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美国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作品《4分33秒》首演。他请钢琴家上台在钢琴前坐下。观众们坐在灯光下安静地等着。1分钟,没有动静,2分钟,没有动静,3分钟,人们开始骚动,左顾右盼,想知道到底怎么了,到了4分33秒时,钢琴家站起来谢幕:“谢谢各位,刚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观众反应激烈,感觉上当了,被凯奇耍了,从没有如此玩世不恭的行为走进庄重的音乐厅!这种演出,或者叫玩法,当然不会有第二次。
凯奇想表达什么?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是艺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心聆听。那么,还要艺术干什么?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声音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声音的本质?
从物理现象看,为任何一个物体加一个力,发生振动,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形成了音波。当人的听觉器官接收到这种波并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就有了“音”的感觉。
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这四种性质。这四种性质分别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即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就越高)、振动的时间(物体振动的时间越长,音就长)、振动的幅度(振动的幅度大,音就强)、振动体的结构(不同性质的物体,发出不同的音色)。
自然界中的音多种多样,音乐中使用的音仅仅是其中的极少部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自然界中的音,有人耳能听见的,也有人耳不能听见的。人耳不能听见的,不能作为音乐中使用的音。
2.从每秒钟振动16次至每秒钟振动约20 000次的音是人耳能听见的,但是音乐中使用的音,频率都是每秒16次至7 000次之间。就是说,在人耳能听见的音中那些太高的音,音乐中是不用的。
3.在每秒钟振动16次至7 000次的音中,只选择80多个频率有一定差数的,能被人明显区分开的音作为音乐中使用的音。这些音彼此有确定的关系,各自有固定的高度。(例如标准音a1的振动数为每秒440次)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频率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中使用的音。[1]
自然界中还有“乐音”与“噪音”之分。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与噪音相对的概念。当物体规律振动时,所发出的音有一定的高度,称为“乐音”。如果毫无规则,所发出的音就没有一定的高度,称为“噪音”。
乐音是否被选为音乐中使用的音,取决于其频率与一定的生律法所规定的音高吻合。例如,当我们敲击某种石头,由于其振动是规律的,发出有明确音高的音(不是噪音),但只有它的频率被分别调整到所需要的数目时,才能发出音乐中使用的音,成为旋律乐器。我国古代乐器“编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音乐中主要使用乐音,但并不排斥噪音的运用。音乐中出现的噪音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这种噪音虽然音高不明确,但有一定的音色,如打击乐器发出的音响。中国传统打击乐有锣、鼓、钹、梆子等,外国打击乐有三角铁、军鼓、响木等。
音高 音乐中使用的音,统称为“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的每一个音都有自己的名称,这就是音名。音名用C、D、E、F、G、A、B七个字母来表示。这七个字母来源于拉丁文,但现在都按英文发音。同时,为了读谱时便于发声,不同音名的音又用不同的音节来演唱,这就是唱名,唱名用do、re、mi、fa、sol、la、si来表示。
现在的钢琴有八十八个键,基本上包括了音乐中常用的音。这八十八个音循环地使用上述七个音名,而处于相同的键盘位置的音,就具有相同的音名和唱名。
下面把键盘和音名、唱名作一对照:
例2-1
音名用单纯的字母表示,称为“基本音级”,相当于键盘上白键的音。音名用加有升记号(#)或降记号(b)的字母来表示的,称为变化音级。
如:#C、#D、#E、#F、#G、#A、#B
bC、bD、bE、bF、bG、bA、bB
