指挫败、阻挠、障碍。
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比如一个学生平时为班级付出很多关心班集体,积极热心为大家办事,但是在选举班干部时却落选,是他期望落空,这是它可能会产生愤怒和失望的消极情绪,觉得受挫,挫折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挫折情境
即阻碍个人行为的情境,比如考研失利、笔记本电脑被偷、遭受讽刺打击等。
(2)挫折认知
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比如有的人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第10名已经不错了,有的人却认为失败就说明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以后也不会成功。
(3)挫折反应
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
挫折认知是核心成分,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但是,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人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加果出现了挫折情境,而个人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很严重,那么也不会产生挫折反应,或者只产生轻微的挫折反应。(www.xing528.com)
2.挫折的分类
关于挫折的分类,有的学者将重点放在挫折发生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分类,有的则以引发挫折的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也有的以个体的需要在生活中是否得到满足作为分类标准。下面是按照引发挫折因素的发生时序的性质,将挫折分为以下几种。
(1)需要挫折
需要挫折是指由于个体本身或者外在环境等因素无法满足时,个体很快设法抑制该需求而产生的挫折。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多种需要并存,发生矛盾,难以妥善解决。如在大学期间,有的同学又想将学生工作做得很出色,又想保住学习成绩的一流,还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最终三者都没有做好引发的挫折;二是个体自认为自己的合理需要被外界条件阻碍不能得以满足,如某学生希望考上重点大学或心目中理想的专业,但由于考试没发挥好而没有达到目标,他因此会感受到挫折。
(2)行为挫折
行为挫折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的过程中,在一定动机支配下,有了行为的意向,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行动遭受阻碍或干扰,无法达到目标所产生的挫折感。如在学生活动的策划过程中,许多同学花了许多精力去策划大型活动,当拿出方案雏形时,遭到各种否定与批评,让操持该项策划的同学产生挫折感,觉得“费力不讨好”。
(3)目标挫折
目标挫折是指个体已经开始行动,但是在行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障碍,个体无法达成所需要的目标,进而形成的挫折感。在日常生活中,目标挫折比需求挫折、行动挫折更常发生,如竞选学生会干部失败、就业求职中面试的失败等,都会产生挫折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