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疾病及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疾病及应对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焦虑患者多有胆小、羞怯、过分敏感、忧心忡忡等人格特点,常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终日惶恐、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容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或自身躯体不适,多伴有失眠多梦、胃肠不适、性欲缺乏、焦虑症是大学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心理疾病及应对

1.焦虑症

焦虑定是一种以持久性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呈急性发作或慢性持续状态,急性焦虑的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紧张恐惧或出现濒死感。检查可见心跳加快,呼吸窘迫、震颤,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可反复发作。慢性焦虑患者多有胆小、羞怯、过分敏感、忧心忡忡等人格特点,常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终日惶恐、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容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或自身躯体不适,多伴有失眠多梦、胃肠不适、性欲缺乏、焦虑症是大学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1)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持续在六个月以上

具体症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②植物性神经反应过强。患者会表现出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视为焦虑症;

③过分机警和担心。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整天提心吊胆,缺乏安全感。

(2)焦虑症的三种自我预防方法

①自我放松,即自己要让自己在行为方面更加的灵活,轻松和有自信,你可以坐着不动,闭着眼睛给自己下达一些指令,让自己的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身体放松,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要知足常乐

②时常反省,即很多的人在自己受到了打击的时候,将自己的体验和欲望都放到自己的无意识中去,这样感觉可以摆脱不开心的体验,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绪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藏起来了,时间长了就可能触发焦虑症,而且这个时候,病人往往不会知道原因,只能感觉到痛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苦倾诉出来,这样焦虑症的现象就可以消失了,如果焦虑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有一堆,十分的痛苦,这样就可以自我转移注意力了,比如参加各种活动,各种劳动,来转换思维的对象。

③自我松弛,即将自己在紧张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在自己的心理状态稍好的时候,可以去想象种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危险情景出现,并且重复出现,直到在任何的危险场景中,整个的过程都不再焦虑,这时候就是终止了。这样可以减轻负担,让自己的身心健康

2.抑郁症

抑症又称忧郁症,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由于比较普遍,因此常称为“心灵感冒”。指情绪显著而持久(发作需持续至少两周)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忧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早治疗,一般治疗效果都很好,复发率也很低。

(1)抑郁症的三个主要表现

①情绪低落。患者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终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兴趣索然,即使听到令人愉快的消息,大多出不会因此而高兴起来,对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丧失信心,常有自责自罪观念,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以夸大,罗列种种罪名自我谴责,严重时出现消极观念,甚至有自杀企图,抑郁情绪常在早上加重,下午或晚间减轻。

②思维缓慢。患者自觉脑子迟钝、思维联想困难、犹豫,有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③活动减少、迟缓。病人整个精神活动呈现显著的普遍抑制,有明显的疲劳、虚弱、无力、身体不适。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知道应该做,但感到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因此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减少,严重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如吃、喝都不顾,需要有人催促。少数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呈木僵状态

(2)抑郁症的自我预防非常重要

抑郁症的治疗必须借助专业的手段和程序,患者本人很难通过自我调节的方法摆脱抑郁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抑郁症面前束手无策,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主动掌握一些方法来避免或减轻抑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①注意睡眠、饮食运动。失眠是情绪低落的一种很普遍的后果,反过来它又能引发抑郁症。在抑郁症发作期间,你很难对失眠采取什么直接的对策,因为你需要集中精力对付抑郁症,因此在情绪较好的时候,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②对酒精饮料也要特别注意。对易发抑郁症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酒精能暂时使你逃避问题和烦恼,然而由酒精而激发的那点轻松感和自信是很肤浅的,问题仍然潜伏在表面之下,在暗中蔓延滋生,最终必将爆发出来,带来更深的抑郁,而且将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难以对付。

③过度的节食会使人心情烦躁、抑郁、疲倦和虚弱。现代社会,女性普遍希望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得以保持,往往是通过过度控制饮食来实现。如果把自尊心与体形外貌乃至节食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会导致抑郁的发生。