相邻的音级(包括黑键)构成“半音”,隔一个音级(即半音加半音)构成“全音”。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构成“八度”关系。
例2-2
几个世纪以来,这七个音一直是西方音乐的基础。在现代音阶体系中,八度音程中增加了五个音,从而被分成了十二个“均等”半音。在非西方音乐体系中,一个八度中可能还含有其他数目的音。
组织音高,形成旋律,这是作曲家的重要资源。
力度 力度在音乐情绪表现中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的音乐作品情绪较单一,力度对比差距不大,演奏乐器的音量也比较小,如中国的古琴、西欧的古钢琴。当时的人们如果想达到力度的渐变效果,一般采用增加或减少乐器数目的办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得越来越丰富,社会的动荡、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的情绪变得不安定。这种情绪体现在音乐中,力度便是其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当然,乐器的改进也使得人们对力度的表达更加得心应手,人们追求并获得细微的力度变化层次,有了渐强渐弱,而强与弱的极限也往两端大大扩展了。在18世纪贝多芬的作品中,力度对比已经十分鲜明。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力度的极限又一次扩展,表现出十足的浪漫风格。到了20世纪、21世纪,力度的极限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不能接受的地步,对那些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大家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下面是音乐力度的几种标记,按最弱到最强顺序记写:
下列所列记号表示强弱的逐渐改变:
当然,力度的指示并不是绝对的。一个音的强弱是相对于其周围的音的力度而言。单个小提琴所发出的最强音与整个乐队所发出的最弱的音,力度的大小很难比较,如果与使用扩音器的摇滚乐队相比,那就更不好比了。
音色 音色,就是音质,每件乐器都以特有音色存在。当作曲家头脑中产生乐思时,一定是伴随着某种特定音色的。
作曲家利用音色来获得各种各样奇妙的音乐效果,一般说来,铜管乐器较恢宏,弦乐器较细腻,木管乐器较灵活……想象一下,一条原来由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改由长号来演奏了,这条旋律的性格是不是大不一样了?想象一下,理查德·施特劳斯[2]的交响诗中出现如此现实、富于描写性的声音:羊群的叫声、刮风声、鹅群嘎嘎叫声、马蹄声、锅碗撞击声、雷雨声。音乐中的音色与绘画中的色彩同样重要。
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的乐器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发现大量的音色源,未来对此的探索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人声也是一个管状乐器,每个人自带乐器。人声的音色分男、女声两大类,均包含高音、中音、低音之分。还可以加上童声类别,童声类似女声。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配器法(各种乐器的运用及编配方法)的出现不过是近二百年的事,但发展相当迅速,如果说亨德尔之前的作曲家很可能对乐器的音色还不太敏感,当今的作曲家已经秉承某种乐器对应某种乐思的观念。
为获得更为极致的音乐效果,作曲家们满怀热情地将乐器的个性特征发挥到了极致。首先,不同的乐器在构造和音色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其次,每件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法,可以变化出很多音色。以小提琴为例,它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弓子上的毛摩擦琴弦发声。如果让二根弦、三根弦甚至四根弦同时发声,它们之间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当然,让弓子“同时”拉三根或四根弦是不确定的,但当弓子迅速地在它们上面擦过的时候,是可以有同时发声的效果的。)不要弓子,只用手指像弹吉他似的拨弦,那种叮叮咚咚的声音与拉弦的效果都是毫无共同之处的。还有跳弓、顿弓,甚至还有用弓杆敲击琴的共鸣箱板的现代手法……通过各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单是一把小提琴,就可以变化出那么多种音色,其他乐器也一样,当嘹亮的小号被加上阻塞器之后,它的音色会变得遥远、朦胧;长号那威严雄壮的声音,由于滑音演奏的方式可以变得柔和甚至有些油滑怪诞。[3]
