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与门德尔松之间相差了两个世纪,一个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人,一个是浪漫时期的德国人,生活方式和内容完全不同,把他们放进同一讲中只是因为他们对小提琴音乐的贡献。他们都曾留下了传世的小提琴协奏曲,例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和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曲水流觞,维瓦尔第构建了小提琴音乐的早期辉煌,建立了协奏曲的典范,而历史的河流蜿蜒地把这杯美酒送到了门德尔松的手里,他一饮而尽,化作了19世纪浪漫协奏曲的气象万千。
维瓦尔第(1678—1741)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专业小提琴手。他自小在教堂的环境下长大,接受了来自父亲的双重教育:既培养他当神父,又培养他当音乐家。25岁时,因为出色的音乐天赋,维瓦尔第被任命为皮耶塔教堂牧师,同时在该教堂属下的音乐院工作。1704—1740年,他在皮耶塔音乐院工作,担任该院的指挥、作曲家、教师和音乐总乐长。由于他长着红色的头发和胡须,人们都称他“红发牧师”。
维瓦尔第工作的皮耶塔音乐院是18世纪那不勒斯和威尼斯许多同类学院中的一所,学院的目的是收留孤儿和私生女,音乐是学院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该学院有个全女子管弦乐团,维瓦尔第不仅要负责乐团所有的弦乐器教学工作,还要负责为乐队收集和保管各种弦乐器,并为乐团每次演出创作新曲目和排练。女子管弦乐团被公认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管弦乐团之一,每周都有演出。一位旅行者描述了他看到的这个不寻常的、几乎全是由十来岁的女孩子所组成的合唱团和管弦乐团:一个个年轻漂亮的修女们穿着白色的拖地长裙,梳着天使的发髻,头戴一束石榴花,演奏小提琴、长笛、大提琴、巴松管……每次音乐会大约有40名女孩子参加,演出的区域在教堂的上方,声音自上而下飘来,犹如上帝的声音。音乐会演出效果空前,人们奔走相告,引来欧洲大批“追星族”从四面八方坐船前来一睹为快。
维瓦尔第
门德尔松
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之多,甚至在那个多产的时代都是令人惊讶的,共作有协奏曲450首左右,歌剧49部,还有奏鸣曲和合唱作品,一些器乐作品,如古序曲,有点儿类似小型的交响曲,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交响曲的前身。最著名的是他50岁时完成的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12首协奏曲,其中最前面的四首,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标题,合起来命名为《四季》。
协奏,意味着对比和竞争。独奏协奏曲就是独奏乐器与乐队的竞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就是一首小提琴与乐队合作的音乐作品。
《四季》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之一,全世界共有6 000多个录音版本,版本数量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国内播放最多的版本大概是由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卡拉扬指挥、安娜·索菲·穆特担任小提琴独奏的版本,该版本也许是演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最庞大的乐队编制,在音响效果上是经过了现代审美改良的。在三百多年前的巴洛克时期,人们的感情世界在情绪表达上远没有这么奔放,音色也没有这么厚重。在此,需要做两点说明:
首先,巴洛克时期乐队的编制较小。协奏曲在意大利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作为基础改进而来。科雷利是对巴洛克时期器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的三重奏鸣曲乐队不过四至五个人。巴洛克时期乐器的种类也没有现代乐器这么丰富,只有古小提琴、大提琴、古小号、羽管键琴、管风琴等。1800年之前,大部分音乐都是应约而写,主要为教堂或宫廷古堡的特别需求而作,乐队的编制大小还得跟教堂和宫廷的财力匹配。维瓦尔第某种程度上说是幸运的,他有近40年的时间服务于皮耶塔音乐院的女子管弦乐团,由于乐团成员都是学生,所以排练工作持续而稳定,也便于他将管弦乐改革的设想融进他每周必须进行的创作和排练试验当中,且不必受编制限制。即便如此,维瓦尔第的乐队不过十二三人。
其次,巴洛克时期古乐器的形状和性能都有别于现代乐器。三百多年前的意大利人拉的小提琴与如今穆特手中的小提琴是不一样的。古小提琴的弓类似于现在二胡的弓,琴弦用的是羊肠弦,而穆特用的是金属弦,二者之间具有质的区别,金属弦的音色更明亮,羊肠弦的音色更柔和,张力较弱,也更难拉。另外,现代小提琴附有琴托,垫在演奏者的脖子和肩膀中间,古小提琴没有琴托,小提琴演奏的位置更低,拉琴姿势会更自然。因此,尽管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代表着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乐派的高峰,其音色效果从某种角度看可能不如19世纪帕格尼尼风格听着过瘾。
