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内外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人格障碍。
案例简析
自从进了大学,褚光总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他,都在针对他,这让他十分郁闷苦恼。入学到现在,他几乎没什么朋友,与同学之间也少有往来。最近与他交往仅仅一个月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还说他这个人自以为是,感情冷漠,还盛气凌人,此前褚光也谈过一个女朋友,但时间也不长,这些事情都让他感到难受,褚光十分孤独。舍友们反映,褚光这个人太没涵养,与人相处时总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优越感,随时把其他同学贬低得一文不值。
其实褚光并不是那种孤僻和不愿交朋友的人,从内心来讲,他很想交朋友,但同学就是不喜欢他。因为他常常看不惯、瞧不起身边的人,褚光常抱怨现在的大学生思想不成熟,行为举止幼稚,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同学,俨然就是中学生的生活状态。一次上完某专业课回到宿舍,室友们纷纷抱怨这位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枯燥乏味,褚光立刻打断大家说:“学习靠自己,你们这样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当时宿舍里的空气一下子就凝固了,一次去食堂打包,褚光看见炒出来的蔬菜颜色不太好,就大声嚷嚷:“这菜喂猪还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同学正在打这个菜,他们回头狠狠地白了褚光一眼。还有一次,几个宿舍的同学自发组织去游玩,大家在一起商量方案,大多数同学都想去郊外的风景区游玩,偏偏褚光认为风景区没什么好玩的,也没有什么意义,坚持要求一起去附近的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不欢而散。最后,同学们还是去了风景区,但是大家却没有告诉褚光,事后褚光得知,非常生气。褚光很苦闷,自己平时只是爱说真话而已,为什么同学们都不能理解呢?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我宁愿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乍一看,似乎会让人觉得褚光确实挺委屈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褚光自身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你认为褚光的问题在哪里呢?
褚光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他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得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明显的自恋型人格特点。他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却很少去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发生争执时,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认为别人太幼稚、太不成熟。褚光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对事情的思考方向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明显缺乏换位思考。
看了褚光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否也看到了你身边的“褚光”?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他们为人处世都习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经验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认为自己的态度就应该是他人的态度。这必然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自然不会受欢迎。
1.大学生常见的性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指人格的某些特征处于相对而言正常的一种边缘或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是介于人格健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人格缺陷不是人格不是人格障碍,而生活中有人格障碍的人只占极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格不完美或人格缺陷。大学生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人格出现一些偏差也在所难免。比如有的同学语言行为粗俗不堪,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疏离于集体同学之外,与学生身份和学校生活极不协调,他们的人格往往表现为人格缺陷,如果不加重视,不良的人格品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身心疾病,甚至危害社会。因此大学生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找出自己人格中的不良倾向或缺陷,并积极加以调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表现为过分关注自我,不顾及他人利益和思想,从而在行动上和观念上表现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特征和处世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少关心和谅解,绝对不允许他人对自己的利益构成伤害和威胁。在遇到冲突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错都在别人身上,因而他们常常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较不和谐。自我中心更容易出现在那些具有较强自信心、自尊心、优越感、独立感的学生当中。
改变自我中心关键是要学会换个立场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要能够坦然接受批评和建议,容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可以把这句话常记心中并常常运用“也许你是对的”这样的话与人沟通,改变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心理。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帮助我们收获友谊。
(2)自卑
自卑是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状态。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总是放大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尤其是当自己在学习、社交、文体活动方面显露出不足时,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状态中,遭受了一些挫折就自惭形秽,悲观失望,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暗示,是人的自惭自艾、悲观失望、变形自尊的情感体验。
