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是国家重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备受关注,幼儿园及中小学是培养教育他们,使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场所。所以,在幼儿园及中小学的所属绿地生态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安全舒适的环境。
幼儿园的开阔草坪中可开辟一块1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设置儿童游戏器械,为保护儿童免于跌伤,场地的地面可选用塑胶材料铺砌。为阻挡风沙、烟尘及噪声,应在沿周边的地方种植高大乔木及灌木形成隔离带。庭院之中应以大乔木为主,形成比较开阔的空间。为使儿童有充足的室外活动空间,可在房前屋后、边角地带点缀开花灌木,这样做到冬天可晒太阳,夏季又可遮阴玩耍,又有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色。幼儿园中的公共活动场地是儿童游戏活动场,是幼儿园重点绿化区。该区绿化应根据场地的大小,结合各种游戏活动器械的布置,适当设置小亭、花架、涉水池、沙坑。在活动器械附近,以种植遮阴的落叶乔木为主,角隅处适当点缀花灌木,场地应开阔通畅,不能影响儿童活动。
幼儿园绿地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选择形态优美、色彩鲜艳、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的植物,禁用有飞絮、毒、刺及能引起过敏的植物,如垂柳、夹竹桃、黄刺玫、漆树等。同时,幼儿园建筑周围应注意通风采光,5米内不能栽植高大乔木。
中小学用地分为建筑用地、体育场地和自然科学实验用地。中小学建筑用地绿地,往往沿道路广场、建筑周边和围墙边呈条带状分布,以建筑为主体。绿地设计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如通风、采光、遮阴、交通集散,又要考虑建筑物的体量、色彩等。大门出入口、建筑门厅及庭院,是校园绿化的重点,应结合建筑、广场及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布置,注意色彩层次的对比变化,配置四季花木、建花坛、铺草坪、植绿篱等衬托大门及建筑物入口空间和正立面景观,丰富校园景色,构筑校园文化;建筑物前后作低矮的基础栽植,内部种植高大乔木,设置乒乓球台、阅报栏等文体设施,供学生课余活动之用;校园道路的绿地以遮阴为主,构建乔、灌、草植物生态复层结构。
体育场周围种植高大遮阴落叶乔木,少种植花灌木。地面铺草坪(除跑道外),尽量不铺设硬质材料。运动场地要留出较大空地供活动之用,空间要通透、开阔,保证学生的安全和体育比赛的进行。
中小学绿化需构建与教育相结合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绿化树种的选择同幼儿园遵循安全原则,同时,要兼顾选择具有科普教育的树种,树木应挂牌,标明树种名称,便于学生识别和学习。学校周围沿围墙植绿篱或乔灌木林带,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避免相互干扰。
中小学校绿化在植物材料选择上,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其中应该有不同体形、不同生态习性、不同种类与品种的乔灌木、绿篱、攀缘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便于扩大学生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并使校园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中、小学校种植的树木,应该选择适应性强,容易管理的树种,也不宜选用刺多、有臭味、有毒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树种。
(二)商业、服务中心生态规划设计(www.xing528.com)
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中心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就近购物、理发、洗衣、储蓄等。这里是居民时刻都要进出的地方。因此,生态规划设计可考虑以规则式为主,留出足够的活动场地,便于居民来往、停留、等候等。
场地上可以设置一些简洁耐用的座凳、果皮箱等设施。商业、服务中心所属绿地的绿化种植要精心规划设计,使其与环境、建筑协调一致,使功能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呈现出较好的景观效果。要特别注意植物的形态、色彩,要和街道环境相结合。
绿化、树种应以冠大荫浓、挺拔雄伟的乔木和无刺、无异味,花艳、花期长的花灌木为主,如选用槐树、悬铃木、枫树等作行列式栽植,花木以修剪整齐的绿篱、花篱为主。花盆的形式应逐步提高艺术造型,如高脚的玻璃钢材料、陶瓷材料等容器,甚至具有艺术造型的小品,逐步改变目前直接用泥盆摆放的简陋现状。此外,需考虑遮阴与日照的要求,在休息空间应采用高大的落叶乔木,夏季茂盛的树冠可遮阴,冬季树叶脱落,又有充足的光照,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
(三)医疗卫生场所生态规划设计
医疗卫生用地包括医院、门诊等,生态规划设计中注重使半开敞的空间与自然环境(植物、地形、水面)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隔离条件。医疗卫生场所所属绿地应阳光充足,环境优美,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并设置供人休息的座椅。道路设计中采用无障碍设施,以方便病员休息、散步。同时,医院用地应加强环境保护,利用绿化等措施防止噪声及空气污染,以形成安静、和谐的气氛,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该用地内树种宜选用树冠大、遮阴效果好、病虫害少的乔木及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
[1]简·卢布琴科.可持续生物圈倡议:生态的研究议程[J].生态,1991(72):371-412.
[2]赵玉涛,余新晓,关文彬,等.景观异质性研究评述[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96-500.
[3]蔡博峰,于蝾.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5(5):2279-2287.富伟,刘世粱,崔保山,等.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2(11):6174-6182.柳长顺,齐实.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的探讨——以山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60-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