当前,复古风大行其道,国际上成立了不少古乐团,尽管他们的演奏都提倡风格上的返璞归真和原汁原味,但他们在演奏风格上各具特色,为听赏者适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萝卜青菜”。安娜·索菲·穆特在卡拉扬版之后,还有个重新录制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版本,乐队只有5个人,音色相对干净很多,但意大利风格的灵魂也许只能交由意大利人去捕获,意大利人血液里流淌的那种幽默,意大利传统的即兴式的以装饰音润饰旋律的演奏方式,可让这个作品瞬间复活。
维瓦尔第最大的成就有两个,一是在宗教音乐的框架内把小提琴音乐带到了一个繁荣阶段,二是奠定了小提琴协奏曲快—慢—快的三乐章形式。巴洛克之前的宗教音乐只有声乐,小提琴是不被重视的,维瓦尔第让小提琴具有了歌唱性,美如人声,乃至于巴赫、海顿、莫扎特都纷纷向他学习,巴赫就曾为古钢琴、管风琴等乐器改编了维瓦尔第的很多协奏曲,以学习他的音乐织体的写法。维瓦尔第的快速音阶过渡句、持续的琶音和音区对比等新颖技法对小提琴风格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春”“夏”“秋”“冬”在内的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的12首协奏曲,每一首都是快—慢—快的三乐章固定写法。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在乐谱旋律主题的下方配上优美的诗句,音乐与诗歌相互解释、相互映衬,完美结合。例如:
第一句:“春天来了,众鸟欢唱。”此时,第一小提琴用一连串尖锐的颤音来模仿小鸟的叫声;
第二句:“微风吹拂清泉,溪流低语。”此时,小提琴声部使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
第三句:“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宣告春季的来临。”此时,由于乐队编制有限,用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不断重复这个音型,与小提琴一连串的三连音形成对比,构成诗的意境。
… …
诗歌对四季敏锐的描述,乐曲中不时可闻的威尼斯质朴而乡土的旋律风格,与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具有一种人文气息的创作风格。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不仅是独奏协奏曲的典范,也是标题音乐的开山鼻祖。
维瓦尔第的晚年,人们逐渐对他的作品失去兴趣。他在公众舞台上不再受到关注,维瓦尔第逐渐被人淡忘,声名陨落。究其原因,不止因为威尼斯人的品位多变,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音乐的态度,随听随忘,紧接着就会被其他新的音乐取代。直到他死去一个世纪后,他的作品才被人们发现。当他的音乐再度在世界乐坛上竞放异彩的时候,这位死于穷困的音乐大师已在维也纳的贫民墓地躺了一百余年了。
在意大利,有两位音乐大师在维瓦尔第之前已在音乐史上大放异彩,一个是100年前的蒙特威尔第,因声乐方面的歌剧而出名;一个是150年前的帕莱斯特里纳,因声乐方面的弥撒曲和经文歌而出名。维瓦尔第则是由于器乐方面的成就受到人们的赞誉,尤其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再说说门德尔松(1809—1847)。
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德国籍犹太银行家,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母亲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才能,能阅读希腊原文版的《荷马史诗》,也是门德尔松兄妹俩的钢琴老师。家里经常聚集知识界的代表,如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在舒适的、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中成长,门德尔松与歌德甚至结为忘年交。
门德尔松是一位天才音乐家,3岁学习钢琴,9岁在柏林举办首场钢琴音乐会,11岁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创作,14岁生日时父亲将一个自家的私人管弦乐团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门德尔松与维瓦尔第同样拥有了自己音乐实践的工具——乐队),17岁写成《仲夏夜之梦》序曲,年仅20岁已是名噪一时的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他家里的花园大厅可以坐几百人,可以想象,就在这里,十几岁的门德尔松就与私人管弦乐团一道,把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呈现给了柏林的知识界和艺术界的精英们。上帝把所有的阳光都撒在了他的身上,他怎么能够不灿烂?