不同乐器组合也会带来新的音色。长笛与大管、单簧管与长号、圆号与大提琴、弦乐与钢片琴……这些组合出来的音响常常会有出人意料、令人着迷的效果。还有,乐器的数量也可以改变音色,一把小提琴与二十把小提琴的音效显然是不同的。四五件乐器清晰透明的音响与百来人的宏伟的管弦乐队,差异也是很大的。
还应该注意到,新的音色仍然在不断被创造出来。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噪音的声响,现在被大胆地使用在音乐里。由于科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声乐器,如电子合成器等又为人们增添了许多新颖的、闻所未闻的音色。
我们现在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下西洋交响乐队的音色。
例2-3
大型交响乐队的座次表和乐器分配图
交响乐队的乐器一般分四大类,或者叫四个声部。第一组是弦乐声部,第二组是木管乐声部,第三组是铜管乐声部,第四组是打击乐声部。每一组都由相关或相似的乐器组成。
一、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二、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萨克斯、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
三、铜管乐器组:长号、圆号、小号、大号。
四、打击乐器组:
1.有固定音高的:定音鼓、钢片琴、钟琴、木琴;
2.无固定音高的:小军鼓、大鼓、铃鼓、响板、三角铁、锣、钹、梆子等。
另外,还有一些乐器是比较特殊的,他们难以归到管弦乐队的任何一组去,这就是竖琴、钢琴、管风琴。竖琴常常被用于乐队中,钢琴和管风琴一般不加入乐队(协奏曲另当别论),但一些现代派作曲家已经改变了传统观念,让钢琴和管风琴参加乐队,甚至还有人使用手风琴、吉他之类的乐器来加强乐队音色的丰富性。
弦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大多作为独奏乐器。在交响乐队里,小提琴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通常负责演奏主旋律。
中提琴
中提琴的琴身比小提琴约长2英寸,因此它的音域比小提琴稍低,而音色则比小提琴厚重暗淡,不像小提琴般明亮。
大提琴
18世纪时的作曲家大多习惯运用大提琴的中低音音域,但之后的作曲家也开始重视其高音部分的音域。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也叫倍大提琴,它有着极深沉的音色,不如其他弦乐器灵活,在交响乐中通常以弓拉奏,但在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中通常以手指拨奏。
木管乐器
短笛
短笛的长度是长笛的一半,其音域比长笛高一个八度。短笛原名“小长笛”(flauto piccolo或small flute)。它的高音区非常尖锐,有时听起来像口哨声。
长笛
长笛的音域高而灵巧,可以演奏连串的快速音符。其低音音区有饱满如丝绒般的音色;高音音区则明亮而灿烂。
双簧管
单簧管
双簧管有着表现丰富、富有张力的音色。因为它很难调音,所以整个乐团以它的A音为基准来调音。
英国管
英国管既不源自英国,也并非号类乐器,而是低音或中音的双簧管。
单簧管可以演奏快速的音符,其力度范围与音域皆十分宽广。
萨克斯
萨克斯与单簧管一样都有一个吹嘴,但是它由铜制成,有丰富、沙哑低语般的音色。
低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的尺寸比单簧管大,音域也较低。
大 管
倍低音管
倍低音管可以演奏乐团中最低的音。
低音管
低音管的音色有强烈的鼻音。
铜管乐器
长号(www.xing528.com)
长号的音色结合了小号的灿烂和圆号的柔和。
圆号
圆号音色比小号柔软而圆润,少了一些铜管音质的特点。
小号
小号的音色灿烂而有穿透力,富有铜管音质。
大号
大号浑厚的音色常被用来为管弦乐团或管乐队的最低音区增色。
打击乐器
大鼓
大鼓是乐团中最大的鼓,其直径几乎有90厘米。
定音鼓
定音鼓是乐团中唯一有绝对音高的鼓类乐器。其鼓面为一面张在半圆形铜架上的小牛皮或塑料皮。定音鼓的音高是由鼓面的张力所决定,其下有踏板可以控制鼓架铜圈上的螺丝,通过放松或拉紧鼓面来调整音高。通常,一位打击乐演奏者会同时演奏二至四个不同音高的定音鼓。
三角铁
三角铁由一根金属棒敲击发声,其声音“当”作响有如铃声。
锣
使用软头的鼓槌击锣时,会发出悠长而带有严肃、神秘感或使人惊恐的声音。
铃鼓
铃鼓常被用来塑造西班牙或意大利音乐的风格。演奏者摇晃铃鼓或以指节击打鼓面来发声。
其他乐器
钢琴
钢琴具有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
竖琴
竖琴有约6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它的47条弦是系在一个三角形的架上。演奏者使用双手手指来拨弦发声。
