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内外动力源以及各种作用因素在对生态城市建设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只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源的共同、协调作用,人类的生态城市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内在动力源和外在动力源对生态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对其影响也不同,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初期,人们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非常迫切,热情相当的高涨,内在动力源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而政府的政策力将是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外在动力,是具有决定性的。因此,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概括。
生态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模型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同主体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对于政府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政府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当前在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的现实面前,城市建设的压力相当大,转型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是非常迫切的,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为政府职能转变、考评体系的建设、工作作风转变、公共职能完善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政府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愿望非常的强烈;对于组织来讲,各类企业、各级中介组织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生态效益、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其追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得到满足,同时生态城市良好的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对于居民来讲,建设生态城市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各主体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创造出积极的动力与激情。
第二,在AP、PP、DP、SA、SP五个外在动力机制因素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力,另一类是拉力,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生态城市建设就会实现,其中:
成果吸引力是一种典型的拉力作用,是生态城市建设最直接、最明显的诱因,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模板,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之一。成果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的生态城市建设节省了时间,避免了走弯路,同时为生态城市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约束力SA起着推力的作用,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使得城市建设必须改变原有的模式,探索和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否则,城市建设进入恶性循环,对企业来讲生产成本、环境成本不断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居民来讲,无法生存环境;对政府来讲,无法向上和向下交代。而生态城市的建设一方面,要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的现状;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要培养成本意识,强调成本。(www.xing528.com)
支撑力SP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催化剂、加速器,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总是围绕着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总是在发现并创造适合它应用的需求,不断产生的新需求也总是能在不久之后找到技术支撑,技术和需求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总是居于活跃的领导地位。
政策力PP作用主要是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正向激励就是政府运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物价补贴、财政贴息等财政金融政策,引导建设主体走生态化道路;负向激励就是政府对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采取征税等手段将环境污染导致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鼓励生态化的经营与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开拓,人们主动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将越来越强烈,在行动上就会得到体现,客观上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
第三,在不同时期这些动力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也不相同,比如,现阶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依然不明显,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增强但依然不够,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行政力、政策力的推动及激励作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必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模型的内在要求,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内外两方面调动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其建设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