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验灌浆效果测试与跟踪|研究结果

试验灌浆效果测试与跟踪|研究结果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灌浆效果检测与试验同步,试验全过程跟踪检测。右岸三试区和左岸四试区灌后Ⅲ2类岩体所作的承压板法的水平变模值分别为6.57GPa和7.75GPa,分别低于设计要求的变模值的18%和3%;左岸四试区灌后Ⅲ2类岩体的垂直变形模量为6.26GPa,低于设计要求值的22%。

灌浆效果检测与试验同步,试验全过程跟踪检测。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测试,包括钻取岩芯、开挖竖井及平硐检查、孔内压水试验(五点法压水试验、疲劳压水试验、破坏性压水试验)、声波测试、孔弹以及现场变形试验和大剪试验、室内强度试验等。

灌浆区的岩体通过灌浆以后,其物理性状、力学性质明显改善,透水性大大降低,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1)灌浆成果统计分析表明,各次序孔的单位注灰量随灌浆次序的增进而显著递减,前序孔的灌浆是有效的;随着灌浆次序的递增,各岩体结构(面)的平均单位注灰量亦呈明显递减变化,说明层间、层内错动带及其影响带是主要的吸浆结构面,参见表3。检查孔岩芯、开挖竖井和支洞的检查结果亦表明,两试区岩体可灌性均好;裂隙中水泥结石充填率高;水泥结石的主体呈青灰色,微密、较坚硬。

表3 岩体结构(面)所在灌浆段平均单位注灰量统计表

(2)右岸三试区和左岸四试区灌后Ⅲ1类岩体的波速值分别为5181m/s和5482m/s,分别略低于设计要求的波速值(Vp≥5500m/s)的5.80%和0.33%,但较灌浆前分别提高了5.3%和4.2%;灌后Ⅲ2类岩体的波速值分别为5235m/s和5498m/s,分别较灌浆前提高了4.6%和7.7%,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波速值(Vp=4000~5200m/s)。(www.xing528.com)

(3)右岸三试区和左岸四试区灌后Ⅲ1类岩体的钻孔变模值分别为11.21GPa和12.6GPa,较灌前分别提高了27%和56%,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变模值(E0=11~13GPa);灌后Ⅲ2类岩体的钻孔变模值分别为7.39GPa和10.3GPa,较灌前分别提高了20%和110%,前者略低于设计要求的变模值(E0=8~10GPa)的7.63%,后者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变模值。

(4)右岸三试区和左岸四试区灌后Ⅲ2类岩体所作的承压板法的水平变模值分别为6.57GPa和7.75GPa,分别低于设计要求的变模值(E0=8~10GPa)的18%和3%;左岸四试区灌后Ⅲ2类岩体的垂直变形模量为6.26GPa,低于设计要求值的22%。

(5)两试区灌后Ⅲ1类岩体和Ⅲ2类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分别为0.67~0.75和0.68~0.75,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指标(Ⅲ1类岩体的完整性系数为0.45~0.65;Ⅲ2类岩体的完整性系数为0.35~0.45)。

(6)右岸三试区和左岸四试区灌前岩体的平均透水率分别为18.23Lu和40.30Lu,经过灌浆处理以后,岩体的平均透水率分别降为0.75Lu和0.60Lu,最大值分别为1.80Lu和2.87Lu,均小于设计要求的3Lu;疲劳压水试验表明岩体在1.5倍的设计水头(3.5MPa)下的透水率稳定在0.94~1.21Lu;破坏压水试验表明岩体在破坏压力下所对应的透水率为0.81~2.70Lu。岩体的透水率达到了设计要求的透水率(q≤3Lu),而且岩体变形呈现弹性变形,抗渗透稳定性、抗渗透破坏能力和耐久性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