自卑属于人格上的缺陷,它是由不适当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态。自卑的人总是看不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长处,总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都认为自己不行,害怕失败,担心被人耻笑,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做好一件事时,认为是应该的或必须的,而一旦做不好时,则认为是自己无能。总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因而陷入自责、不安、懊悔之中,导致适应不良,不敢与人交往,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敢负责。过强的自卑感还会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由于害怕别人耻笑,于是以过强的自尊获得自我保护,所以表现得敏感脆弱,经不起批评,原因就在于此。
要走出自卑的阴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存在不足就自我否定。在设定目标时,将目标定得小一些,切合实际一些,这样可以多积累成功的愉悦体验,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设置合理的评价参照标准和对象,若总是以最强者为标准,只会感觉差距越来越大,则可能越来越自卑。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理性的比较方式是多与自己做纵向的比较,即与自己的过往去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而不是一味地与他人作横向比较,如果做横向比较,不要只比较单一指标,而要多方面综合因素比较分析,不要总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3)偏激
偏激是一种不良的人格品质,偏激的人格特征在大学生当中是非常普遍的,它在认识、情绪和行为上都有所体现。偏激在认识上的表现是看问题绝对化,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要么都好,要么都坏。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同时又善于思考,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富有怀疑和批评精神,但在认识问题时往往又缺乏客观性,容易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问题,形成逆反心理,导致认识的偏见。偏激在情绪上主要表现为根据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论人论事,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评判标准。例如有的同学,某次考试成绩好了,就以为自己样样都好,表现得洋洋自得,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某一次考试不理想了,就自我否定,消沉到底,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在行为上,偏激表现为行事鲁莽、不顾后果,有些同学认为友谊就是讲义气,听他的朋友说受到“欺负”时,往往不问前因后果,不论对错就站出来帮朋友出头,打架闹事。偏激的人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往往主观武断,意气用事,我行我素,容易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4)虚荣
虚荣心往往与自尊心、自卑感联系在一起,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虚荣心,也没有自卑感,也就不必用虚荣心来表现自尊心。虚荣心是自尊心和自卑感的混合物。虚荣心强的大学生,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虽然自惭形秽,却又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于介意别人的评论与批评,与人交往时总有一种防御心理,不允许有稍微侵犯,经常会想方设法抬高自己的形象,他们捍卫的往往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以致无暇来丰富、壮大真实的自我。
(5)怯懦
怯懦主要表现为缺乏勇气和信心,害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在挫折、困难面前常常知难而退,甚至不战而败。有些大学生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因而特别害怕失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一些大学生怯懦认知的重要原因。
有些大学生由于怯懦,不敢主动开口与人交流,感到难为情或紧张,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甚至不敢向老师提问。胆小被动,过于谨小慎微,过于关注自己,畏惧承担责任,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回避矛盾,躲避失败。但越是这样,越是容易体验到失败感,导致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产生,还会阻碍人际交往,影响个人才能的正常发挥。
(6)狭隘
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中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嫉妒、挑剔、不能容人等,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即日常所说的“气量小”。心胸狭隘往往影响人际关系,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给自己带来烦闷、苦恼,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于人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狭隘人格多见于内向者。
扩展阅读
朱英最近心情非常糟糕,她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向咨询老师反映:“我男朋友说我太依赖他了。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很依赖别人。从小到大,大人们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即使心里有时候不太情愿,我也会按他们的意见去做,爸妈和亲戚朋友都说我很乖。妈妈让我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我都是按她的话做的,我觉得这样很好啊,在家里,妈妈给我安排好了一切,妈妈很放心,我也很开心。在学校里,同学们说什么我也没意见,觉得听大家的就好,我乐于当听众,上课、吃饭,不论做什么事,我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我在一起了,宿舍的同学都交了男朋友,她们每天都说要和男朋友在一起,我只有一个人去上课去吃饭,我很不开心。后来我也交了男朋友,对我来说真是太好了,每天都可以让他陪着我,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去找他,见不到他的时候,我就不停给他发信息,或者让他和我视频。可是他却说我读大学了还像个小孩,没过多久他就开始不回我信息了,也不接我电话,我去找他,他总说有事情,还说我太依赖他了,嫌我烦人。我真的很烦人吗?”