3.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1)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其中,每一类又细分为多种,这些症状可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兼而有之。

①强迫观念: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不需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②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往往是作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如强迫检查门是否锁好,强迫清洗自己的手等。

(2)强迫症的自我预防

对强迫症这一病症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对自己提出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这对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②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③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www.xing528.com)

4.恐惧症

恐惧症或恐怖症,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患者明知没有必要恐惧,但仍不能防止恐惧感发作,恐惧感发作时往往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恐惧症和普通的恐惧情绪是不一样的,人的恐惧情绪如害怕毒蛇、猛虎等,这些多数人皆惧之,这种恐惧不应算恐惧症,需将这些正常的恐惧情绪与真正的恐惧症相区别。如不加以区别,恐惧症的诊断势必扩大化。因此处境是否具有危险性、症状的严重性及有无回避行为是鉴别的要点。

(1)恐惧症的症状表现分类

恐惧症的症状表现有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考试恐惧症等。这些恐惧症症状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对一种或几事物恐惧至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焦虑、紧张、发抖、心悸等症状。

(2)社交恐惧症的自我预防

社交恐惧症主要是由一种“怕”的心理引起的,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等,往往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社交恐惧症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治社交恐惧症,要从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不愿多活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社交上不如别人,并不是什么都不如别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不习惯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树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只有这样,在心理上才能战胜消极,在待人接物中,才能变得主动、显得落落大方。

防治社交恐惧症还要注意社交的形式,如社交前可带着明确的社交内容参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体社交内容,就可以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事物上,不至于过分紧张。

5.网络游戏障碍

网络游戏障碍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新事物,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使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明显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游戏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其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过度沉溺于游戏

主要表现为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因为游戏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2)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当网络游戏被停止后出现戒断反应,通常被描述为烦躁、焦虑或悲伤,但无药物戒断躯体特征。

(3)其他特征

对网络游戏产生耐受性,需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参与网络游戏;对参与网络游戏难以自控;除网络游戏之外,对先前的爱好和娱乐失去兴趣;尽管存在心理社会问题,但仍继续过度参加网络游戏;就玩网络游戏的情况欺骗家人,心理咨询师或他人;通过网络游戏逃避或缓解负性心境(如无助感、内疚、焦虑)。参与网络游戏,导致损害或失去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和职业机会,还有些情况会伴随躯体症状,如患上腕管综合征(因为过度使用键盘,手部反复运动引发的关节和手腕疼痛),头部,背部和颈部疼痛,眼睛干涩和视觉模糊。

6.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进食障碍由于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是消瘦、便秘、呕吐、闭经营养不良消化道内分泌等方面的症状,因此,这类病人起初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中医科等,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

进食障碍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者共同的表现是恐惧发胖,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是体重过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体重多是正常,甚至是偏高。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高度限制性的进食模式,可导致渐进性饥饿。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经常会有如下行为:

①放弃所有的甜食和零食,从饮食中去掉脂肪和肉类,并开始把食物切成小块;

②私下用餐或拒绝与家人,朋友一起用餐;

③穿着宽松,笨重的衣服来掩饰体重的下降;

④痴迷于计算热量;

⑤反复称量体重;

⑥即使很瘦,还经常声称自己是“胖子”;

⑦过量锻炼;

⑧有催吐行为;

⑨变得抑郁或易怒;

⑩体重快速下降。

注意:心理检测不能代替医生诊断,若有此方面的困惑,请到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进行专业的医疗诊断。

扩展阅读

得了精神疾病该怎么办?

得了精神疾病该怎么办?哪些是正确的做法?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精神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如果被医生诊断为精神疾病,需要做的是:以精神科医生的诊断为主,遵医嘱服药,坚持服药,不要私自停药或者断药。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做出,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不可以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一位来访者有精神障碍,必须转介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有的同学得知自己有精神障碍,非常不悉意去医院,同时也不想服药,坚持要做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咨询不能治疗精神障碍,有资质的医院的治疗才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