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离开熟悉的家乡和学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存在的适应问题比较多,反映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就比较突出。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最重要的或唯一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可等进入大学之后,发现事实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还有一些同学是调剂到这个学校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凸显出来了,对学校的不满和失落比较多。所以,适应问题几乎是每一个同学都必须面对的,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心理异常。
1.心理异常的三个等级
(1)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也称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是轻微的心理异常,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一般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它的出现常常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学习压力大、晋升失败、被批评、恋爱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劳累、身体疾病等)等因素有关。
一般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常有的体验。
③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类型,是从狭义上讲的(广义的心理障碍也就是心理异常),也称为心理失常,是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属于心理病理学的范畴。与偶发性和暂时性的一般心理问题有质的区别,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特异性,与一定的情景无必然的联系,即心理障碍并非由一定的情景直接诱发。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包括: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报正常。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面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接受心理医生的指导。
(3)心理疾病(www.xing528.com)
心理疾病是由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心理疾病可分为轻性心理疾病和重性心理疾病。轻性心理疾病是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一般是指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通常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其中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变异。重性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心理异常,一般是指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通常自知力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其中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功能性精神病。
心理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四个: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黏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导致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一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③损害大。处于此状态的人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其内心的真实体验。
④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2.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地带”
人的心理健康并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很长的“灰色地带”。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灰色地带,只有少部分的人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心理健康地带如图1-1所示。
图1-1 心理健康地带
处在不同心理健康地带的人所需要的心理服务是不同的,纯白色的心理无须心理服务,浅灰色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深灰色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而黑色心理地带人群需要精神科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