门德尔松有着西方众多音乐家罕见的家族辉煌史、优越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他的一生在平静和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以及众人对他的尊敬之外,甚少品尝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也许,他的父亲将人们想象中银行家所应有的一切保守和拘谨都传给了儿子,音乐评论说门德尔松音乐的主要缺陷是他从未在音乐中完全放纵自己。我们无法想象门德尔松像贝多芬那样向上帝挑战,像舒曼那样纵情宣泄情感,他通常是轻松愉快的,即便是忧伤也是有所节制的、优雅的忧伤。《仲夏夜之梦》的每个音符都在透露,这是个最幸福的人写的,你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里听不到这种温顺、和谐、善良和雅致。他的创作从不触及社会性题材或尖锐的生活问题,创作历程没有离开过仙女、山神之类的幻想形象,当然,后期作品宗教内容增多,令他的音乐具有了更高尚的光辉色彩,他总是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门德尔松一生致力于振兴和发展德国古典和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1829年,20岁的门德尔松在莱比锡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使这部沉睡一百多年的伟大之作重见天日,并由此兴起“巴赫复兴”运动;1843年,34岁的门德尔松与舒曼一道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校——莱比锡音乐学院,并担任该院第一任院长,为培养青年音乐家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门德尔松不像19世纪大多数浪漫主义者一样反叛古典主义传统。他在创作上力求遵循严谨协调、清新典雅的古典标准,当然,也有人说,门德尔松保守的性格使他无法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突破和内容上的飞跃。由于所处的生活时代,他潜移默化地吸收浪漫主义的特点,他像一个热爱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运用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文学、诗歌以及历史、宗教等各种人生体验,无论是传统的大型清唱剧、交响曲还是管弦乐曲、无词歌,无论是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描绘,还是为自己的纯器乐作品添加诗情画意的提示标题,门德尔松着重的都是个人的感受和理解,这正是浪漫主义所强调的价值观。门德尔松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者,他在小心翼翼地践行着古典与浪漫之间的平衡。
我们再来盘点一下门德尔松20岁以后的音乐人生。他开始游历世界,增长阅历,先后到访英国、意大利、法国。21岁,完成《芬格尔山洞》序曲;24岁,创作《意大利交响曲》,并担任杜塞尔多夫市乐队指挥;26岁,担任莱比锡著名的格万豪斯音乐会指挥;27岁,获得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30岁,举办伦敦音乐会;32岁,获得普鲁士宫廷音乐总指挥头衔;33岁,创作《苏格兰交响曲》;36岁,创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38岁,逝世。
[德]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虽然门德尔松被认为是一位保守的作曲家,一位“古典式的浪漫主义者”,《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却背离了古典协奏曲式。按照传统,协奏曲的开始乐章都是让乐队先展开一段介绍主题的序奏,这首协奏曲则采用独奏乐器与乐队开门见山的主题呈现方式。这段热情辽阔的旋律,由小提琴在高音域呈现,乐团的弦乐声部以低音乐器伴奏;之后乐队扩展了小提琴的主题,并引入一个新的、流动的旋律作为过渡乐章的开始。在过渡段的结尾,激情逐渐减退,为第二主题做准备,第二主题由木管演奏,小提琴独奏以单独持续的乐音伴奏。
