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要合理确定各类植物的比例,除了应达到一些表面的指数指标如绿地率、物种多样性等标准之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居住区绿地中的植物群落首先应具有观赏性,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文化生活的环境;其次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性,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削减噪声、防风防尘、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活环境;然后是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和布局合理性
在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各项绿地的类型和方位,合理布置不同类型的绿地,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尽量创造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比如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生态复层型植物群落等。
(三)景观体现文化艺术内涵
居住区环境具有人类文化艺术的属性。因此,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不能忽略其与文化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居住区绿地是不会被接受的。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大环境,运用植物造景本身的特色,力争赋予居住区各类绿地的植物景观以文化艺术内涵。(www.xing528.com)
根据对城市居住区常用绿化植物的综合评价、分级及对现状树种普查的综合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相关配置模式进行筛选、构建。
①筛选出适合城市居住区绿地最常用的10~20种园林植物。
②归纳总结出各类绿地的基本配置模式。
③综合考虑植物配置模式的群落结构、观赏特性、观赏时序和生态绿量等因素。
结合城市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经验,构建适合城市居住区、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分发挥居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