手风琴
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
管风琴
管风琴有许多组音管,由数组键盘和脚踏板来控制。管风琴演奏家通过选择不同的音管组合来改变音色。
最后,请大家欣赏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的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入门》,并随着音乐的展开,逐一辨认其中的演奏乐器。
《青少年管弦乐入门》
[英]本杰明·布里顿
作品导读
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1913—1976)为了介绍管弦乐团里的乐器,写了一首迷人的《青少年管弦乐入门》。他使用了17世纪一位伟大的英国作曲家亨利·普赛尔(Herry Purcell)的一个主题。这段庄严的主题首先由全体乐团奏出,然后由乐团的每一部分轮流演奏,依次是木管、铜管、弦乐和打击乐。整首乐曲一共有13次变奏或者说是13个变化的主题,每一次变奏都强调某一种乐器,且每一次变奏在力度、速度、音色和情绪上都有所不同。变奏之间没有间奏,每一次变奏大约持续30秒至1分钟(第13次变奏因为有许多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所以持续约2分钟)。木管、铜管和弦乐的出现顺序,一般按照由高音到低音的顺序排列。
第13次变奏紧接着结尾。结尾部分的开始为一段新的活泼的旋律,由短笛单独奏出,之后其他的乐器依次跟进演奏这段同样的旋律。在木管、弦乐、铜管和打击乐器相继演奏后,由铜管乐器再次引入原来的主题,全曲在兴奋有力的气氛中结束。
布里顿
欣赏要点[4]
乐器: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低音管、4支圆号、2支小号、3支长号、低音号、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梆子、木琴、响板、锣、whip、第一小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
曲长:17分13秒
主题
0∶00 a.全体乐团。
0∶41 b.木管组。
1∶10 c.铜管组。
1∶40 d.弦乐。
2∶04 e.打击乐。
2∶22 f.全体乐团。
木管组
2∶56 变奏1:长笛和短笛。
3∶25 变奏2:双簧管。
4∶27 变奏3:单簧管。
5∶09 变奏4:低音管。
[英]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入门》
弦乐组
6∶06 变奏5:小提琴。
6∶49 变奏6:中提琴。
7∶38 变奏7:大提琴。
8∶35 变奏8:低音大提琴。
9∶33 变奏9:竖琴。
10∶23 变奏10:圆号。
11∶05 变奏11:小号。
11∶38 变奏12:长号和低音号。
打击乐组
12∶42 变奏13:a.定音鼓、大鼓和钹。
13∶07 b.铃鼓和三角铁,小鼓和梆子(梆子是一块中空的木块,以一根棒子来敲打)。
13∶28 c.木琴。
13∶39 d.响板和锣。
13∶52 e.whip(两块连在一起的木板,互相撞击出声)。
13∶56 f.全体打击乐,木琴和三角铁。
终曲
14∶32 a.无伴奏短笛,活泼的新旋律,此旋律依次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低音管演奏,渐强。
15∶42 b.此活泼曲调由第一小提琴演奏,p,接着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第一大提琴,木管伴奏;渐强;快速减弱。
16∶11 c.竖琴,活泼曲调,弦乐和木管渐强。
16∶22 d.活泼曲调依次由圆号,ff,小号,长号,和大号演出,乐队伴奏。
16∶41 e.打击乐,f,乐队伴奏,p,渐强。
16∶50 f.铜管演奏主题,ff,高音部木管和弦乐同时演奏活泼曲调全体乐团,打击乐,最后的一个和弦延长,fff。
【注释】
[1]谭慧玲:《基础乐理问题解答》,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2][德]理查德·施特劳斯:19世纪下半叶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他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标题音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作曲家。
[3]徐明奇,周小静:《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70页。
[4][美]罗杰·凯密恩:《听音乐》(插图第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31—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