这种不寻常的器乐组合产生了一种精致亲密的声音。随后,小提琴再一次成为闪亮的焦点,演奏平和的主旋律,木管转为伴奏的角色。
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有一个新功能。古典协奏曲中,华彩乐段通常是在乐章快要结束时由独奏者以即兴的方式演奏,但《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队是由门德尔松亲自写出来的,并且在乐章的结尾作为再现部的过渡。因为门德尔松希望这个华彩乐段是整个乐章的一部分,而不是单为独奏者展现超技而已。[1]
乐章之间不间断进入。《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独奏小提琴快速的琶音与乐团细水长流般的主旋律结合在一起,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门德尔松让我们想起莫扎特,才气而短命,所不同的是门德尔松一生荣耀、得意,莫扎特半生失意,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在穷困潦倒的时日里所表现出来的洒脱近乎浪漫,却是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悟出的。
《春》(选自《四季》)
维瓦尔第
欣赏要点
[意]维瓦尔第:《春》(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第一乐章:快板
反复乐节形式,拍,E大调
乐器:小提琴独奏、弦乐、大键琴(通奏低音)
曲长:3分49秒(www.xing528.com)
春天已到
0∶00 1.a.合奏,反复乐节开场乐句,f,重复p。
例11-1
以切分音结束乐句,f,重复p,大调。
例11-2
鸟语
0∶38b.小提琴,高音区的颤音和音符重复。
1∶15 2.a.合奏,以反复乐节结束乐句,小调,f。
潺潺溪流
1∶23 b.小提琴,p,串快速跑动的音符始终在持续的小提琴音之下
3.a.合奏,以反复乐节结束乐句,小调,f。雷鸣电闪
1∶54 b.弦乐的颤音,f,上行的音阶引进高昂的小提琴独奏,华丽娴熟的乐节由低音乐器的颤音来回答。
2∶24 4.a.合奏,以反复乐节结束乐句,小调,f。
鸟语
2∶32 b.小提琴,高音区重复音和震音,小调。
2∶50 5.a.合奏,变化的反复乐节,f,以大调结束。
3∶01 b.小提琴独奏,一串快速音符以通奏低音伴奏。
3∶16 6.合奏,以变化的反复乐节结束乐句,f,重复,大调。
第二乐章:自始至终保持缓慢与轻柔
在桃花盛开的草坪上,
簌簌作响的树叶,
牧羊人在树下休息,
忠实的牧羊犬在他身旁。
平静舒缓的第二乐章为#c小调,比充满活力的开场乐章要安静得多。它只用了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的小提琴和中提琴,不用大提琴、低音提琴及大键琴。独奏小提琴使用柔和、辽阔的旋律描绘出牧羊人在打盹的样子,柔和、摇曳的乐音则表现了沙沙作响的树叶声。中提琴则在“短一长”的节奏模式中通过使用重复的乐音,模仿出忠心耿耿的牧羊犬的吠叫声。整个乐章鲜有变化的织体、节奏和力度,表现出宁静的田园风光。
第三乐章:《田园之舞》
随着乡间欢乐的风笛声,
田园少女和牧羊人在他们心爱的田野中起舞,
春天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第一乐章一样,结束乐章《田园之舞》为E大调,音乐在合奏和独奏之间变换。欢快的反复曲式主题及附点节奏表现出田园少女和牧羊人在田野起舞的场景。弦乐在低音部以持续的音调模仿乡间风笛的低音。独奏小提琴部分包含有许多优美的旋律段落,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例11-3
如下为乐章的提纲,显示出该乐章清晰的反复曲式:
1.a.合奏,反复曲式,轻快活泼的大调;
b.小提琴独奏,以固定低音伴奏。
2.a.合奏,变化的小调反复曲式;
b.小提琴独奏,加管弦乐的小提琴,大调。
c.小提琴独奏、断奏,以中提琴伴奏,较快的节奏。
3.a.合奏,反复曲式,大调,变化的小调;
b.小提琴独奏,加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持续音调伴奏,小调。
4.合奏,在大调上反复曲式。
【注释】
[1][美]罗杰·凯密恩:《听音乐》(插图第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2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