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下的城市建设策略-静水景观设计要素与原则

生态环境下的城市建设策略-静水景观设计要素与原则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静水景观可利用优势明显,资源的利用与分配成为有效使用景观功能、保持水域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问题。人工静水景观围岸与池底设计人工静水景观主要指池体由人为的方式修筑,水源为人工引入形成的景观形式,岸线关系均由人为控制,其形成效果取决于水景的围岸与池底。

生态环境下的城市建设策略-静水景观设计要素与原则

(一)静水景观设计要素

1.静水景观的功能

静水景观由洼地集水而成,有地壳变化隔海成湖的,有自然雨水和小型河流汇集而成的,以及地下水外涌和人工引水蓄存等,由此形成常见的湖泊池塘、水库、水田、水洼,这些不同规模、容量的水体对不同地域、地块的景观系统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并非所有的静水景观都具有持久性,其中有部分是短暂的,随季节产生也因季节变化而消失。决定水景持续的条件主要来自于景观水源的进水方式和补给量、水体大小和容量多少、环境气候和地质结构,以及对水资源的应用量。静水景观的水量多少直接影响水域环境的生态状况和景观功能。由于静水景观可利用优势明显,资源的利用与分配成为有效使用景观功能、保持水域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问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将景观功能所涉及的产业作用进行科学的疏理,剥离易造成生态系统障碍的自然危害和人为因素,形成符合水域环境条件,利于生态健康发展和景观服务功能的产业链,使静水景观更好地作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2.静水景观的类型

静水景观从应用功能的角度上可以从水的蓄存和汇集形式,由于其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所形成的景观现象的种类相对繁多。从景观水体形成上分为自然静水景观和人工静水景观两类;从景观功能上分类有:养殖业景观(渔业养殖和水禽养殖)、农业静水景观(水田、种植水塘)、工业静水景观(工业用水蓄存和污水处理)、区域供水蓄存景观(水库)、天然湖泊旅游景观、运动与活动景观(游泳池、儿童戏水池)、城市环境小型观赏静水景观等;从景观形态上分为自然形与规则形。

3.静水景观的设计形式

(1)下沉式

下沉式指在丘陵地带选择低洼地形进行局部围合,或在平原地区进行局部开挖使地面下沉,形成蓄容空间,并根据场地条件和景观作用,控制水域范围、水位。水面低于地面以俯视的方式观看,影印关系清晰,可获得较为完整的水面观赏效果,因而成为城市和乡村水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

(2)地台式

地台式指水景的蓄容空间修筑于地面又高于地面,其景观作用主要是益于城市环境造景观赏。它分高台式、低台式和多台式三种。地台式水景观的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其突出于地面使其在环境中具有很重要的配套使用功能和观景价值,往往被作为场所中的主体景观。地台式水景常常与其他水景形式结合运用,形成动与静、虚与实相互作用的景观主体。

(3)镶入式

镶入式水景是将水的景观作用由外环境引入建筑内部,或者穿过建筑空间形成水榭,成为室内外环境相互沟通的纽带,使水体对环境的生态作用、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作用和气温的平衡作用有效地发挥于室内空间,同时增加了室内的亲水活动,如游泳、儿童嬉水、观赏养殖、垂钓等。

(4)溢满式

溢满式水景是下沉式和地台式水景的形式延伸,水池的水面与边缘或地面齐平,可随造型需要与跌水景观结合,使水溢满后顺池壁缓流。溢满式水景追求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观状态,体量规模通常较小,但水景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增强近水、亲水活动的感觉

(5)多功能式

多功能式水景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造景形式,水体规模相对较大,以适应多功能需要。在农耕时代水池是集观景、消防、饲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活设施。而在今天的城市、乡村的生活环境中依然广泛沿用了这种形式,只是景观功能更为丰富:将水池的观赏功能与游泳池、溜冰场,养殖水生植物动物等结合,建立如立体农业景观、园林人工湖景观和水景游乐景观等,增强景观作用和生产作用。