2.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www.xing528.com)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是相互转化的,有严重人格障碍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是: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2)冲动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为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特点如下: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行为爆发难以自控;不能控制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争吵、发生冲突,尤其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指责时;情绪反复无常,不可预测,易爆发愤怒和暴力行为;做事无计划,缺乏预见性和坚持性;人际关系强烈而不稳定,几乎没有持久的友人;有时有自伤行为。
(3)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如下: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常有不安全感,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很容易悔恨和内疚;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
(4)自恋型人格障碍
过分自恋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易变化,待人处事容易感情用事。这种人格障碍,往往缺乏同情心,感情肤浅,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自我评价不切实际,爱听表扬,忌讳批评,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认为自己应该享受他人没有的特权;过分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引人注意;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高度的幻想性。自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因为自幼受到过度的宠爱,天赋较高,对自己极有信心,以为自己战无不胜,他们会不停谈论自己的功绩和杰出的品格,期望得到别人的爱慕和忠诚,以确定对自我的评估,而这种夸大的自我评估,最终导致他们生活在虚幻的完美世界里,或因无法面对现实而心理崩溃。
(5)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法应付。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之中,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因为担心自己言行不恰当被人讥笑讽刺,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常常躲在角落里沉默寡言。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可能终于下定决心,却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精力不足。
(6)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格障碍,他们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能够找到一个依靠,时刻得到他人对自己的温情就能够心满意足。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们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自己有所作为或产生个人爱好。
(7)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总是渴望得到领导、长辈、同学或同事的表扬和敬佩,爱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关甚远,总是过于夸张。
(8)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爆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有以下特点: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责或罪恶感;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产生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9)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其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公众的利益,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等行为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后,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羞耻之心,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对人冷酷、粗暴、不诚实;有时挑起事端,斗殴、攻击他人;不会吸取教训,即使惩罚也难以让其悔改;智力水平一般正常,还有一部分人甚至表现得有见识、有才能,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但危害性极大。
注意人格障碍的论断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能做出,不能仅根据个人行为就判断此人有病。同样,人格障碍的治疗也需要专业的机构来进行。
案例简析
某大学,19岁的女研究生徐某在宿舍里,将汽油浇到自己身上,平静地用打火机将自己点燃……
当人们在追寻徐某成长轨迹时发现:这位出生在苏北某偏僻小镇的女孩,天资聪颖,同为教师的父母很早就开始启迪早慧的她,在她13岁时,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著名高校生物系 ,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年少的她被笼罩在绚丽耀眼的光环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
大学期间,徐某凭着自己的聪慧,学习轻松、成绩优异。这让她既自信又自负,在校园获“天才少女”的美名。学习成绩的优异掩盖了她人格的不成熟,但其心理年龄的成长与学业的成绩并不同步,同学都因为她年龄小而宽容她,使她心理成熟的脚步并没有因为进入大学而加速,反而迟滞了。可以想象出一个13岁的女孩,心智发展水平很难使她融入周围群体中,徐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计划用钱,更不会与人相处。面对这样不谙世事的小娃娃,同宿舍的姐姐们给予了她许多呵护和关爱,大学四年,她的衣服都是由宿舍的同学代洗,凌乱的床铺和书桌也大多是同学们默默地帮她整理。生活中她同样表现出人格的不成熟,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是她喜爱的角色,有一天,她在图书馆看书,管理员说自己不喜欢小燕子,她听见后大发脾气,不许对方讲小燕子的坏话,与管理员争得面红耳赤。
17岁的徐某由于成绩优异,免试成为研究生,早已习惯众星捧月的她,在读研后,开始感到孤独寂寞。入学后,学校对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她的成绩竟然不在前列,不久,她又感到另一种压力,班里的许多同学都有电脑,于是她开始向家里要钱。对于女儿的要求,徐父尽力满足,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便写信批评她不该乱花钱。
后来徐某偶然结识了刑满释放的王某,王某带她出入高档娱乐场所,送她价格不菲的礼物,徐某很快坠入爱河。几个月后,王某因犯罪再次被捕,徐某得知消息,匆匆赶到公安局,不问案情,见到办案人员就双膝跪地,大声哭诉:“他不会杀人的,我可以保证,求求你们放了他吧!”任凭办案人员如何劝说,她也不肯离开,最后,办案人员只好通知学校派人将她领回。回到宿舍,徐某整日不吃不喝,使劲哭闹,但当得知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时,徐某竟出奇的平静。第二天,她照常去教室上课,像往常那样与同班同学主动地打招呼,一直为她担心的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暗暗庆幸她总算走出误区。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们可以看出,徐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缺憾,特别是当她过早进入大学后,她的生理和心理年龄与周围的同学差距明显,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尚未成熟。从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在学习方面的突出成绩使她的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周围人对她包容、支持、赞美的态度也造成了她孤傲、唯我独尊的性格特征与认知狭隘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她对挫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旦遭遇挫折便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当她成为研究生后,她的优越感逐渐减弱,没有了鲜花和掌声的生活,空虚感油然而生。然而此时意外出现的王某,填补了她心灵的空虚,沉溺于爱情之中的徐某无暇顾及自己的学业和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爱情作为她自我中心的最后希望,但当她发现爱上的是一个魔鬼时,她不能接受这双重的打击,以至于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