(二)静水景观设计原则

1.水岸线

(1)自然静水景观岸线设计

岸线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地硬化成人工堤岸;隔绝式硬化虽统一了岸线的视觉关系,但却阻隔了水与岸畔的系统关系,以及水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因此,对于大型自然湖泊和水库的岸线景观设计应根据水岸地形、地质、防汛要求,景观功能的具体利用方式、景观风格、植被生长状况等条件,进行针对性处理,从整体区域景观的层面去分析发展优势、不良隐患和易造成环境疾病的可能因素,分区域、段落采取加固保护,建立水与岸的系统连接,合理地设置近水设施和滨水观景道路。岸线修筑应建于通常水位以下,根据水下土质结构用碎石或混凝土作垫层,避免腐蚀、渗漏而造成水岸塌陷,表层则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方法,丰富环境气温寒冷、易结冰的客观因素。

(2)人工静水景观围岸与池底设计

人工静水景观主要指池体由人为的方式修筑,水源为人工引入形成的景观形式,岸线关系均由人为控制,其形成效果取决于水景的围岸与池底。由于人工静水景观具有规模较小、水体自洁性较差、水质易受污染、水的渗透性强等特点,因此,无论是下沉式或地台式水景建造都应根据景观的功能作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围岸与池底在设计时不仅要解决功能性、安全性问题,同时要注重形式效果,无论是乡村的农业、渔业景观还是城市的园林、广场、泳池等,都应满足功能的特殊造型要求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视觉形式要求。围岸与池底的景观效果取决于水景形成的方式和水的透明度。

2.修筑景观

设计中可根据水域条件适当修筑景观,如堆砌湖心岛,延伸岸线形成半岛,修筑观景风雨桥、水榭、湖中亭、涉水栈道、游船码头等滨水景观,使水域环境具有丰富的景观功能。修筑景观因涉及湖底、水体、岸畔等因素,需考虑因湖底基础加固、水位落差形成的景观效果以及岸畔景观连接关系,避免造成形影单调、破坏整体的负面作用。(www.xing528.com)

3.安全与环保

(1)自然静水景观安全与环保

景观利用必须尊崇环境条件,合理的、有限定性的利用是对环境发展最有益的设计方式,采用限制资源利用量、人流进入量、产业进入量等方式,以减轻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对于游客相对集中的水域环境,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和污染隐患,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环境保护方面,设计应规划和控制业态规模,集中设置商业区和其他产业区域,以便集中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严格控制水域内的网箱养殖作业,避免水中微生物过多形成负养,使水质受到破坏;在人群密集区和主要观景交通道路旁设置分类垃圾桶,减少环境污染

(2)人工静水景观安全与环保

①水深、水量控制

水深控制在500~1000毫米范围内,水量根据水深范围的保有量和更换频率加以控制,节约资源。

②利用障碍

路旁、广场的下沉式景观应有高出地面的围沿或护栏,形成障碍提示,围沿高度不低于200毫米,避免行人误入,同时阻挡部分尘土对池水污染、环境污染。

③设置篦栏

人流相对集中的观景区域,需在排水口和水景旁设置篦栏,分离池内排水和环境积水,保障水质清洁。

④控制动植物数量

观赏养殖类景观应根据水体规模进行水生动物的投放和植物的种植。因池水不易频繁更换,当繁殖量超过正常范围时需及时减量,避免供养不足造成动植物大量死亡,引起水质、环境、空气污染

⑤注意儿童安全

城市静水景观由于具有亲水、近水的魅力,常吸引儿童进入池中玩耍,对于涉水的景观水深应控制在200~500毫米范围内,池底表面需采用防滑材料,岸沿需处理成弧形,避免儿童跌倒碰伤。

4.城市静水景观与环境

(1)水景形式应符合当代视觉审美需要,符合现代城市环境的风格。

(2)水景的体量应与场地协调,并具有相应的比例关系。

(3)灵活运用不同形态的景观物象配景,以形成更具创新性的景观形式。

(4)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功能需要,限制水深在500~1000毫米为宜,使水生植物得以更好地生长,并保障安全。

(5)寒冷地区的地台式水景蓄水量应减少,水面须低于地面,以免结冰膨胀,破坏围岸。

(6)水池池底表面可配各色面砖或拼砌多样的图案,使水景色彩更加悦目。

(7)小型水景可用玻璃纤维、混凝土、压克力等耐腐、防渗材料铸造,形成小型水景容器,放置于地面、水中,并注水构成地台式、下沉式或池中池等小型整体景观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